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购买微博、微信流量?
十万加,自媒体时代的悲哀。
一 3亿用户1亿刷
不久前,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
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于是乎,央视财经对此进行了一番揭底。
这其实在自媒体中并不是什么秘密,刷量来装点门面,几乎不是什么秘密。
贫道在2009年开微博,然后火速加V,然而在十年时间里,粉丝不过8万。可谓在同辈认证的千余人里,最落后的一个。
于是乎,在微博私信里,总免不了有人找上门来,各种加粉加阅读的图片刷过来,价格便宜而且似乎也很实惠。
只是,时至今日,贫道依然没有刷过一次,倒不是吝啬,只是确实觉得那样没意思。
可有很多人觉得有意思,书乐身边的许多大号,确实都在如此刷。
二 真大V也刷过
贫道最受憋的事情,是有粉丝在私信或留言里吐槽:怎么才这么点粉丝。
当然,这是有前言的。2010年,书乐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实战网络营销》,其后又出了《凌博微步:超完美微博营销》《推手凶猛》和《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
就是《实战网络营销》,也在2015年二版过……
于是读者一看微博,才几万粉丝,这是个露丝啊,还指点迷津。
我也想过是不是攒把粉,可一来人懒,二来真心不想制造虚假繁荣。
贫道的一个朋友,就守住不这种寂寞。在博客时代,他是货真价实的头部,排名总在前十。而微博兴起,就不是一回事了。
于是,在微博上这位朋友坦诚的和贫道说起:买了十万粉,然后有了这个“底气”,后来的发展也就顺气许多了。
其实,在微信公号或其他之上,也有许多朋友最终不免下水,为的只是让真正的粉丝不失望,刷个几万粉,然后再慢慢攒。
一个朋友说得好,如果开局不是一条鲲,都不好意思在圈子里混。
三 为了甲方,刷了
圈子里刷粉、刷量不是秘密。
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虚荣,而是为了客户。
经常在微信公号公布的刷量用户黑名单里,看到熟人的名字。但那又如何?
有几个朋友经常出现在各种榜单,有流量红榜,也有刷流量的黑榜。真的特别理解他们。
做自媒体的,总要生存,可比如科技类的自媒体,几百上千的流量太正常了。
但在甲方看来,没有十万加,你算哪门子大V。凭啥几千几万的费用供着。
但甲方这里指的是广告主,而不是居中的公关公司。于是许多大号和公关公司合谋,买流量,刷出一个虚头巴脑的十万加。
十万加刷多了,自己都难免迷失了自己,也就觉得自己没有十万加都不对,于是自主刷量刷粉也就常见了。
四 十万加很难吗?
有些大V刷着刷着,还真刷出了自己的十万加,这不奇怪,除了有个底量在那里激发,还有就是内容足够好。
书乐自己3千多微信粉,也经常有万余的阅读;
8万的微博粉,十万加的阅读很常见。
不到十万粉丝的百家号和头条号,百万加的阅读不也月月见。
好内容,总有十万加。
只是好多出不了好内容,就为了甲方(有时候是广告主,有时候是读者),自己刷出各种十万加,来虚伪一下。
五 谁在意十万加?
流量经济时代,很多人把一切归咎于十万加。可真的不是这么回事。
只有创造不出好内容的人,才会特别在意十万加。
在一些自媒体群里,每天总能看到一些人在吐槽——今天的流量不好,可能是自己的标题不好,是自己洗稿不很好,或者是今天的文章(视频或其他)不够耸人听闻。
流量生意就是如此,为了广告,不管是流量广告而是内容广告,锱铢必报的看着十万加、百万加。
真的好内容,其实没办法十万加。
深度的文字,很多读完的人,都是特别热爱此内容的人,可这样的流量会怎样?
一般这样深度的文字,至少三千起步。
被标题吸引进来的,可能百万加;
读20%的,可能不到十万加;
读50%的,往往没有1万;
读80%的,三四千就很棒了;
百分百读完的,一千都不够。
结果,越来越多自媒体,不愿意写三千字。只乐意在千字文里用黄色新闻、大标题、耸人听闻来制造虚假的繁荣。
六 最后问一句
有几个人记住了作者的名字,而不是把你看做小编(编辑、复制、粘贴文字的人)
能看到这个思考的读者,能有几个,贫道以为,应该也就千把人吧。
自媒体(博客)的悲哀,也就在此了。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相关文章
-
蔚来第10000辆车下线,未来稳了?
-
苹果公布2019Q1财报iPhone收入下降15%
-
图纸加密软件能解决企业防泄密,为何很多企业还未使用?
-
跨境电商不止邮政渠道,美国“退群”带来物流新机遇
-
OPPO与爱立信签署专利许可协议
-
论述Web3、互操作性和元宇宙的关系
-
蓝鲸315|抖音现金贷广告藏骗局:用户信息泄露、银行卡被强刷
-
苹果发二季度财报:净利同比降16%;阿桑奇被判50周监禁;谷歌前CEO施密特离开Alphabet董事会
-
送首批米粉1999元红包,雷军刷屏了!自述小米“血泪史”:曾被投资人像小学生一样训1小时,股价翻倍后卸掉所有炒股软件
-
吴文辉出走阅文后:再起新合同风波写手不愿成流水线工人
-
反复调整,苹果的价格策略还奏效吗?
-
手机摔了一下变得很卡怎么办
-
盘点2018年:千元机市场竞争激烈,数十厂商抢滩,低配直接被淘汰
-
字节跳动、爱奇艺与B站,究竟谁会吃到“中国版YouTube”的蛋糕?
-
苹果2022款MacBookAir最新爆料:屏幕尺寸增加到13.6英寸
-
人脸识别是技术的一次迭代解决根本问题要靠人
-
苹果已禁止AndroidTV用户购买AppleTVApp上的内容
-
淘宝直播:将打造10个亿级销量线下市场200个亿级销售额直播间
-
又到干燥季?好看又实用的养生壶用起来
-
怎么把wps文件保存到手机
-
【虎嗅晚报】百度、滴滴内部反腐;苹果再回应Siri侵犯隐私:暂停全球Siri评估计划
-
荣耀“转场”时尚圈:以TechChic拥抱Z世代
-
独家专访前美团COO干嘉伟:8年前,我看到未来互联网十人中有王兴
-
谁的锅?必应国内网站宕机:微软头大,已经在组织修复
-
深圳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擎
-
当AI这把旺火烧到儿童消费领域:初学者智伴科技的无奈
-
微软因Win10强制自动更新被判赔数千欧
-
CCF关于CSP-J/S2021第二轮认证证书发放的公告
-
不断肢解的锤子难再翻身对科技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