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遇见花期:这才是赏花的正确打开方式!
赏花,自古以来
就是春天里的一大美事
可你知道吗
古人赏花和我们大有区别
不仅仪式感十足
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的美的享受
更追求心灵上的感受
古人赏花“花样多”
曲赏:赏花咏歌,为唐代所好。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使视觉与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
酒赏:赏花饮酒源自唐代,所谓“花下铺毡把一杯,缓饮春风酒”,想象一下,边赏花边小酌,那一定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神会效果。所以“面对插花,乐声响起,把酒问天,写诗赋词,其乐融融,天不醉人醉,地不醉花醉”一度被唐人奉为赏花最高境界。
嗜酒狂魔欧阳修就有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轶事,其痴于花酒还有诗为证:“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教一日不花开”。
香赏:即赏花时配以焚燃香料,不同材质的花要配以不同的香料。南唐进士韩熙载在《五宜说》中说:“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龙脑,酴醾(独步春)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是为“五宜”。
琴赏:琴是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用以怡情养性。对花抚琴要琴与花配。文人花可配以七弦、阮咸等乐器,宫廷花则管弦交响,这清风美韵,可想而知。
茗赏:茶性简朴,品茶香、闻花香,可爽神醒思明目。明代袁宏道极力推崇茗赏,认为酒赏之类太庸秽粗俗,容易冒犯花神。
观花品茗在宋代已流行。宋代将“插花、点茶、焚香、挂画”合称生活四艺。古书上常见插花品茗的画面,只是到了明代更加巧妙结合而已。
谈赏:三五好友,谈论品花,“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樱花烂漫时节的青龙寺
图赏:文人赏花时作画来呈现花的性灵,以衬托笔墨情趣。生动地翻译下:炫技写生呗……
古人赏花“四大招”
古人赏花首先是观花“色”。明代袁宏道在《瓶史·品第》中称:“故知色之绝者,蛾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出乎其类。”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古人以一个“艳”字做了概括。
【明】陈洪绶《玉堂桂石》
闻花“香”,所谓的“国色天香”,缺一不可。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之香至极品,古人则称为“天香”。如唐代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写的是牡丹花香,唐诗人宋之问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写的是桂花香。
赏花“姿”,用清代画家松年的观点来说,叫“花以形势为第一”。花姿与花色一样,可以“养眼”。美的花姿可以弥补晚开的遗憾,明代陈道复《题秋海棠》诗句即称:“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墙根昨日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
【明】周淑禧《茶花幽禽图》(局部)
品花“韵”,古人认为,“不清花韵,难入高雅之境”。花韵可以“养心”“怡神”。虽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常见花卉之韵,古人都有说法:梅标清骨,桃有羞靥,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兰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百合如意安康……
古人赏花“择良辰”
古人赏花还讲究时令,即什么季节看什么花,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称:“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有专门的《花历》(花月令)可查。明程编《花历》称:“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
【清】马逸《国色天香图》
在清代屠本畯编的《瓶史月表》中,所列各月花事更详细。如眼下的春光初俏之时的“花盟主:牡丹、滇茶、兰花、碧桃;花客卿:川鹃、梨花、木香、紫荆;花使令:木笔、蔷薇、谢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长春。”
【宋】郑思肖《墨兰图》(局部)
除了花期,赏花还要选择“良辰”,有良辰才有“美景”。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时间段欣赏,所得感受完全不同。另外,赏花的地点也要选好,胜地不一定有胜景。如看桃花,清人李渔便认为不应去名园:“惟乡村和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李渔建议:“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
古人赏花“吃什么”
我们出去春游往往带上便当美食,那么古人赏花出游吃什么?清代沈复写过一本书叫《浮生六记》记载,当时苏城有想赏花的文人,想出了一个完美的点子来解决远游饮食问题:他们请一个卖馄饨的一起春游。
【清】邹一桂《桃花图》
总之,不管怎么赏花、去哪儿赏花,“看”固然是目的之一,但其中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借花言事、咏花抒怀,多少与之有关的诗句美文流传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文章来源:丝路博物馆之城
编辑:Farma 审核:Ryan、Alexia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古人去世后,家属守灵为何点三根香,点两根或四根可以吗?
-
炎黄二帝的历史功绩 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来源之谜
-
秦始皇在位时刘邦敢造反么:可能不会(秦始皇威慑力强)
-
黑丘龙:非洲巨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2.19亿年前)
-
著名诗人徐志摩为何情定京城名媛陆小曼?
-
程万军:明成祖朱棣创建内阁的真实目的
-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此人就被曝贪污几十亿,蒋亲自下令枪决!
-
“心学”宗师王阳明有什么故事,为何说他是三不朽“完人”?
-
闽浙苏500多名邓氏后裔齐聚泉州桃花山寻根祭祖
-
孙悟空成为了斗战胜佛后,能打过如来佛祖吗?无天不小心说漏了嘴
-
“天路”铸丰碑——追忆“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
一生娶500多个老婆,生下800多个女子,他比任何皇帝都要幸福
-
此人明明是位奸臣,为何康熙对他特别好?结局也是善终
-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对霸气!
-
三星堆有件玉器,名叫双猪立鸟器,可是古蜀国时代的猪并不是这样
-
他是传说中的仙人,皇帝以他之名设县,县名沿用至今
-
埃及重脚兽:大型哺乳类(酷似犀牛/长有一对匕首状角)
-
清朝敬事房是什么地方?为何妃子们又敬又怕,而公公却争着抢着去
-
沉没120年,致远舰中发现一具遗骸,专家感叹:他或许是个洋烈士
-
巨型食草恐龙:酋龙 体长15米(仅在中国四川被发现)
-
摩索拉斯陵墓的墓主人是谁 摩索拉斯陵墓建筑过程是什么
-
趣闻:竟因宫殿失火被惊吓而死的君主文穆王
-
宋真宗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 宋真宗儿子都去哪了
-
唐宋时代的快餐趣谈:“立办”随唤随吃
-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 赵佗后来的结局是什么
-
杨开慧书信1982年被发现,她对丈夫毛泽东这样说:我要吻他一百遍
-
古代的战马为何大都矮如驴,且培养不出优良的品种
-
两位高人,一个说:我死后墓地被盗,另个却说:你的墓地无人敢动
-
贾家哪位“爷”的妻妾最多?有人不输贾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