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人活着就要选择,
有选择就会有风险。
譬如你
1644年到北京投靠李自成;
1798年认和珅做干爹;
1904年放弃留学去参加科举;
1911年选择入宫当了太监;
1916年投奔袁世凯;
2008年卖掉了北京三环的房子;
……
你就知道肠子悔青是什么滋味了。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是个人都怕选错人生方向。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会犯错?因为对于时代没有洞察力。
什么是洞察力?《三国演义》里开篇第一句,14个字就把书讲完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再读下去,无论故事如何精彩生动,战场上的厮杀、大臣们的妙计、时势的艰辛,英雄的满襟泪,都没有越出这个框架。
这就是洞察力。一眼就能望穿,一言就能论断。
现代中国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培养洞察力。所有学科都强调死记硬背,就算课堂上讲到原因和规律也是划定好的套路,有一套标准答案在等你。而我们成年人的人生里,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越是要洞察力,就越没有既定答案,应试教育没法教这些。
真正的精英教育才不会去关心标准答案。精英需要的是洞察世界,制定规则。培养洞察力,就是让你看透事物的本质,看清人性的纠结,看准经济的规律,在一个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想想看,历代的大儒是怎么培养皇帝的?他们会让皇帝学什么。
1000多年前,大学问家司马光将一辈子的心血用在一本书上,他开宗明义,这本书是编给要统御四方的帝王看的,不是给学术圈的学者们看的,更不是给一辈子翻身无望的小市民看的。要学管理天下这样的本事,只能去读历史,所以才有了《资治通鉴》。
历史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案例库。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当帝王,但通过学习历史,就能知道一个社会顶端的人,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从军打仗,但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明白怎样去用规则来组织一群人共同奋斗;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法跨入“精英阶层”,但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懂得如何把下一代培养成精英。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什么?
能看得懂影响历史变迁的关键时刻
能分辨决定历史走向的趋势
能发现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
这才是从历史中应该学习的真本领
杨早老师一直很反对把历史讲得晦涩难懂,本来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主要的是读懂历史,而不是记住历史。在《杨早·简说中国史——帮孩子建立历史观的第一课》这门课中,他从中国历史中提取了26个关键问题,将用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以及活泼的讲课风格,带你畅游三千年中国史,逐一解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的种种原因。
杨早老师说,这套课不单要给青少年讲几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更希望通过“问题导向”的讲述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大局观”“洞察力”,这才是受用终身的智慧。
相关文章
-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
他曾两次担任日本首相,但他说:我这件事比当首相更伟大
-
战俘营总管杜德将军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经历过战争方知热爱和平
-
二战谜团:德国实行巴巴罗萨计划时,日本为何作壁上观?
-
成吉思汗一生最大败仗并不是十三翼之战,而是败于西征时一个王子
-
一战时,沙俄媒体如何宣传他们的女兵?
-
希姆莱打了败仗想撂挑子,古德里安趁势拔掉了这颗钉子
-
“权健帝国”是如何养成的?疯狂传销为何屡禁不止?| 思想界
-
56岁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都干了什么
-
杨过的儿子武功高强,传授功夫给张无忌,张三丰也不敢挑战他!
-
胆大还是胆小:楚国既自己为王为何还要进贡包茅
-
为何老人们都说黄鼠狼不能杀?科学研究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杀
-
【新时代赣鄱先锋】陈隆梅:平凡中的真诚奉献
-
[图文]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欧亚 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
-
日本要想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一定要偷袭美国珍珠港吗?
-
48岁大龄剩女,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嫁不出去,怒斥这些男人没眼光
-
拿破仑兵败的滑铁卢在哪儿?
-
二战过后,美国、苏联为啥不要德国赔款?原来有个更大的阴谋!
-
蒙古袭来︱国信使一山一宁
-
英阿马岛大战 爆发26周年回顾
-
德国塞布鲁克掠影
-
上帝之鞭阿提拉:为何迅速崛起又快速湮灭?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10日
-
西拉米助力提帮功争夺王储,被王室否定有儿子,苏提达倔强不服输
-
世界上最懒的民族,整日睡觉靠救济过日子,全民公投坚决不独立
-
二战时期 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兵是这样的
-
美国急了!一个记者险些毁掉千亿军收大单,特朗普搬出王牌
-
【今日历史】11月29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