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大汉,中国骑兵的崛起
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马援,东汉名将
汉军手持长戟的重骑兵在集群突击
比起文明及军事起源较早的南欧地区及中亚西亚地区,远东地区的文明中心——中国的骑兵崛起是相对较晚的。
作为个人技术,马匹骑乘在公元前6 世纪于中国出现,当时也有极其少量的骑兵,但这些骑兵主要是用于驿传及追捕逃奴,没有用于战争。春秋时,中原骑兵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数量很少,通常和战车混合编制。到了春秋末期,《战国策·赵一》写赵襄子“使延陵王将车骑先之晋阳”,将车、骑并提,说明骑兵已开始向独立兵种过渡。到了公元前4 世纪末,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实行了重大的军事改革,中原骑兵才从战车时代走出,这时重骑兵还没有出现。而此时,东、南欧及中、西亚重骑兵的装备与战术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比如创造辉煌战绩的马其顿伙伴骑兵,以及斯基泰与波斯的重装骑兵。
不过,中原骑兵的发展非常迅速。伪托姜太公所著,但实际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兵法书《六韬》,以及同样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兵法书《孙膑兵法》和《吴子》,都有成建制骑兵与骑兵战术的记载。在一些当时人的描述里,也有战国七雄拥有“骑万匹”(秦、赵、楚)、“骑六千匹”(燕)、“骑五千匹”(魏) 骑兵部队的记载。当时战争中也有大量投入骑兵部队的记载。比如赵国名将李牧在攻击匈奴时,投入了1.3 万名骑兵。而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秦国名将白起作为机动部队所投入的5000 名骑兵,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虽然关于原始史料人数争议一直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战国骑兵的规模与运用较以往显著增加了。
不过因史料缺失,战国骑兵的具体装备和作战方式还有待考证。一般认为,在公元前3 世纪末,中原骑兵只有很少一部分装备了盔甲。他们主要使用弓箭进行机动作战而非近身搏杀,至于当时弩是否已经被应用在骑兵上还不确定。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战国末期到秦帝国建立期间,中原已经有了重骑兵,但没有具体的作战记录和考古发现作为证据。
秦军出现了萌芽状态的重骑兵
一般认为,当时制约中原骑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优良的马种。虽然秦之先祖曾在汧水与渭水之间,替周天子养马。而其后历代“好马及畜,善养息之”,但这个时期的中原骑兵马匹主要是小型的蒙古马。根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王世平先生的研究,秦代马匹的体量,大都还是不适于作为重骑兵进行肉搏作战。从兵马俑中的马俑形象来看,马匹的耳朵特别长,马蹄较小,马鬃短,马尾细,肩高也很不理想。
不过就算如此,秦汉交替之间的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战场上,骑兵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比如著名的彭城之战,西楚霸王项羽就用三万骑兵,突袭并击溃了以汉王刘邦为首的数十万联军(兵力人数均为原始史料记载)。此战后,刘邦也以收编的前秦军骑兵为基础,组建了自己的精锐骑兵军团—郎中骑兵。
郎中骑兵组建后,就在京索之战中与楚军骑兵正面交手,并替刘邦一血彭城惨败之耻,大破楚军。此后的楚汉争霸中,郎中骑兵屡立战功。井陉之战,郎中骑兵拔旗易帜,大败赵军;灭齐之战,郎中骑兵破田横,擒齐王广;后又深入楚地,纵横扫荡项羽的大后方。在楚汉最终的大决战垓下之围中,正是郎中骑兵对项羽紧紧追击,并迫其自刎的。
汉帝国建立后,中原骑兵得到了进一步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北方匈奴帝国的威胁逐步增大后,军事冲突规模增大必然导致军事装备的升级,这使得汉朝必须具备同匈奴一样强大的骑兵部队。
当然,早期的汉军骑兵在面对公元前2 世纪拥有强大游牧骑兵的匈奴帝国时,显然力有不足。公元前200 年,汉高祖刘邦曾经被匈奴大军包围在白登山,之后只能通过屈辱的和亲来求得和平,但匈奴军队依然不断地袭击汉朝边郡。
之后由于国力增强,在汉文帝到汉景帝,特别是到汉武帝时期,大量的骑兵部队被建设起来。
史料记载和相关考古发现也确认,这个时代的中原骑兵,除了依赖弓箭与弩进行机动作战,一部分也开始身披札甲,装备铁质头盔,使用矛与戟作为肉搏武器,上阵搏杀。在中国传统的说法中,这种骑兵是用于冲阵的“突骑”,言其骁勇,可冲突敌阵。
汉初的重骑兵
比如汉帝国初年有猛将灌夫,七国之乱时与父出征,披甲持戟,与亲随十几骑,驰入敌阵,杀伤数十人。汉武帝元狩二年,李广遭遇匈奴围攻的那一仗中,李广的儿子李敢,就率领几十名突骑,直透匈奴阵势,打掉了匈奴人的锐气。
因此,可以说,汉朝是中国重骑兵时代真正的开始。
另外,虽然汉军重骑兵真正表现其卓越作战能力是在汉武帝时代,但其基础则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上的。汉帝国早期,由于严重缺乏马匹,“天子不能具钧驷”,大臣只能乘坐牛车,自然也就很难保证骑兵部队的规模。
之后,汉帝国很快将精力投入建设马政上去,开始重视良种马匹资源的引进与饲养。汉景帝在秦边郡牧马苑的基础上,“益造苑马以广用”。他主持扩大边境游牧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在陇右建立有三十六个“牧师苑”—每一个都是规模巨大的养马场。他同时鼓励民间养马,“令民有车骑马者,复卒三人。这些措施都极大提高了汉帝国军队的军马数量。
汉武帝则继续强化前任的政策,并且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在他的时代,汉帝国的养马数量达到空前的40万匹。同时,他重用对马政做出重大贡献的原匈奴王子金日磾,授予他“马监”之后,又授予其“驸马都尉”的重要职位。
汉武帝还致力于改善马种品质。随着汉帝国的扩张,汉武帝特别注意大力从国外引进良马,在这方面他的决心与热情都是罕有其匹的。
当时在新疆伊犁河谷的乌孙国,出产良马,现代有的学者认为乌孙马就是现代伊犁马的前身。汉朝人认为乌孙马是极其优秀的,尊为“天马”。汉武帝为了得到乌孙天马,不惜将江都王的女儿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而她是和番公主中身份最高的,即最接近“真”公主的一位。乌孙王则以三千匹乌孙天马回报给汉朝。而在面对更优秀的,当时世界顶级战马资源—汗血马时,汉武帝更是不惜血本,发动大量军队对拥有此马资源的大宛进行远征。最终一千多匹大宛马进入玉门关,汉帝国得到了以汗血马为代表的优秀中亚马种。这些战马起源于河中地区,与帕提亚重骑兵的尼萨马在大种上并无太大区别,是当时原始马种中作为战马最卓越的马种之一。而与汉帝国相同时代的著名的萨尔玛提亚重骑兵骑乘的肩高可达1.50米的图拉马,可能就是与阿克哈-塔克马,也就是汉帝国相当推崇的“汗血马”拥有共同的祖先。
就这样,当时的汉帝国作为一个马匹种群相对不佳的地区,通过历史上罕见的非凡努力,获得了一部分世界上最好的战马的资源。于是,汉帝国不但保证了组建强大骑兵的巨大马匹数量,而且也尽当时所能,使得自己的战马具备较高的品质。从汉朝的杨家湾骑兵俑来看,汉代战马马耳变短,马蹄增大,口裂更大,胸脯更宽,肩高也明显增加。
在此基础之上,作为公元前2世纪伟大的大帝与征服者,汉武帝让中国陆军有了革命性的大幅度进步。他执着与坚决的努力,使中国军事力量飞速提高,并且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在他即位之前,中国汉帝国军队基本沿袭秦朝的作战系统,即以步兵为战场作战主体,战车为辅,骑兵作为次要力量使用。他即位后,大力扩建并改组中央军,建立了诸如“期门军”(在汉平帝时代后被称为“虎贲军”)、“羽林军”等多支精锐的中央军部队。中央军部队中的精锐骑兵,即是汉军新式骑兵的开始。不仅如此,许多汉军骑兵中的精英将领乃至之后汉匈战争中的著名统帅,比如卫青等,就是在其中诞生。
本文摘自《战场决胜者:重骑兵千年战史》(上下册)
相关文章
-
李莲英能够得到慈禧恩宠 靠的竟然是口活
-
人丑不能怪画师,给朱元璋、慈禧画像有多难
-
京口瓜洲的京口是现在哪个城市的古称:江苏镇江(扬州)
-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副军长许世友的顶头上司!
-
先后当过三个兵团的司令员,这一年,他一人被授予开国上将
-
中央红军长征为何选择从于都出发?
-
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时代力量
-
民国四大美女老照片 民国四大美女哪位最美
-
徐阶为什么斗不过高拱:后代嘉靖病逝,高拱学生当了皇帝
-
他的诗句时常被人挂在嘴边,本人的知名度却不高
-
眉庄的鞋垫子旗头,斜的那样理直气壮,剧组很用心
-
【家风家训】古时文人家训
-
湖北一老农去世,后人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一张破纸,揭开其真实身份
-
暗窑除了养姑娘,还养着一群壮汉,因为有件事老鸨出面不好办
-
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哪一天,1945年8月15日(8年抗战成功)
-
历史上消失的四个人:老子骑铜牛西去 徐福寻长生不老药
-
我的兄弟叫顺溜:宝强国强两度合作,顺溜被说个人英雄主义?
-
建党一百周年组诗《百年炬光》552-554吴建国梁英瑞丁晓兵
-
重温红色历史|坪石先生后人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北宋毕昇(借鉴前人拓印方法发明)
-
身教胜于言教,影响力才是关键,从虞舜教人敬老说教育
-
湖南为何一开年便如此拼?
-
三国演义中的名将排行榜 细数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
-
新中国第一部禁片,2012年才解禁!
-
同叫昭君的两人,一个命运坎坷连嫁三人,一个当上太后
-
蒋介石一生最后悔的事 不是输给中国共产党
-
辛亥革命是哪一年?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
第一次见到她时,毛泽东说:终于一识你的庐山真面目了!
-
一头狮子被20只鬣狗围攻,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