金庸,误打误撞的武侠泰斗,封笔后才奠定“武林”地位
本文系腾讯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飞雪连天,何人挽弓射白鹿;
笑书神侠,再无英侠倚碧鸳。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去世,享年94岁。香港媒体曝出的这条消息,立马刷爆了朋友圈。
笑傲江湖成绝响,世间再无侠客行。毫不夸张地说,像笔者一样,70后、80后是读着金庸小说长大的,而90后是玩着金庸游戏长大的,我们的爹妈是看着金庸电视剧把我们拉扯大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金大侠是误打误撞进入武林,凭着自己的实力终成武侠泰斗的。
有志不在“武林”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门第。查家历来是世家望族,祖上曾经创造过“一门十进士”的科举奇迹,康熙爷曾说的“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家”,其中就包括查家。雍正年间,科举试题“维民所止”就是金庸的祖上查嗣庭主持江西省试时所出,有人举报说,“维”与“止”二字分别是“雍正”二字去掉了头部,这是要砍皇帝的头啊!雍正借此兴起了针对查家的著名文字狱。到了近代,查家开始创办实业,在北京、天津一带经营盐业致富,天津著名诗人穆旦就是金庸的同族兄弟。另外,徐志摩是金庸的姑家表哥,蒋百里是金庸的姑父,钱学森是金庸的姑家表姐夫,蒋英是金庸的姑家表姐,琼瑶是金庸的外甥女……这串名单还有很长。
生在这样一个家族,可以想见金庸的家学根底有多深厚,这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筑牢了根基。日后曾写了两万多篇社评的金庸,儿时就暴露着这方面的天赋,曾因写文章讽刺训导主任而被学校开除,但是,他儿时的梦想不在文学。小小年纪的他,天生就有浙江人的商业头脑,15岁那年,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模拟高考的辅导书,发了一笔小财。他的梦想似乎也不在商业。
金庸结婚照
入“武林”先与报界结缘
原来他的志向在外交领域。1944年,他考入了陪都重庆的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以英文为专业,为了更好地在外交领域有所专长,1946年他又去上海东吴法学院学习国际法。正是在上海求学期间,金庸开始接触报界,为日后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报人打下了基础,也为不就得将来成为武侠泰斗结下了机缘。他到上海的这年,为了在课余时间赚点外快,他利用自己的英文及文学专长,进入杭州的《东南日报》,做夜班记者。实际上,就是负责收听英文国际广播,然后翻译成国际新闻稿。
1947年,金庸离开《东南日报》,正式入职上海《大公报》,仍然负责外电翻译工作。这时,由于时局变化,《大公报》将阵地从上海转移到了香港,在同家人商量后,金庸也跟着报社去了香港。他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香港,因为国民党即将倒台前,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香港此时却是个安稳之地。报社虽然是个暂时的立身之所,但是外交官的梦想一直在金庸的心中发芽生长。新中国成立后,他觉得实现志向的机会来了,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大公报的职务,只身来到北京。然而,受到当时人事制度的限制,四处碰壁的金庸没能够进入外交系统,心灰意冷的他只好又回到老东家《大公报》,继续他的新闻事业。
1952年,《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创刊,使得金庸成为武侠泰斗的机缘更一步接近。他被调入《新晚报》副刊部工作,这是他进入报界后进行文学创作的开始,他写了大量的副刊文章和影评。但是,他仍未接触到武侠。
误打误撞进入“武林”
1954年,一场轰动香港武林的武术比赛使机缘成熟。当时,白鹤派与太极派因门户之见互相攻击,矛盾一时难以调和,在香港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新闻焦点。《新晚报》几乎每天都在跟进事件进展,结果报纸销量一涨再涨。上级领导突生灵感,希望在报纸上刊登虚构的武侠小说,一方面来宣扬武林正能量,教育武术界,另一方面,民众关心武术,以此也可以促进报纸销量。当时《新晚报》“天方夜谭”栏目的编辑,就把这一重担交给了文笔好的金庸,并给他出了题目,叫《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连载
1955年2月8日,查良镛把名字中的“镛”一拆两半,“金庸”横空出世,开始了为期574天的《书剑恩仇录》的连载,署名“金庸”。然而,在金庸看来,这只是领导交给他的一个政治任务,并没有什么创作意愿,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栏目竟然受到读者追捧,这大大激发了金庸的创作欲望。许多年后他回忆说:“我以小说作为赚钱与谋生的工具,谈不上有什么崇高的社会目标,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没有怀抱兴邦报国之志……不过我写得兴高采烈,颇有发挥想象、驱策群侠于笔底之乐。”
就是这次误打误撞地闯入武侠界,令金庸一发而不可收。很快,《香港商报》的主编也来邀请金庸,恳请为他们的报纸也写一部武侠小说,于是《碧血剑》诞生了。这时候的金庸只是小有名气。因为受到某些政治因素的冲击,1957年,金庸从《大公报》辞职,开始了一段黯淡的电影生涯,去了电影公司谋生。可是,两年后,他就觉得自己在电影界难以创出一片天地,自己这些年的职业发展告诉他,还是报界有更广阔的天空。1959年,35岁的金庸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一个决定:自立门户办报纸。
开创《明报》大业,封笔“武侠”
他找来了同学、也是同乡沈宝新,共同出资,金庸拿大头,开始了自主创业,他们打算办一份专门登载武侠小说的文学周刊。不过,巧的是,沈宝新同学当时正在一家印刷厂工作,他看到印刷厂每天印刷的《成报》广告利润很可观,于是便建议:为何不办一份天天出版的报纸呢?经过深思熟虑,1959年5月20日,被金庸视作“第二生命”的《明报》正式创刊。万事开头难,筚路蓝缕的创业阶段更是难上加难,《明报》初创时期,惨淡经验,在很多人眼中,这份报纸很快就会夭折。可是,《明报》竟然凭着金庸一支妙笔生花的如椽之笔,《明报》大有起死回生之气,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拯救了《明报》。当时,已经在《香港商报》这个平台拥有大量粉丝的金庸,将这些粉丝带到了《明报》,打稳了《明报》发展的基础。
1962年,随着“难民潮”的涌入,《明报》抓住了这一天赐良机,撰写了大量报道和社论,并开始组织公益事业。难民潮结束后,《明报》一举成名,金庸也成了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射雕英雄”。这期间,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金庸在武侠小说领域如勤奋的老牛一样,笔耕不辍,日日更新,创作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奠定了在香港武侠文学界的牢固地位。如果说,从一开始的单纯赚取稿费,到支撑《明报》大业度过难关,是稳扎稳打,那么后来明报走向正规后,金庸开始了写作方式的转变,他将在评论上斗士精神,转移到了武侠小说,在小说中关照现实,表达自己的政治价值取向。这便诞生了政治寓言《笑傲江湖》和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其中,《鹿鼎记》甫一刊出,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出人意料的是,就在《鹿鼎记》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时,金庸急流勇退,宣布封笔。1972年底,他公开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金庸“武林”地位的最终奠定
真正奠定金庸武侠泰斗地位的,不是在香港的这些年,而是在他封笔之后。20世纪50-70年代,正是金庸的武侠创作期,但是他的小说在中国大陆是封禁的。1981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金庸,并且说:“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邓小平认为金庸在世界华人圈内有号召力,有好名声。至此,金庸小说开禁,但没有取得授权,盗版金庸风靡全国,一时洛阳纸贵,香港无线电视录制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更是随着第一批电视机进入内地千家万户。直到1994年,第一套正版金庸才在内地出版发行。
邓小平接见金庸
金庸是一个奇迹,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就会有金庸的作品。大雅大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集于一身,他做到了。大学教授在研究金庸,贩夫走卒在捧读金庸;街头顽童在模仿金庸武功,商场宦海在运用金庸……
今天,世间已无查良镛,金庸离开了他的江湖,但在能看到的将来,江湖仍将流传着他的传说……
相关文章
-
欧阳奋强悼念《红楼梦》去世演员,除陈晓旭外还有人止步29岁年华
-
柏重生签约好听音乐 用尽全力奔赴热爱
-
印度尼西亚遭遇鬼魂
-
《狂飙》里的“疯驴子”才25岁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脱离精修图后,靠颜值和身材还能出道吗?
-
“星爵”Chris Pratt和前妻正式离婚 为儿子设立共同账户供其开销
-
宁静点评章子怡,直言不参加《我就是演员》:搞什么!他们是我晚辈
-
熊黛林生病戴口罩跟女儿玩耍,两个双胞胎女儿长相差别大
-
消失好久的倪妮终于出现,网友被她的发际线震惊了!
-
豪门千金帕里斯·希尔顿正式官宣订婚,未婚夫包岛求婚超阔绰
-
赵本山后代全出道!女儿商演外孙演戏,却做事高调毁赵本山名声
-
谢娜怀孕惊动娱乐圈,李湘李小冉没转微博遭质疑,赵丽颖为何幸免
-
15年前是“姐弟“,15年后是“兄弟“,这段友谊是怎样维持的
-
美不美是其次,为何仅一年时间关晓彤状态变差,连眼神都不再清澈
-
田震铿锵玫瑰回忆杀
-
人间真实wuli韬韬,微博是在当朋友圈发吧?
-
天然呆打破奶茶品牌格局 | 为了一杯奶茶,认领一座牧场
-
李念凭借都挺好二度翻红,不再高调炫富,踏踏实实做好演员工作
-
TVB最坚强女艺人,抗癌7年面目全非,助阵马浚伟坚持上台伴舞
-
迪丽热巴遭粉丝拉仇恨,得罪能调动章子怡李冰冰等半个娱乐圈的她
-
何超莲窦骁疑好事将近,男方陪同女友看望赌王,并同返三太大宅
-
张馨月顺利嫁给林峰,天王都爱乖巧女,这是“好嫁风”的再次胜利
-
张柏芝光影静谧写真释出 蓝色条纹西装优雅迷人
-
吴彦祖发文悼念父亲去世一年
-
1995年出生的5大女星,她们个个实力不凡,你觉得谁最有前途
-
她曾拒绝杜淳狂追大张伟,因怀孕闪婚富豪,今39岁脸部僵硬认不出
-
20岁秃顶,46岁成''影帝'',既是演员也是名导,和妻子恩爱17年
-
张翰: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
汤唯获韩国导演剪辑奖最佳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