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期宦官不可断文识字的局面是如何改变的?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
明代宦官乱政的局面一度十分严重,但是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实际上对于宦官集团的管控十分严格,且命令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政务,从教育途径上切断了宦官参与政事的可能性,那么,这一局面是如何改变的呢?
宣德帝
清政府监修的《明史》有记载:“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明初宦官仅仅是为皇室服务的奴仆,本不可断文识字。顾炎武《日知录》言:“我太祖深惩前代宦寺之弊,命内官不许识字。永乐以后,此令不行。”根本原因在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期间得到了南京内宫中不少宦官的帮助,获悉了很多相关情报,这使得朱棣耳目灵敏,也是后来起兵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永乐帝以后,宦官一度十分活跃,郑和就是其中一例。
明代宦官铜像
到了宣德以后这样的现象更加普遍。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宣宗正式设立内书院,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由翰林学士教导宦官研读《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功课:背书、号书、判仿。名臣钱溥、宋琰、陆深、严嵩、徐显卿等人皆曾任教于此一机构。内书院的学生则是选内官中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学习,自此成为常制。也有学者论证称内书院的诞生应该可以追溯到永乐末期,朱棣在位晚期就已经有这样的教育机构正式运行。但实际上内书院真正的成立时间并不是最重要的,其真正的历史意义在于,内书院的诞生,宣告了明代最高统治者对于宦官政策的大转折,自洪武以来对宦官严格管束的“祖训”被彻底颠覆。
- 《酌中志》书影
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宦官们的学习情况:“皇城中内有学问,读《四书》、《书经》、《诗经》。看《性理》、《通鉴节李》、《千家诗》、《唐贤三体诗》。习书柬活套,习作对联,再加以《古文真宝》、《古文精粹》,尽之矣。十分聪明有志者,看《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圣学心法》、《纲目》,尽之矣。”此外,《说苑》、《新序》、《五经大全》、《文献通考》、《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等书也都是内书院偶尔可以见到的图书。可以见得,内书院的教育并不熟徒具形式,使得宦官集团中相当一部分人拥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也使得宦官可以阅读奏章了解典章,走上了夺权乱政的道路。
参考资料:
1.刘若愚:酌中志
2.孟森:明史讲义
3.梁绍杰:明代宦官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初设时间新证
相关文章
-
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红领巾寻访新四军六师部旧址纪念馆
-
古代妃子怎么侍寝皇帝的?原来电视里演的都是真的
-
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力极大的冷兵器——中华苗刀
-
曹世范:“单手战斗英雄”
-
郑朝晖:一样辛苦里的多重悲凉——《四世同堂》(完整版)荐读
-
王羲之是怎样成为“书圣”的?
-
解密古代穿衣背后的文化内涵:上衣下裳最初设计者是黄帝
-
倪士奇和他的《两都医案》趣谈
-
德川幕府初期的将军,怎样洗澡?后来为何被禁止在大奥洗澡?
-
李莲英死亡之谜:死后棺内只有头
-
【党史故事】王树声在十堰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牵制10万敌军长达半年
-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最后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一元帅一大将三上将
-
国宝四羊方尊迷踪记,河北广宗跳出来说那是他们的,湖南方很生气
-
海昏侯在昌邑城留下“烂尾”工程,到了近代,为何成了当地的景点
-
平定七国之乱的是哪些功臣:周亚夫(梁王刘武曾抵御叛军)
-
这个国家领土近印度三倍,人口超过2亿,但存在感却超低
-
小满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夏熟作物将成熟(每年的5月20-22日)
-
“锄禾日当午”是何意?蒙曼的解读出现常识错误,引来网友争议
-
明朝最大最完整的石碑为什么在这个酒厂里面
-
王昌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昌龄有哪些较大的成就
-
曹睿怎么死的那么早?英年早逝让人感到惋惜
-
包拯真的是清官吗 宋代高薪养廉?
-
中国历史上十一大名门望族
-
龙颜:古代皇帝长啥样?怎么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明代宦官专权,却无力威胁皇权:明代宦官专权的特殊性
-
湖南发现一条“龙”:身长13米,已有上亿岁,还能“吞云吐雾”
-
定了!辛亥革命志士姚宏业投江自尽竟是在这一天(一)
-
“蚩尤”究竟是何方神圣?黄帝为何要灭其族人?真相揭开令人意外
-
三国武力排行榜100名 吕布和关羽哪个比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