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总理办公室秘书的工作有哪些?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与秘书工作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党的事业、军队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千秋功业。同时,作为党和人民的“大管家”,他还一直主持和领导着秘书工作,在秘书工作方面有着卓越的建树。
一
上世纪50年代初,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设有总理办公室,秘书最多时有17人,后经几次精简,到1957、1958年只留下六七人。1965年,总理办公室从国务院的建制中撤销,改设总理值班室,秘书只有两三人。秘书工作一般按外事、文教、政法、经济、军事等分工,谁过问哪项工作,也大体有所侧重。据曾任周恩来秘书的陈浩回忆,作为总理办公室的秘书,工作主要有几大方面:
第一是传达周恩来指示。周恩来经常有口头或文字的交代、批示。这些指示大部分都是通过秘书传达给各部门。
第二是选电报。总理办公室每天会收到很多电报,秘书们要选出重要的、紧急的送给周恩来。一些急件,就得马上送给周恩来看。对于特别重要的电报,周恩来要求随收随送,甚至在他会见外宾的时候,在他睡觉的时候,总之,任何时候都可以插进去。
第三是加工经办的案子。各部门送来的案子,先送到秘书手里,按周恩来的要求加工把关:是否说清情况,是否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是否处理妥当,是否合乎政策,案子搞得是否成熟,文字是否通顺,有关的附件是否齐全。然后再考虑轻重缓急,决定何时送周恩来审阅。周恩来还常鼓励秘书提意见,提建议,提看法,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大胆用铅笔写在一旁,供他参考。
第四是办理周恩来临时交办的事务。如起草电报,一般是他口授大意,由秘书起草,周恩来修改后发出。或者为核实情况查阅资料,如查地图、查经典著作、查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等,必须马上查到。
第五是向周恩来汇报请示。外面打电话来请示工作,秘书必须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先后向周恩来进行文字汇报。
第六是轮流值夜班。秘书们按业务分工,各管一摊,实行值夜班制。每天,各组都有一夹子文件材料,把最重要最紧急的放在上面,送周恩来阅批。周恩来的各种批示,特急的,值夜班的秘书就当夜马上给有关部门打电话传达。不急的,就留下条子,等第二天各组人员来了再转到各有关部门。
第七是周恩来要开什么方面的会,就由秘书事前通知有关人员来参加,准备好材料,列席会议,作记录,同时整理成文件,然后经周恩来审改后印发。周恩来作普通会议报告,一般不用秘书给他准备讲话稿,他自己也只是事先拟几条提纲就行了。半天的报告,他只在小纸片上写几句就够了。因为他对形势了解得非常清楚,又掌握情况,熟悉背景,演讲起来驾轻就熟,条理分明。
第八是为周恩来划出参考消息。秘书看到重要的外电稿(上世纪50年代初只有外电的打印稿,后来才有《参考消息》),就用红笔划出来,每天必须在总理起床前,将划好的参考消息放到他的“第一办公室”(卫生间)去。
第九是做文件摘要。各部门送来的文件篇幅过长,秘书就先做一个摘要,这样就可为周恩来节省时间。
第十是跟随周恩来出国访问。在出访期间,每天完成整理材料、草拟电报、值夜班等事务工作。
“总理办公室”设有室主任、副主任,下面也曾设过综合、外事、军事等组,有组长、副组长。但周恩来说:秘书工作如果先经过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组长、副组长那儿,那主任、组长不是变成二总理、三总理了吗?他并没有采用层层上报下达那样的体制,而是采用了简单实用、有效率的工作体制。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在行政上的调度、协调等,在业务上,包括主任、组长在内,每个人都各管一方,直接与周恩来联系。
周恩来的活动日程安排的很紧,一般他一天的日程安排,都是在头天晚上由秘书提供项目或由他自己考虑,分别按轻重缓急进行安排,确定的日程记在他办公桌的台历上,并在值班室小黑板上公布,这样所有工作人员都可知道他当日的活动……周恩来白天忙于参加和主持各种会议、接待外宾 ,会见各种专业会议的代表,约人谈工作……每晚晚间九十点钟以后才是他批阅文件的时间。而每位秘书除手中积压的待周恩来阅批的文件外,需口头请示汇报的问题也是接连不断。由于白天难得见周恩来一面,所以一旦遇有机会,即使抓到总理几分钟时间,也争取办几件事。所以周恩来只要在家,无时无刻都在办公。用餐、洗澡甚至在卫生间也要处理问题。秘书们于是把他的卫生间称作“一办”。
二
总理办公室的秘书们跟随周恩来的时间短的有几年,长的达20余年。回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那些日日夜夜,尽管紧张劳累,但他们都认为那是一生中最幸福、最舒畅的阶段,令他们终身铭记。
周恩来在工作上对秘书们要求相当严格,但却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家长作风。他总是让秘书在他的办公室里工作,使秘书们有主人翁的感觉。他在办公时,秘书有事找他可以推门就进,他平时有事也不避讳秘书,但如有类似中央高层的人事关系之类的问题时,就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在公布之前,秘书是要回避的。
开会的时候,不管是谁发言,不管有多啰嗦,周恩来总是耐心地让人把话讲完。对每一个新来的秘书,他总是热情地与之握手,真诚地关问对方的情况,使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秘书陈浩回忆说:周总理对身边所有秘书都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从不把我们分什么大秘书、小秘书。每个秘书都可与他直接联系,交换意见。在工作上,总理对我们严格要求,启发我们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还鼓励我们大胆提意见和建议。他平时向我们交待任务,都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告诉我们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遇到困难如何克服。总理去开会,只要工作需要,他总要让秘书们列席,这样可以熟悉他的思想、工作作风,了解更多的工作情况,便于协助工作,也是为了让秘书们更快地成长。总理办公室最多时有20来人,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讲一件小事。总理有事叫秘书时,为了让秘书们少跑腿,给办公室的每个组设计安装了一个电铃。总理找哪个组的人,就按哪个组键,那个组的电铃就响了。我们跑腿少了,可总理那里操作就复杂了,太费神了。从这一点,可见总理为别人想得多周到。
1964年10月,秘书郑淑云去山西农村搞社教,周恩来在她的笔记本上亲笔写下赠言:“深入基层,参加劳动,访贫问疾,扎根串连。摸清情况,提高认识,坚持原则,解决问题。锻炼党性,增强体质;不急不怠,有始有终。”其对秘书的关怀之情跃然纸上。
秘书杨纯也说:周总理很体谅我们。我们要是有不同意见,去他面前说,他都能理解;在办公室里,我们有时说话随便,说错了,他也能谅解,从来不抓辫子。他对我们的关心不光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上也是如此。有这样一件事是我终身难以忘怀的:那是1957年5月,当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洛希罗夫来华访问。为安排伏在杭州的访问,总理带领我们提前一天到达杭州。在各方面工作都落实之后,总理提议到街上去转转。那天一大早,总理戴上口罩就带我们出去了。在走到一个寺院前时,总理笑着对我说:“寺里有占卦的,你也去占一卦试试。”那寺院刚刚开门,尚无香客,我进去之后,在征得一位住持的同意之后,便拿起签筒用力摇了起来,并很快摇出了一支签……而住持给的释文,如天书一般让人看了似懂非懂。出来之后,总理笑吟吟地问我:“怎么样?”我便将释文纸拿给总理看。总理一看,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坏了,下下签,最不好的卦。”当时,我们对这件事就像玩笑一样,谁也没有当回事。可谁知两个月以后,在纺织工业部工作的我的爱人便无端地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并发配到外地劳动改造。事后,我曾多次向总理提出自己作为“右属”,在他身边工作是不是已经不合适了。总理听后总是安慰我说:“你要好好工作,不要考虑这个问题。”他还经常关心我爱人的情况。还有一次,西花厅的工作人员成立了一个互助会,每人每月交1元钱作为基金。谁家里一时有了困难,就可以去借钱。周总理得知后,也交了12元表示要入会。平时,他还经常拿出钱和衣物,救济有困难的工作人员。
周恩来平时对身边的人员总是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可批评起人来也很严厉。但是,要是批评错了,他一定会重新解释,并安慰一番。他常说:“发脾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发现做了错事,应当先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然后总结经验,经一事可以长一智嘛!”秘书王伏林后来感慨道:“人受批评,心里当然不会好受,可是我们受到周总理的批评,心理上反而有一种舒畅的感觉。那时,我们办公室的同志,无论谁在工作上出了差错,一般都会在全体会上加以研究,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在研讨中,从未有过乱上纲上线、戴帽子、打棍子的现象,使人感觉气氛亲切,心情舒畅,有所获益。这一点,对我一生的工作,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三
对党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责任感,铸就了周恩来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他一直身体力行,同时也这样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
周恩来要求秘书要博览群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艺方面的。要多读马列和毛泽东的原著。对地图既要读,更要背,遇事要经常查询,这样就能记得牢。秘书员群感说:“总理唯一自己给自己封的"官"就是西花厅的学习小组长。当时由我担任学习小组秘书,总理规定两个星期讨论一次。学习秘书必须了解每个人的自学状况,集中大家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进行讨论,他事情虽然很忙,但只要大家有所准备,就定好日期开会讨论。”
周恩来的秘书周家鼎回忆说:在总理身边工作,必须做到“勤”和“严”。
“勤”就是要脑勤、手勤、腿勤,勤于动脑筋,想问题。反映问题要事先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送呈周恩来的批件,秘书自己首先要弄懂,材料要齐全,包括主件、附件、数据、图表等,并准备总理提问和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果图省事,原文照转,随话答话是过不了关的。轻者挨批评;重者文件退回重办。因此,反映问题、汇报情况、整理材料,必须准确、实在,有根有据,不容有半点虚假。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回答问题时,如果说不知道,他不会责备,如果说“也许”、“大概”之类的话,就要挨批评。有一次周恩来问:“澳门有多大?”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回答:“大概十几万平方公里吧。”周恩来生气地问:“浙江有多大?”那个同志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赶忙去查找资料。还有一次,周恩来审查一个聘请苏联专家的文件,当看到秘书把“52”误写成“53”时,他严肃地说:“你们搞的这个东西,是要给苏联政府送去的啊,人家看了会怎么说?怎么中国代表团的人连数字都不会数啊!”
周恩来还要求秘书如有紧急情况要随时向他报告,不准有片刻的拖延。不论他在做什么都可以写条子给他,使他能及时了解最新情况,从而能抓住时机处理问题。他看电报时,经常还要看电报上面印的时间,了解电台是什么时候收到、什么时候抄出、总理办公室什么时候收到、在各个环节上是否积压。如果早收到而送晚了,送电报的人就要挨批评。周恩来不容忍总理办公室有丝毫的拖拉和官僚主义作风。他交办一件事情,办完了,秘书必须马上汇报。他交办事情后,总是催促。如果谁没有及时办,他就会批评说:“你比我还忙啊?你只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啊。”令秘书们听了无地自容。
曾担任过周恩来秘书的马列说起了一件让他难以忘怀的事: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中美驻波兰大使就中美关系曾有过一段大使级的会谈。美使馆一名参赞曾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向王炳南大使作出中美关系可能会出现松动的暗示。这个情况被王炳南大使及时传递给了我们的最高决策层。当时,马列收到这份材料后,立即送到总理办公室,并将材料放在了周恩来办公桌上所有文件的最上边,好让他一进来就可以看得到。而周恩来这时正在毛泽东那里开会(那份材料也同时送到了毛泽东那里),结果,毛泽东看到了这份材料后,在会上就这件事向周恩来询问,可这时周恩来还不知道。事后,周恩来就对有关人员说:“以后收到一些重要的情况,你们知道重要,就不能只摆在桌上就行了,就是追着屁股也要立即送到我手中。”打那以后,人们就经常看到总理办公室的秘书像奔命似的,骑着自行车在中南海里跑。遇有一些重要的材料,秘书们一分钟也不敢耽误,都要及时送到周恩来或有关领导人手中。
“严”就是严谨、严密、严守纪律。交办事要有结果,限时完成,力争当日事当日毕。请示报告要抓住要害,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当问的问,不当问的不要问,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周恩来和中央领导人之间的亲启件,秘书都不拆,一律由周恩来亲自拆阅。如果秘书在经手时不慎误拆了,必须立即封好,并在信封上加以说明,是失手误拆,以后注意。周恩来的办公室只能他本人、秘书以及来开会的中央领导人和应邀来谈工作的同志进去,其他人员一律不能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和保险柜的钥匙都是自己带着,一天24小时不离身,平时装在口袋里,睡觉时压在枕头下。只有外出视察工作或出国访问,才将钥匙交给有关干部保管,回来后就立刻取回。在召开重要的机密会议之前,周恩来都要亲自审查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名单,并提出具体要求,如对工作人员是否在场,服务人员是否可以进去倒水等,都做出明确交待。
周恩来要求秘书们出外工作时,只准带耳朵、眼睛,不准带嘴巴。
秘书韦明回忆说:“我们去各部委开会时,总理常常说,你是代表我去听会的,不是你个人去听会,因此,你就是记住,要从我的角度去考虑会有什么问题应该注意,这点心中应有数。那时,我们出外开会,回来写汇报,有专门印好的纸,上面印有"每日汇报"4个字,一边是写汇报内容,一边是空白,让领导留下批示。我们那时写的汇报,要求简单、明了,根本不讲套话。例如,我上午去参加一个部的部长会,会上只带耳朵,眼睛,不带嘴巴,听完会,回来就写"每日汇报",文章开门见山,今日某某部部长会议议了几个问题,1,2,3,4,5……不满一页纸,字迹也不要求工整,文章不要求承上启下,起承转合。上午稍晚一点总理起床,汇报即被送到总理面前,待总理批示后,马上送主席、少奇同志处,不到中午批示已回来……我们马上打电话给部长,告诉他上午的会中央指示下来了……那时的效率就这样高!”
周恩来集内政外交重任于一身,每天文电往来数不胜数。许多文电都是要他阅批的。在对这些文电的处理上,秘书们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概括能力,对众多来文来电进行分类。紧急的、重要的立刻办理,不急的,有的立专项备查,有的待研究此类问题时再拿出送阅。周恩来为提醒秘书注意这种能力的培养,还曾专门为他们写了两句话:“注意综合,反对分散。”多少年来,这已成为秘书培养综合能力的准则。
秘书韦明回忆说:“那时各部门各地送来的报告、情况等,都比较长,最短的也有1000字,一般是我们秘书先看,先吃透精神,再报告总理。所谓吃透精神,就是要把送来的文件、报告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要求和解决办法,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意见,提炼成几百字。当时,不准备一二十个总理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你就不要送。为什么准备了问题,还要准备意见呢?总理有这样一个要求,作为总理的秘书,你在看报告或者参加有关部委会议的时候,就应当站在总理的角度,设身处地了解情况,考虑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一个报告,你若没有看,或者没有提出意见,那干脆就不送,就是送到了总理那里,总理也会给你打回来,让你看了,提了意见再送。总理批报告、文件时,喜欢让秘书在旁边,边看边问,有时还把有关领导也叫来(哪怕三更半夜也要叫来),把情况了解清楚才批示。因此,一个报告来了,我们都是先看,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考虑好应该怎样答复甚至怎样处理后,才送总理批阅,签字。”
相关文章
-
南宋荒唐案:秀才翻墙偷窥邻家姑娘,县官竟罚他娶了这女子
-
古代服务“全乎”的旅舍业:都有哪些服务功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你是这样的人!
-
大宋皇帝顺序表及名字 南北宋共18位皇帝(宋朝享国319年)
-
领导者的用人三境界: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
史上唯一让曹操落泪的神秘女人竟是风尘女子来莺儿!
-
王阳明被分到这个刁民横行的地方,看他如何治理,证明心学的强大
-
我国县市同名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
平定七国之乱的将军是谁:周亚夫(最终因绝食吐血而死)
-
一老农找开国上将,对警卫员说道:让他出来见我,我是他连长
-
霍去病一生的简介:西汉名将(24岁病逝)
-
一代巨星李小龙:他走了,他一直没走
-
日本关东军那么强悍,为何一直躲在东北,不南下支持其他战场
-
黑陶文化历史悠久,记忆传承撼动人心
-
陶铸是怎样成为“第四号人物”的?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2日
-
中国历史上数百位宰相在位时间最久的是谁
-
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
-
生理期极简史丨妇女节特辑
-
“遍地开花”的明代赘婿:法律说不让歧视,可仍然是“地位低下”
-
红色诗人聚焦时代画面桂兴华一批“情景诗”新作撼人心魄
-
背井离乡求生存,励精图治谋发展——吕氏湖北下江南纪略
-
百年前北方农村老照片:房屋破败道路泥泞,农民穿粗布衣服
-
古代大型战争为啥不广泛运用毒箭?原因有这两点
-
杜甫名篇《登岳阳楼》,被赞古今五律第一,凭一点或可超越李白?
-
干部要守好原则底线
-
学党史|党史上的10月27日
-
靖康之耻耻到什么程度:皇帝成俘虏惨死(割地赔款)
-
霸陵考古发现铜滴漏帝王长眠地下也没忘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