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最忆是年味,一味一乡愁。
天下网商记者/姜雪芬
1月17日,陕西富平县曹村,正在农户家忙着收购柿饼的高攀,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回信:泛黄的信封里装着4张纸,买家用笔写下了自己对柿饼的美好回忆。
过去4年,每一年他都给新老客户写一封信附在包裹里,这是他第一次收到千里外的纸质回信。回信人是住在上海的一位69岁老人。
老人收到子女网购的年货柿饼,看到了高攀写的那封信,想起在艰苦的年代里,年夜饭的饭桌上,柿饼带来的温馨和幸福。岁月几经变迁,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在团聚的日子里,买柿饼、吃柿饼的传统却一直未变。
老人寄给高攀的信
最忆是年味,一味一乡愁。那些在物质匮乏年代用来果腹的食物,如今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味蕾享受,承载着绵延细腻的情感,温暖着人心和岁月。
一纸信笺,60年回忆
又是一年冬天,火红红的柿饼铺满农家小院。住在上海的潘国强一直想到有柿饼的农村去看一看,在那个没有喧嚣的地方,享受宁静和安逸。
柿饼于他,是近60年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春节备年货时,他的家里总少不了柿饼,兄弟四人每人可从父母那分到两三个。那时,上海的柿饼不像陕西的柿饼这般模样,更扁平圆,上面附着一层糖霜。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甜甜糯糯的味道也没有缺席。
柿子树上挂满柿子
时光飞逝,兄弟各自成家立业,父母迈入老年。但每逢春节,父母依然会像以前那样,置办好柿饼年货,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转眼来到了物质丰富的年代,在不少家庭里,柿饼逐渐被各种新奇的年货替代,但潘国强仍然习惯在年货中多备下一些柿饼,和亲朋好友分享软糯甜蜜的味道和幸福的时光,甚至在清明节祭拜父母时,也不忘供上。
子女们看到如今69岁的老父亲在逛店时,总寻思着找柿饼、买柿饼,索性直接在网上买了陕西富平的柿饼,春节前寄回家里。附在包裹里的,还有一封天猫卖家高攀写给新老客户的信。
高攀在凌晨写给新老客户的信
信中描绘了高攀想象中买家收到包裹时的温暖样子:“我想象着一位叔叔对着阿姨说‘
老婆子,儿子给咱寄的柿饼到了,你去取一下包裹。’我想象着爸爸对着电话那头的儿子说:‘ 柿饼收到了,很好吃,我和你妈身体都好,还好工作,还有天冷了多穿衣?’ 我想象着一个刚下班的年轻人,从门房大叔那里取回自己的包裹,回到出租屋内,吃一个柿饼,嘴里甜甜的,继续赶着明天的方案......”
每一幅画面都稀松平常,满是回忆和温度。1月5日下午5点,被打动的潘国强拿起笔,写下了满满四页的回忆,给千里之外的卖家高攀寄了一封回信。
一枚柿饼,8年打拼路
高攀在凌晨两点写下那封信的时候,也不忘调侃一下自己:晚上了话有点多。“也许你们好久没有读过这么长的信了,也可能很少有人写这么长的信了。”
他期待买家记住自己收到柿饼的场景,分享关于柿饼的美好回忆。
晾晒架上挂满柿饼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生意和人心,都迭代的太快。如此絮絮叨叨,难免有矫情之嫌。但从一个愣头愣脑的单身屌丝男,到如今成为一个3岁女宝的“女儿奴”、秦柿柿饼店的掌柜,时间已过去了8年,高攀有太多感慨。
10多年前,读大学时,为了减轻贫困户家庭的经济压力,早点还上12000元助学贷款,高攀在业余时间做了不少兼职工作,当过超市的上货员、工地的搬砖工,摆过地摊卖过蚊帐。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谢绝了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回到陕西富平县农村创业,卖起当地柿饼、洋奶粉、琼锅糖等土特产。
步入社会后,他发现要想干出一番事业,仅靠在学校里积攒的兼职经验和电商知识远远不够。高攀说,为了留住老客户,店里的奶粉断货时,他曾经给着急的买家打过去200元,让宝妈在当地店里买点奶粉,不要断了宝宝的口粮。
发货
生意步入正轨后,他发现当地柿饼通过电商渠道,远销韩国等国家,于是在2012年注册了秦柿品牌,收购当地农户的柿饼,卖起柿饼,当年冬季销售出近10吨。几年来,他习惯在每一年柿饼收获的季节,都给买家写下一封信,分享关于柿饼的点滴生活。
最忆是年味,一味一乡愁
生意刚起步那会,资金周转压力大,父亲常常偷偷将自己的退休金塞到高攀被子里,支持他创业。一路打拼,如今高攀的小日子也像柿饼一样,红红火火,每年还有部分利润,生产基地也由小厂扩大到了3000平方米的大厂。
2016年,柿饼最高年销量超过75吨,他赚了几十万元,不仅还完了助学贷款,还在西安市买了一套房子。
每年10月下旬霜降一到,制作柿饼的时机成熟了,高攀就迎来了最繁忙的两个月。但辛苦过后,不久便是春节,除夕团圆夜,家人围在一起热闹说笑,放鞭炮,贴对联,挂灯笼,母亲在厨房里炸带鱼,包豆花包子,其乐融融,高攀觉得一切都值得。
但是四年前,父亲突发疾病去世,那个在无数个红彤彤柿饼里穿梭,忙着打包、修理包装机的背影,成为了回忆。
高攀陪家人一起出游
他慢慢发现,柿饼对于自己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还有无数个和家人一起努力、拼搏的日子,满载简单而温暖的回忆。
年关将近,漂泊的游子思念故乡,老去的人们回忆过往,咨询购买柿饼的人多了起来。
这个冬天,他希望买柿饼的人和卖柿饼的人一样,吃着柿饼,就着思念,回忆过往,珍惜眼前,心里也暖暖的。
编辑 陈晨
相关文章
-
欧盟医疗CE认证新版指令MDR2017/745
-
超10000小时视频、25000多张小票,“空头”发现瑞幸造假的秘密?
-
第三次延期,“Matter”智能家居标准的发布推迟到2022年秋季
-
营收下滑、会员增长乏力,云集的“会员电商”口号还喊得下去吗?
-
腾讯云王龙:在产业互联网中,AI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
我国网络发展脚步持续加快
-
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
-
这所新大学刷屏!96岁的杨振宁为她做了一件事…
-
滴滴网约车自杀事件反思,市场的不规范不能仅靠媒体监督解决!
-
人类闯入禁区骷髅岛,眼前看到的,是从未见过的
-
你看不懂的潮牌Supreme,凭啥这么火?
-
假如乔布斯还在世,iPhone「浴霸」摄像头会出现吗?
-
雷军和罗振宇都不发好人卡了
-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双11的数字是社会化大协作产生共振的结果
-
Blender从头到尾创建一个低多边形场景学习教程
-
零售巨头学盒马被带坑里了?2019年出坑是关键
-
“尚不支持16nm及以下工艺”,华大九天肩负重任冲刺创业板
-
知网和期刊网的区别?
-
华为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X:售价约1.75万人民币;亚马逊一货机海湾坠毁,机上人员或全部遇难;微博回应明星账号流量造假:已调整计数规则
-
你要看看!OFO小黄车和权健的危机,媒体充当什么角色?
-
京东快递员底薪变提成?三通一达:我们从没有过底薪和保险!
-
Galaxy平板被踢出基准测试名单
-
特斯拉与天津力神就电池供应签订初步协议
-
微信更新热搜第一!朋友圈可发20图,还能直接开淘宝链接
-
深度资讯|每日优鲜寻求新一轮融资,但烧钱的生鲜电商路不好走
-
华为6款机型迎来2次升级不忘初心温暖回馈用户
-
热点丨B站回应部分工程源代码泄露:已主动防御并报案将彻查
-
无人驾驶扩张失败,苹果进行变相裁员|1月28日坏消息榜
-
这场3G专利大战的结局:不仅关乎联发科命运,还事关高通、华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