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影视圈 > \

《老师·好》于谦演绎一位“不合格”的班主任,却打动了观众

原标题:《老师·好》于谦演绎一位“不合格”的班主任,却打动了观众

1985年,南宿一中先进教师苗宛秋又迎来了一批高一学子,从师生见面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苗姓班规”,用自己的方式“打压”着那些桀骜不驯的学生。

而这些炸刺的学生也不是那么好惹,总在想着法子报复“苗霸天”。不羁的岁月里,他们“相爱相杀”,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老师·好》于谦演绎一位“不合格”的班主任,却打动了观众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苗老师必定不是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他的班级里,没有任何民主可言,因为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安静,而把最好的座位给了她,而班长也由苗老师指定,给了安静同学。

在苗老师的眼里,学习好的同学永远都是品学兼优,而做“坏事”的,一定是班里的刺头。他永远只凭主观臆断去判定“罪魁祸首”,而不去查明真相。

这样一位老师,如果放在今天,恐怕早就被学生、家长举报了吧。诚然,苗老师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必然是不合适,但在刻板严厉之外,他又十分关心学生,他把一个月的工资捐给了没钱去做脑瘤手术的刘昊。

得知洛小乙又和一群地痞流氓混在了一起,苗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把洛小乙拉回正道;隔壁教师收钱办补习班,苗老师却免费给学生补习……

《老师·好》于谦演绎一位“不合格”的班主任,却打动了观众

于谦说:“苗老师他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神’,电影《老师·好》不是去神话教师这份职业,而是最真实展现生活中以及教学中的老师。”失当的教育方式背后的一片苦心最为动人,可谓日久见人心,不需要刻意做些什么,学生总会慢慢读懂。

所谓的“坏孩子”其实更重感情,他们的本质并不坏,只是年少轻狂。80年代的教师受人尊重,并非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盲目崇拜权威。那个时代也存在师德败坏的教师,他们同样不会被师生所认可。

当下常常被人们所诟病的教师,表面看来是教育方式方法欠佳,实则有着更深刻的根源。当我们整个社会的重心由政治逐渐转向经济,方方面面的制度进行大变革 的时候,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们大谈以学生为本、理解尊重,但夹杂了太多成分的师生情谊远远比不上80年代的那份纯真。

《老师·好》于谦演绎一位“不合格”的班主任,却打动了观众

80年代的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进入高三,苗老师取消了他们班的所有副课,张口闭口就是复习、冲刺。学生们悄悄排练,艺术节取得第一名,他不高兴;帮他找到了丢失的自行车,还被痛骂一顿。

苗老师高考那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却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取消录取资格,后来听从老师的建议报了师范,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北大的那张录取通知书他一直保留着,那份遗憾成为苗老师一生的痛。而他的学生不再受各种条件限制,每当看到他们,苗老师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机会,努力奋斗,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应试教育气息浓重,学生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那个年代几乎不会听说哪个学生想不开、心理出问题。

一个原因是当年的社会相对比较单纯;另外,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家务,比如拉煤、和泥等等,这些户外活动足以让学生放松身心。

而且,当时大家都住排房,串门方便,感情联络比较频繁;再者,如果有心事,兄弟姐妹之间聊一聊,心结也就打开了。

观看这部影片,我们能够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在今天的延续,但时代在发展,一成不变的教育必然无法使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老师·好》于谦演绎一位“不合格”的班主任,却打动了观众

1985年,正是改革开放刚刚兴起的时候,随着个体经济的兴起,一些教师开始私办补习班,尽管上级三令五申,但却难以禁止。

其实说实话,老师自己在家里办班,效果其实比补习班更好,没有宣传没有营销,只靠自己的教学水平,靠学生的口碑。

我们没有道理让所有教师都像苗老师这样奉行“自古圣贤皆贫贱”,课下开班免费为学生补课,但是如果给了老师这个权限,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因此政策上一直没能允许教师在课外办补习班。

然而只要师生双方都有需求,这种行为就难以禁止,并且没有向良性轨道发展。不少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甚至指定补习班强迫学生报名。

有研究表明,专门的课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也很有限,教育一旦走向市场,如果缺乏一定的规范机制,其质量就难能保证。

《老师·好》于谦演绎一位“不合格”的班主任,却打动了观众

苗老师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他的班自然是“好班”。而这个班上学生个性鲜明,放纵不羁,大概也是因为聚集了各种有权有势人家的孩子。

1985年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范围由城市扩大至沿海经济开放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学生的思想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他们追求着新潮的事物,绽放着自己的青春。

常常冤枉学生的苗老师,也被上级领导所冤枉。因为免费为学生补课,抢了隔壁老师的办补习班的生意,被恶意报复,而上级领导并不去查清事实,只听举报人的一面之词就将苗老师停职。这种戏剧性的结果不知是否反映了那个年代惯常的做事方式。

苗老师之前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却依旧清贫,他可以得到自行车和水杯的奖励,分房子却总是轮不到他。也许是88届学生“作恶多端”导致其错失了新一年的“先进教师”荣誉,但过去的事情依旧无法解释。

苗老师不止一次地提到三马路派出所的小舅子,以此来显示自己,这透露出当时人们对于权势的向往,也反映出教师地位的低下。

苗老师在与安静同学的谈话中也坦言,他觉得当老师并不好。当时师资力量的强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使然,而并非个人的自愿选择。

80年代并不完美,也存在不和谐的声音,人间百态构成了独特的80年代,也承载着一代人依旧怀念的青春岁月。文/冰凝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