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平凡,终于伟大,百年来他们凭什么感动中国?
金庸辞世的余波,
是人们想起饰演过杨过的两名演员:
一个花2亿元办了一场“世纪婚礼”,
另一个捐建了100多所山区小学(教学楼)。
前面一个,我们不去说他,
大家可以上网,
找找2015年那场奢糜婚礼的报道。
后面一个,是香港演员古天乐。
今年4月,
48岁的古天乐终于捧得金像奖影帝,
他在获奖致辞中说,
“我不是一个有很多话要讲的人”。
▲古天乐首夺金像奖影帝。
这不是他的自谦,他一直在默默付出,
但从不主动对外宣传,
无论是他的演艺事业,
还是他的扶贫工作。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
古天乐成立慈善基金会,
开始在内地捐建学校。
当香港媒体关注到这件事时,
他已经捐建了49所学校。
当内地网友关注到这件事时,
他的第100栋教学楼已经完工。
如今,他捐建的第105所学校正在奠基。
几年前,有香港记者问古天乐,
在内地捐建60多所学校花了多少钱?
古天乐通过经纪人回应,称不想透露,
只是本着做善事的心,
不想讲钱,也没有目标要捐建多少学校。
又有记者“关切”地对他说,
别的明星都有豪车,甚至私人飞机,
而你古天乐什么都没有,
只有一堆学校,
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
古天乐却回答说,
我还要建,还有很多人需要我!
这个年代,声称做慈善的明星其实不少,
有真慈善,但也有伪慈善,
有真金白银地捐,也有诈捐,
有低调地做慈善,
也有高调地为自己增加名气和光环。
每个人做慈善的动机,对慈善的认知都不一样,
只要真做了,就是好样的。
我不对形形色色的慈善方式评判孰高孰低,
但每次看到古天乐不仅捐钱,
还亲自到山区支教的那些无摆拍的模糊照片,
总是会特别感动一些。
再回看那些挥霍无度、宣扬奢糜的明星,
那些偷税漏税、贪得无厌的明星,
那些操纵股价、瞒天过海的明星,
真的只能感慨一句:
人跟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他们坐拥千万粉丝,
俨然人生赢家,号称人生导师,
但说实话,他们的思想境界,
远远不如100多年前的一个乞丐!
这个乞丐姓武,
鸦片战争前两年出生在山东一个贫寒家庭,
连名字都没有,
家中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武七”。
武七14岁离家给人做佣工,
雇主欺负他是文盲,做假账,
赖掉他3年工钱,还把他毒打了一顿。
武七气得口吐白沫,
不食不语,病倒三天。
这场病后,他下定决心,
一定要为像他一样贫寒的子弟办所义学,
让他们有书可读,
不再像他一样因为文盲而受人欺骗和欺负。
命运对我不公,
我要用尽全力让别人少受这种不公。
他为自己编了许多“义学歌”,
一边唱着,一边开始乞讨生涯。
当时,没有一个人相信,
一个文盲乞丐能够兴办义学,
所有人只当他是一个疯子。
▲《武训传》剧照。
武七确实疯了,
他一生中无数次向人磕头下跪,
把自己装扮成丑角,
给人当牛马骑耍,
甚至表演吞蛇、吃蝎子,
只为了换取别人一点买笑钱。
章太炎说过,这个世界上,
能办成大事的,都是精神病。
就是这样一个“精神病”,
把乞讨来的钱一点点积攒起来,
请地方士绅存放生息或购地放债。
到1888年,武七50岁的时候,
他在老家的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
终于建立起来了。
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人来任教,
又跪求贫寒人家送子弟来上学,
当年招生50多人,分文不取。
▲《武训传》剧照。
各级官员知道武七的义行,逐级上报,
皇帝赏给他“乐善好施”的匾额,
但他将所得赏赐全部投入办学事业,
随后几年内,又创办了两所义学。
这时候,他才有了自己的名字“武训”。
山东巡抚张曜坚持要给武训建牌坊,
以表彰他的功绩,
但由于武训本人的反对,
牌坊迟迟没有动工。
这时候,武训的名气已经很大,
但他照常讨饭,依然住破庙、吃粗粮,
想方设法充实学校的费用。
学生们屡次劝他改变生活,
并跪请他搬到学校去住。
武训坚决不肯,他说:
“善人施钱,是叫我兴办义学,
为穷孩子们读书识字。
我若是自己享受,那就是欺骗善人了。
这违背良心的事,我是决不干的。
而且我只有快乐,毫无苦恼,
你们好好读书吧,不要常挂着我。”
武训身体不好,但他舍不得花钱看医生,
一次他从坍塌的房屋中,
捡到几颗发霉的药丸,吃后中了毒,
死时年仅59岁。
总是有人抱怨出身不好、前程堪忧,
但你是否知道,
在这个凉薄的世界上,
有一些比你更卑微的人,
在漫长的卑微中活出不朽的崇高?
▲武训被称为“千古奇丐”。
武训去世后十年,1906年,
在今天的上海浦东这个地方,
出现了另一位武训式的人物。
他叫杨斯盛,跟武训一样,
父亲早亡,家贫无力读书,
13岁就流落上海学做泥水工。
经过数十年的打拼,
杨斯盛实现了命运的逆转,
成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承建商。
原本可以过上成功人士的生活,
也可以把自己的家产传承下去,
但到了晚年,杨斯盛冒出了一个伟大的想法。
▲杨斯盛。
他想到自己年少无法读书,遗憾终生,
不想让家乡子弟也有失学之苦,
决心将毕生积蓄捐献出来办学校。
他公开表态,家产与其传给子孙,
不如用来兴学,完成国民一份子的义务。
事后,他对黄炎培说:
“做出这个决定后,遭到极大的压力,
内之家人,外之戚友、族党,
都说我发了狂,中了蛊。
如果我意志不坚定,这事就办不成了。”
他不顾阻力,先后捐出30余万两,
创办了浦东中学。
这笔钱占到他整个家产的三分之二,
剩下的财产,他大多也捐出去做了公益,
留给家属的只占十分之一,
仅够他们维持生活。
当时浦东人都说他是“毁家兴学”。
▲杨斯盛兴办的浦东中学以及胡适的题词。
清政府官员知道后,要对杨斯盛进行褒奖,
杨斯盛坚决拒绝,
说我办学不是为了名利。
他还请黄炎培代他推辞掉。
黄炎培无限感慨:
“先生思想进步,在当时社会上,
还找得到第二个人吗?”
胡适直接说,
杨斯盛是“中国第一伟人”。
临死前,杨斯盛特别嘱咐家人,
不得干预学校事务。
他说他唯一的遗憾是,
给学校留的基本金太少,
没办法免去所有学生的学费。
他说:“我很惭愧,我志向大而力不足。”
杨斯盛病逝在1908年,距今110年,
隔着一个多世纪的时光,
我们这个时代,仍难找到像他那样的人。
伟大的品质静静地在一个人的血液里流淌,
你看不见,
但你看见了,一定心生敬重。
▲杨斯盛铜像。
善良无关贫富,
物质上一无所有的人,
内心也许富可敌国。
高贵无关贫富,
职业也许十分低微,
但内心却光芒万丈。
1913年出生的白方礼,家贫没上过学,
解放后,靠蹬三轮车拉扯大了4个孩子,
其中3个考上了大学。
他曾告诉儿子,父亲虽然没文化,
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
1986年,白方礼回了趟河北老家,
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
孩子们告诉他,
大人不让他们上学。
他找到孩子的家长,家长们都说,
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
内心深受触动的白方礼,
当下决定捐出5000元养老钱帮助孩子们上学。
这一年,他已经74岁,
从此开始了捐资助学之路。
▲白方礼蹬三轮车助学。
"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
可蹬三轮车还成……
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
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
这位74岁的老人,重操旧业。
自己不吃鱼,不吃肉,
有时候还捡人家扔掉的馍吃。
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
那都是他平时捡来的。
在很多人眼里,
这个风烛残年的苦力,活像个乞丐。
他的儿女后来接受采访说:
我在街头看见他蹬车。看着那身影,
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说不出。
就是心疼他,日晒雨淋的,
别人看着还以为是无儿无女的孤老头。
你说他到底为了啥?
可他说:“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
▲白方礼。
冬天,他到天津耀华中学,
递上盒饭里的500块钱,
“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
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老师们全哭了。
到2005年病逝,19年间,
白方礼老人一共捐出了35万助学金。
而临终前,他的个人存款是零。
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以及刚去世的时候,
他两度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
却两度落选,
就像网友暗讽的那样:
白方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生而为人,请不要丢弃人性的光辉。
真爱无声,
高尚的人不用说话,世人感受得到。
▲白方礼去世后,他的三轮车被展出。
白方礼逝世10年后,2015年,
又一位拾荒老人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他的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
意外发现父亲生前沉默背后的伟大。
▲韦思浩女儿整理遗物,发现父亲化名捐款助学的部分凭证。
原来,10多年来,
父亲一直化名捐助贫困学生,
不仅捐赠了自己大部分退休教师工资,
还一直通过拾荒在贴补捐助。
这位老人真名叫韦思浩,
1999年从中学教师的工作退休后,
就放弃了轻松的晚年生活,
也放弃了做一个社会的体面人。
他找了根竹竿,挑着两个大袋子,
开始拾荒之旅。
▲拾荒老人韦思浩。
2014年,韦思浩阴差阳错地进入媒体视野。
那一年,有记者发现,
这个拾荒老人经常到杭州图书馆读书看报,
而且每次翻书前,都会认真地洗净双手。
▲韦思浩在杭州图书馆看书。
2015年底,他被车撞伤后不幸离世。
随后,人们才知道他的事迹,
他留下了一堆捐资助学证书和书信,
通通化名“魏丁兆”;
他生前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
今年年初,杭州图书馆展出韦思浩塑像。
人们纷纷感慨,
韦思浩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拾荒者,
他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拾荒者”。
也许在一个助学老人的心中:
你的举手之劳,会改变某个人的命运,
你不知道不要紧,
你只要相信,这种改变在切实地发生着。
▲杭州图书馆,韦思浩塑像。
善良,可以超越生死,对接历史,
感动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武训、杨斯盛到白方礼、韦思浩,
再到古天乐,
他们的身份、地位、职业乃至财富都迥然不同,
但丝毫不影响他们,
在做同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情。
70多年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
“中国要想造成一个好学的民族,
需要一百万位武训先生,
开办三百万所学校及读书处,
平均每校每处普及一百五十人之教育,
才能叫整个中华民族四万万五千万人(当时中国总人口),
家家读书、人人明理。
大家活到老学到老,
才能保证整个民族继续不断之进步。”
这段话背后的思想,迄今值得国人深思,
但愿我们的民族,不是只有一个武训,
只有一个杨斯盛,只有一个白方礼,
只有一个韦思浩,只有一个古天乐。
相关文章
-
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有何用处?
-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籍是哪本 这本书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
秦朝时期的亭长是个什么样的官?等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
乾隆皇帝伪造“元传国玺” 凤凰楼制诰是件作伪的鹰品
-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三国谁最后灭亡(西晋完成大一统)
-
吴佩孚的儒学与张作霖的义气,军阀维系道德资源的两种努力
-
徐阶为什么斗不过高拱:后代嘉靖病逝,高拱学生当了皇帝
-
大清朝第一悬案:谁谋杀了康熙
-
泰姬陵发生的诡异现象揭秘 泰姬陵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是不是很漂亮?事实可能难以接受
-
薛宝钗真是千金小姐?贾母用一盘饰品揭开真面目:不配跟林黛玉比
-
古代让人头疼的“匈奴”,是如今我国哪一个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
成成吉思汗三道著名的遗嘱:颠覆后世中国千年格局
-
100多位开国功勋后代齐聚北京,只为纪念这位独臂英雄!他是谁?
-
班超出使西域有什么影响:加强交流(镇守西域三十年)
-
【人物春秋】铁血护国——朱德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
齐桓公之死:谁为齐桓公陪葬?
-
《考古学初阶》前言
-
康熙传位给谁 康熙传位给这位皇子的理由是什么
-
胜利追击,军情突然逆转,敌人包围军部!军长亲自上阵
-
诸葛亮曾断言儿子难成大器,可惜刘禅不听,最终断送蜀汉江山
-
志愿军里唯一的一等功女兵,回国后不提功绩,晚年却向社会求助
-
宫斗戏是真的吗?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后宫活下来的几率有多大
-
太平天国覆灭原因分裂短视
-
苏轼是才子代表,鲁迅是批判家,李白堪称仙人!个个都有秘密武器
-
他贵为开国少将还做过省委书记,却向自家保姆借钱,只因太廉洁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三):音乐、文娱
-
揭秘:雍正王朝“血滴子”与特务政治的真相是什么
-
川航出过几次飞机事故:1次(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