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赞成停更“双微一抖”?
为什么会有人提出停更「双微一抖」?而我又为什么赞同?
最近新媒体小编们都有点沮丧,感到迷茫,主要原因是一篇叫《停更“双微一抖”》文章流传,作者是杨不坏老师,他在里面提出这样两个观点:
日更『双微一抖』不是积累而是消耗,建议企业停更,小编辞职;
品牌传播应该打大型战役,做ICON化内容,公关化口碑。
第一个观点是引起文章传播和讨论的主要动力,也是小编们惶恐、企业们焦虑的直接来源,导致很多品牌圈、营销圈、甚至运营圈的自媒体们纷纷发文表达对于停更“双微一抖”的看法。
有人反驳,有人支持,有人模棱两可,有人趁机借势(常规操作都懂的),简直热闹非凡。
不过,作为一直关注新媒体发展的运营人,笔者觉得大家有必要冷静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人提出停更「双微一抖」?想清楚这个问题的原因,也许会有点改变。
为什么要运营「双微一抖」?
双微,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多数指订阅号),一抖,指抖音短视频,这三个平台是企业在新媒体上最主要的阵地,而运营的目的无非两个,品牌和销售。
做品牌的目的是什么?笔者的理解是是让更多人知道「你是谁」,所以就会寻求两个目标:传播量和粉丝量。传播量越大,品牌曝光的几率才越多,而粉丝量越多,帮助传播的人才越多。
而做品牌的话,微博肯定是首选平台,因为它是大多数热点的来源地,比如微博热搜,企业可通过蹭热点极大提升品牌曝光量,而这一点做最好的无疑是杜蕾斯。
好到什么程度?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时候,有人模仿杜蕾斯的风格做了一张海报,导致很多人误认为是杜蕾斯官方做的,可见杜蕾斯的品牌传播已经达到多么高的水平。
但是,蹭热点虽然能增加曝光,但能把增加的量转化为销量吗?这个比例笔者觉得很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会发生改变,比如提到杜蕾斯,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愿意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海报。
相信有很多人是和笔者一样的想法,更为重要的是,它会让一个第一次听到杜蕾斯的小白觉得,这是一家做广告的,不是卖两性用品的。
所以,笔者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如果做无效的品牌社交营销,真不如停更,因为那是在骚扰用户,干扰认知,对企业的增长不一定有好处。
这就是笔者为什么赞成停更「双微一抖」的原因。
运营「双微一抖」应以销售为目的
根据观察,大多数企业运营双微一抖的目的,大多是品牌,很少是销售,不过,如果企业能通过品牌传播大流量,并且有着不错的转化率,也是可以的,没有任何逻辑上的问题。
比如: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联合大部分商家在微博做的锦鲤营销,虽然只有一人中了超级大奖,但通过网友们的疯狂传播,为这些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流量,很好的帮助自己实现销量的提升。
但是,多数企业是无法发动或承接这样大规模的营销战役的,如果要实现稳定增长,必须把努力制造的一点点声量,尽最大可能转变为销量。
笔者提供两个可供参考的策略。
1. 内容营销
所谓内容营销,就是通过打磨高质量的文章、视频等来销售产品,这一策略在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短视频使用的相对较多。不过,软文式内容营销很容易造成用户对出其不意的广告感到反感,这会降低购买意愿,除非内容描述的痛点足够引起用户的共鸣。
所以,需要更高维度的内容营销方式,那就是日常的内容输出以击中痛点和形式新颖为运营方向,这可以参考「李粒粒LiLiLi」。
「李粒粒LiLiLi」是咪蒙旗下公众号,其定位很明确,是推荐美妆、护肤、服饰等产品的时尚号,形式是「真人漫画」,内容以穿戴、美妆等时尚拆解为主,这可是女性群体的一大痛点,而正是基于新颖形式和对痛点的把握,该公众号曾在起步期实现40%的打开率,这样的高粘性无疑给产品销售带来助力。
2. 活动转化
活动转化即以活动形式激活用户购买产品的运营策略,其基本逻辑是利用较好的体验提升信任度,以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这一策略比较适用于知识付费和教育培训行业。
笔者运营过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公众号,运营策略是高频率举办活动,形式为训练营,这是裂变率比较高的玩法,当时的目的是转化低价团购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会以此经历三个被动摇的过程:
- 一是进入社群听课,以符合痛点的内容实施第一次营销;
- 二是利用社群的服务及从众效应,实施第二次营销;
- 三是因为前两次的体验带来想观看其他课程的欲望,引导公众号进行第三次营销。
经过三次营销触动,用户的购买欲望逐渐增加,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即可实现最终转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效果不错,以较小的体量实现了较高的转化。
总结
「双微一抖」的运营对于企业来讲是必须的,但过度以品牌为目的的运营策略,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比如影响用户的品牌认知,无法转化声量为销量等。
而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以销售为主要目的,可能对产品销量的增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参考的策略有两个,分别是内容营销和活动转化。
当然,企业运营新媒体还存在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去阐述这样那样的观点,而作为运营人在听到这些声音时,要有一定的判断力。
更重要的是,运营人尤其是各位小编,必须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到底有何价值,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有时候行业确实是蓬勃发展,但你从事的岗位是否对这个行业和企业有影响和作用,决定了你自身价值和发展潜力,这是一件需要好好思考的事。
希望每个运营人都有一个光明前途和美好未来。
#专栏作家#
独孤伤,公众号「独孤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专栏作家。裂变研究者,运营老司机,教育行业观察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相关文章
-
老罗真的要做电子烟了?新商标已经曝光:小野和细红线
-
这款 Windows 效率神器,让你的剪贴板秒变万能收藏夹
-
联通机顶盒维护密码是什么
-
人人喊打的携程,究竟触犯了什么众怒?
-
隐私泄露:“爱又米客服”诈骗猖獗三年数百大学生哭天无门
-
最前线|Yoo视频更名为火锅视频,与腾讯视频探索长带短模式刚开始
-
浙江嘉兴多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响应
-
重新定义风投公司的a16z,刚刚又重新定义了自己
-
8点1氪|京东已屏蔽“电子烟”关键词;腾讯发布社交APP“猫呼”;百度第四款短视频产品将上线;乐视网现金流断裂难付诉讼费
-
绝路之后,人人网还有三条去路
-
8点1氪|阿里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增长54%;特斯拉高管年流动率达44%;北京将允许外资企业提供视听服务;爱奇艺拿下西甲联赛独播权
-
手机行业大变局:华为冲刺,荣耀进阶
-
随着社交电商的崛起,唯品会已去日无多
-
【PW早报】微信回复表情包功能关闭:灰度测试,目前已暂停
-
张一鸣身价594亿美元超马化腾,成中国互联网首富
-
【面向工业界】推荐算法工程师培养计划
-
微信抱拳表情什么含义
-
【虎嗅早报】京东获苹果授权下调iPhone8/8P售价
-
无序的微博:尤文女球迷的“死而复生”
-
2018年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9562亿元同比增长20.3%
-
收割下沉市场,还是要克制一些
-
中国五金电商平台,你竟然还不知道?
-
杭州一大学生靠做PPT赚30万;iOS越狱社区商店Cydia将正式关闭
-
特朗普夫人推出NFT每个售价185美元
-
苹果在2018年的部分收入,其实来自于Google
-
@要做核酸的你,登记二维码可提前截图保存备用,被扫前永久有效
-
你的强大,往往是从疏离微信开始的
-
苹果手机有必要关后台吗?
-
共享经济、短视频、新零售、AI:寻觅2019年新经济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