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我们看到的古代史料是如何撰写及流传的?

原标题:我们看到的古代史料是如何撰写及流传的?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述最为完备的国家。在历史学领域我们的先辈为今人留下了举世罕见的丰厚遗产。但是我们在翻阅史书时也不禁有一些疑问:我们看到的古代史都是真的吗?这些珍贵的史料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认识为大家浅谈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史书能够跨越千年和今天的我们相见,实际上背后有着血泪凝结而成的故事。

我们看到的古代史料是如何撰写及流传的?

司马氏先祖就是周王朝的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秉承家族精神,把修撰史书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一心继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希望能够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为后人流传一部完美精致的信史。所以《史记》的准备工作在早在司马谈生前就已经开始。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影响可谓巨大,他对儿子司马迁寄予厚望,在临终前将撰写历史的使命传承给司马迁。所以,司马迁此生最重大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成这部中华民族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大作。

但是,伟大作品的诞生总是充满苦难和曲折。撰写《史记》之初,汉武帝刘彻在翻阅《孝景本纪第十一》和《今上本纪第十二》的部分内容时,认为司马迁的撰述有损自己的“伟大形象”,龙颜大怒,立即命人销毁了这部分材料。

我们看到的古代史料是如何撰写及流传的?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名将之后李陵主动请缨出击匈奴,兵败被俘,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都认为李陵叛降,应当对其全家诛杀。只有司马迁上书,称李陵的失败是由于“矢尽道穷,救兵不至”,败在敌人的优势兵力之下,极力为李陵辩护。司马迁这一番合情合理的解释却被汉武帝曲解为讽刺自己用兵不当,加上之前司马迁的作品已经惹怒汉武帝,武帝正好此次李陵案为借口,将司马迁投入牢狱,以欺君之罪对其判处死刑。当时的死刑可以以腐刑或缴纳金钱冲抵。但司马迁拿不出这笔巨款,只得接受腐刑。腐刑对于一名有抱负有地位的男性,而言,某种程度上比赴死更令人屈辱与不甘。但司马迁毅然决定接受这样令人苦痛一生的无妄之灾,完全是因为他仍然希望完成父亲临终前要他修撰历史的千秋大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何其雄壮的语言!司马迁自己也知道《史记》不会被当朝统治者所容忍,于是吩咐后人“藏之名山”,将来局势变好,再向世人公开。

我们看到的古代史料是如何撰写及流传的?

《史记》明万历刻本

可以说,《史记》诞生的故事,就是中华民族曲折复杂历史的缩影,它本身就是一个震撼世人的传奇。知道了《史记》背后的这些故事,当你再次翻阅这部伟大的著作时,可能内心的触动与温情,会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境界。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

2.刘乃和:司马迁和史记

3.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