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万军:处死解缙是不是朱棣真实意图
从永乐九年秋入狱,到永乐十二年年底,因私会太子而被皇帝朱棣下令抓捕的解缙,在牢里一坐就是三年多。
三年半地狱般的日子,令解缙及牵连进来的“太子党”这群书生熬不住了。首先是解缙的好友王偁倒下了,悲惨地冤死在狱中。接下来,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高得抃等人也相继被疾病折磨而死。古代称这种死为“瘐死”,也就是在狱中病死。他们的尸体被抬出去时, 犹如一根根枯木干柴,令人惨不忍睹。
而解缙虽然身体也不怎么壮,但还算挺住了,有史料说,解缙之所以没“瘐死”,是因为后期受到一个“特殊朋友”的照顾。
这个“特殊朋友”是谁呢?
他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可以说,在解缙的后半生,除了朱棣父子之外,这是对解缙命运产生影响的重要人物。
纪纲是解缙的好友还是死敌?
史料说法不一,甚至呈两个极端。有说是解缙的挚友,有说是解缙的死敌。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是非同一般的人物。提起此人大名,当时永乐朝的臣民都不免肝颤,因为他是当朝皇帝的心腹、是朱棣最信任的特务头子。这个皇帝红人,对进入人间地狱的诏狱罪臣而言,他可以是一个催命判官,也可以是一个救命菩萨。
这期间,汉王党和太子党都在争取纪纲。有人称,纪纲是朱高煦汉王党的人,刻意陷害解缙,也有人称,纪纲是同情太子党,在狱中关照了才子,否则,三年牢狱早把解缙送上西天。
据清末民初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明史考证》记录,纪纲既不是汉王党,也不是太子党,纪纲对两大集团既不亲近,也不疏远。他对解缙的态度,是看最高统治者的颜色行事,既要看皇帝朱棣的脸色,也不想得罪日后皇帝朱高炽,他也要给自己留后路。所以,在没处置解缙之前,他对才子还是有点惺惺相惜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合乎逻辑。
有了这种认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好理解了。
无论纪纲对狱中才子如何,反正才子在狱中挺了三年半。没有瘐死的迹象。但是,解缙好歹是个四品大员,他的生死似乎只能由皇帝来决定。而才子有生之年,还能跟皇帝见上一面吗?哪怕是托人带话,让皇帝知道他的期盼呢?
机会来了,可以说,这是决定才子生死的最后时刻。
永乐十三年即公元1415年正月,朱棣带着群臣到午门观灯,期间突然刮起狂风,将灯笼刮倒一片,因为周边没有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导致发生了严重火灾,宫女太监烧死了一群,连都督马旺也被烧死了。如果放到今天,应该算是“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这种情况发生在古时是不能以“安全生产”看待的,而是视为“天谴”,相当于国家白事。古代遇到国家级别的红白事,皇帝是要大赦天下的。
既然要大赦,就要查阅钦犯名单,钦点所赦人员。
明史记载,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朱棣来到诏狱,令锦衣卫呈上诏狱犯人名册,纪纲不知出于何意,特意奉上解缙靠前的名册,这是决定解缙生死的最后时刻。朱棣一下子就看到这个熟悉名字,做了什么反应呢?
朱棣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缙犹在哉”?
这句话不注明语气,可以译为意思截然不同的两句话:
1、 解缙还活着呢!恨他不死。
2、 解缙怎么还关着呀?快放他出来。
朱棣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其深意何在呢?是哪个意思?
我们还是让史实来说话吧。
翻看《明史》,朱棣对不止一次讲过类似的话,“某某犹在耶”。譬如永乐七年即公元1409年,他就对一个叫平安的手下说过这样的话。当朱棣还是燕王时,这个平安是朱棣的部下,后平安归顺建文帝朱允炆,被封为统帅,成为朱棣靖难之师的克星。南京失守后,平安向朱棣投降。有一次,朱棣在翻看官员名单时看到了平安的名字,便说了一句“平保儿尚在耶”,“保儿”是平安的小名,这句话意即“平安还在吗?”而此时他身边站着的,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听了皇帝这话,纪纲马上传了出去,平安闻听此言,知道朱棣这是恨自己不死,于是为了不连累家人,被迫自杀。纪纲将平安死讯报告朱棣,朱棣毫不惊讶,令妥善安置死者家属。
从上面这个实例不难看出,“某某犹在耶”,是永乐帝下达死刑令的特有方式。这一次,皇帝又说了同样的话。有历史小说描写,听了皇帝这话。纪纲一震,惊愕地窥察朱棣的神情,慌忙答道:“尚在,未瘐死。”朱棣用力翻过囚页,继续往下看。
可以间接证实的是,这一次大赦,皇帝没有将解缙勾入赦免人员名单。
而纪纲已从主子的举止中嗅出了其心迹。于是按第一种理解领会、当晚就执行主子的意图。
执行的方式非常特别。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纪纲备好烈酒,吩咐囚厨备了菜肴,亲自去把解缙放出来,一起畅饮。面对才子期盼出狱的眼神,纪纲只能好言安慰,喝酒喝酒。坐了三年半牢的才子,可能很长时间没闻到荤腥了,或许以为出狱有望,或许也隐约感到这是一顿断头饭,所以也想一醉方休。就这样,两人一杯接一杯对酌。一个才子的酒量怎能和特务头子媲美,饮了许久,解缙终于烂醉如泥。而纪纲相当清醒,他叫来狱卒,吩咐他们把解缙背回囚牢,放在前院空旷的雪地上。这一晚雪下得非常大,厚厚的积雪很快堆过解缙的腰身,覆盖了解缙整个脸庞。雪越积越高,越堆越大。才子的全身被深深埋没了。 囚牢院落静得一片死寂,无声无息。就这样,解缙沉在醉乡中,静静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解缙已经活活冻死在山岗,年仅47岁的才子人生划上了白色句号。
天杀、冻死。有人说纪纲处死解缙的方式太过残忍,其实这是不太了解明朝特务处死犯人的方式有多残酷。应该看到,对于进入诏狱的重犯,锦衣卫将他们处死的酷刑很多,比如“五刑”“汤烫油煎”“铁钉贯耳”。比照这些,纪纲给予解缙的死法还算仁慈。
关于解缙之死,还有另一个版本:买通杀人说。说是汉王朱高煦买通纪纲,加害解缙。本来朱棣讲的那句话,是想赦免解缙的,但已经成为汉王党的纪纲,成心误读,痛下毒手。
我们还是让后续史实揭开解缙的死因吧。
纪纲天杀解缙,马上向皇帝报告才子“瘐死”的消息。朱棣闻讯,做出了一连串决定:令纪纲率锦衣卫对解缙进行抄家,将解缙家属流放。
如此已经不难看出,朱棣讲那句话的真实意图,就是宣判解缙死刑,纪纲果然没有领会错。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呢?
动机一句就能说清:不想把这个才子留给儿子朱高炽。此时的朱棣,年事渐高,他不想让才子笑道最后。等到自己西去,儿子朱高炽继位,解缙继续受宠,这是他决不允许的。朱棣对这个想做“三姓家奴”才子厌恶至极,没有怜惜才子的半点意思,确实是想置才子于死地。
而纪纲呢,不会也不敢误读主子的旨意。
当然,这位最能领会主子意图的大明头号杀手,其最后下场也不太好。在杀害解缙的第二年,纪纲便被朱棣以谋反罪凌迟处死,有人善意地解读纪纲之死,说这是皇帝怪罪纪纲错杀才子,其实这种解读完全是牵强附会。朱棣杀纪纲,是因为纪纲野心膨胀,朱棣杀之,不为解缙,而完全为了自己。
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考证说,在杀解缙这件事上,完全是朱棣的旨意,而纪纲只不过是朱棣的一把刀,这把刀在主人指向才子时,还有些不舍:
“纲退而与缙对泣,沃以烧酒,埋雪中立死。”
像锦衣卫纪纲这样凶残少恩的人,在杀解缙前还与他相对流泪,并且让他死得像个堂堂正正的文人,在大醉中埋于雪地里结束性命,黄云眉说:“则狱之冤可知”。可见解缙这个案子有牵强,才子死得有多冤了。
相关文章
-
“锄禾日当午”是何意?蒙曼的解读出现常识错误,引来网友争议
-
巴渝风|走进深山,一起感受这座155岁的晚清庄园承载的厚重家风
-
他是上甘岭战役特功八连连长,曾在半年内荣立4次特等功
-
亮剑原著中魏和尚的黑历史更搞笑:被少林寺开除,也没徒手杀鬼子
-
这座省会古城老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名人辈出,真材实料
-
春节起自历法变革,大汉王朝时期的春节萌芽,与今日有何不同?
-
一块被中国放弃的领土,后独立成国,如今却屡次侵犯我国
-
美国为什么不吞并墨西哥?原因有四点(不吞并是最佳选择)
-
他两度入主中共中央,是斯大林骄傲的学生,却成了毛泽东一生死敌,晚年客死异乡
-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日、俄、英、美、法、奥、意、匈(1.6万人)
-
【党史学习教育】东丽区妇联组织参观“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
-
张九九:究竟谁指挥了淮海战役?
-
孙思邈是哪个朝代的人?
-
女人发配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
-
野史趣闻:古代称呼有等级“太太”不能乱叫
-
灵鹫宫在天山缥缈峰,童姥如何找来九天九部上千汉女?历史给出答案
-
解密亡国朱三太子必死的原因:清朝不愿朱三政治隐患
-
四星上将巴顿:遭遇车祸重伤致死同车人竟毫发无损!
-
程万军:为什么说袁世凯是夺国而非窃国
-
戴安澜:马革裹尸的抗战将军
-
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人 他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
-
宋子文有多少钱 民国首富宋子文有多少财产?
-
邓稼先因核辐射病危后,杨振宁问他:造出两弹,国家给你多少钱?
-
太监,不健全的人格但却能权倾朝野
-
马其顿王国是被谁所灭 马其顿王国如何被灭掉的
-
从共产国际档案看国民党一大 没有提出此概念
-
工作要掌握“分寸”
-
收藏!高中历史必修一必备名词汇总!
-
昭君出塞后,过得怎样?嫁祖孙三代,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