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你我的根,都在这里
黄土高坡沟壑纵横,晨雾笼罩中,梯田从山下层层叠起,蔓延至无垠之境。有人家的地方还多少留存着一些窑洞,这是过去雕刻的痕迹。一轮鸭蛋黄从东方升起,为沟壑铺了层暖色。
陕西是一片历史感与现代感交织的土地。地面上,诸多地名数千年未变,许多宗族已在此繁衍上百代,即便只看地图,耳边也会有历史的回响。
地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铲会挖出什么,只知到处埋藏着民族密码。开车穿过村庄与山谷,农人们按着时令开始耕耘,如同三五千年前的祖先们一样。
这一天是4月5日,清明节。侠客岛受邀,一路奔赴陕北。
这是个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纪念谁,是件很重要的事。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现场盛大的祭祀仪式
一
黄土高原腹地,桥山上早已旌旗翻动,正是山花乍开时。桥山是名山,《史记》里都有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人们聚集于此,纪念黄帝。黄帝陵、轩辕庙,都在桥山之上。
黄帝是谁?中华儿女不消多说。1938年清明节,程潜专门题了块匾,“人文初祖”,就挂在桥山这。这个说法精准、精妙,沿用至今。
“人文初祖”大殿
中国人讲理亦讲礼,选在这祭祀五千年前文明的先祖,总得有个说法。
不妨沿着历史往上走会儿。
1937年清明节,抗战爆发前夕,为唤起四万万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赴桥山黄帝陵,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陵。
中国共产党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中国国民党代表是张继,两人分别宣读了《祭黄帝陵文》。中共的《祭黄帝陵文》是毛泽东亲笔撰写的,他这一生,诗词文章无数,却只写过两篇祭文。一定要记得搜来看。
这篇文章的历史地位,用任弼时的话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向着中华文明的先祖表达共同抗战决心,说是“出师表”当之无愧。
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1912年,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派人祭祀黄帝陵,并亲笔写了祭陵诗。清朝,有记录可查的黄帝陵庙祭祀三十次,仪式之隆重、规模之浩大、次数之多为历代之最。明代,太祖朱元璋亲自定下祭祀黄帝之礼,并为黄帝陵庙设五品护陵官两人。宋、元明确记载了对黄帝的祭祀。历朝历代,不一而足,光是皇帝留下的“御制祝文”,就留下了53块之多。
第一位在此祭祀的皇帝,留下了让人印象最深的故事。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亲率十八万大军汇聚于此,命士兵一人用衣服包一担土,一夜之间筑起一座高台。直到如今,到黄帝陵前,还能看到这座13米的高台。
就此,开启了桥山2100多年的黄帝祭祀史,历朝历代皆在此举行国家大祭。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现场
二
别被历史吓跑,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清明节那天,岛叔在现场看到,万余名中华儿女齐聚陕西黄陵县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典礼十分庄重、复杂,恢复了不少旧礼,也增了许多新意。
让人最感兴趣的是现场方阵。来自港澳的代表团、来自台湾的代表团、来自海外的代表团,他们在艳阳之下,与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同胞们一同肃立。其中既有耄耋之年的老华侨,也有来自台湾的小学生,他们站在一起,都是龙的传人。
岛叔想起2017年11月,习近平与特朗普在故宫里一段对话。
特朗普:“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或者更早,所以你们有5000年的历史?”
习近平:“有文字的(历史)是3000年。”
特朗普:“我想最古老的文化是埃及文化,有8000年历史。”
习近平:“对,埃及更古老一些。但是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特朗普:“所以这就是你们原来的文化?”
习近平:“对,我们这些人也是原来的人。黑头发、黄皮肤,传承下来,我们叫龙的传人。”
特朗普:“这太棒了!”
龙的传人,从何而来?正是始自文明初现的年代。黄帝为这个民族立下一面精神旗帜,自此薪火不断,绵延五千年。
黄帝陵全景
三
总书记到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翠柏掩映之下的黄帝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分类号第1号,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陵”。说是翠柏掩映可能稍微客气了点,这里光是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超过3万株。
其中最老的一棵,用老陕的话说,“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七个成年人合围,都抱不来。此树名为“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多年,下围足有11米。它历经中华文明史上所有的年份,依然虬枝盘根,苍翠挺拔。
黄帝手植柏
过去这些年里,清明节前来拜谒黄帝陵的要客,大都效仿先人,手植柏树。在这片中国最大的古柏群,新种下的柏树日渐粗壮。让人最忍俊不禁的,是2008年,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种下的那棵,11年过去,在一米多高处分成了两枝……
信哉,“一国两制”。
2008年,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手植树
黄陵县人、轩辕黄帝文化研究会秘书处秘书长苏峰自西北大学毕业后,就以黄帝为研究对象,数十年热情不减,如今已是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黄帝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看到总书记这句话后,他想起了耶路撒冷的哭墙。每天每夜,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赶来面对哭墙,将头靠在上面,热吻砖石,因为这是祖先留下的唯一痕迹,唯一记忆。
苏峰觉得,黄帝陵对中华儿女来说,就是这样的地方。
轩辕桥
四
4月7日,台北中山堂广场,台湾各界上千名观礼民众参与了“己亥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同样是遵循古礼,同样是隆重祭拜。
这绝非偶然。2012年至2016年,马英九每年都会在台北遥祭黄帝陵。2012年至2019年,每年清明节,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都带领台湾青年人来黄帝陵祭祀。
精神故土的价值就是,无论你人在哪里,黄帝陵都在你心里。
轩辕庙里有块碑,记录了一个跨越60多年的故事。
1946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回到祖国。台湾仕绅林献堂、丘念台等12人组成的“台湾光复致敬团”,先到南京,再飞西安,拟前往黄帝陵,告祭轩辕始祖,喜庆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在由西安赴黄陵县祭陵途中,因雨受阻,“台湾光复致敬团”遂于当年的9月12日在耀县中山中学的体育馆设祭坛遥祭黄帝陵。礼成后,代表团成员泪洒衣襟,踏上返台归程。
2009年9月12日,原“光复致敬团”的后代组成谒黄帝陵团,聚首黄帝陵前,祭拜后,将刻有原“光复致敬团”祭文的石碑,敬立于轩辕庙院内,完成了祖辈遗愿。
轩辕庙里的石碑何止如此。
孙中山先生题诗立于此,“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蒋介石在1942年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至今立于此。
每年,台湾前来桥山祭拜的同胞络绎不绝。同袍与祭,共申民族精神。
香港回归那年,澳门回归那年,皆立碑于此。人们一定期待着,两岸统一之时,在此立碑告慰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台湾举办“己亥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五
以炎黄子孙自居,是全民族共识。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这首自题小像,情真意切,故园风雨如晦之际,以血自荐轩辕。
漫步黄帝陵间,黄帝手植柏、汉武挂甲柏、明洪武年御制祝文、清朝满汉双文御制祝文,孙中山、毛泽东、蒋中正的祭文碑刻,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五千年文明扑面而来。
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荡气回肠的日子、坎坷的日子、澎湃的日子、异族入侵的日子、自强自立的日子……指向同一个日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日子。
到那时人们回望,会发现根在这里。
文/司徒格子
相关文章
-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领 历数三国选取武将的攻略
-
孩童给偷肉的老鼠判刑,长大后成为一代酷吏
-
陈赓王牌团两个月内牺牲两主官,上下同仇敌忾,七分钟破城!
-
周恩来与新中国海防
-
彩绘散乐浮雕:探访大唐余音与大宋先声
-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竟然确有此人,山东一千年古墓内暗藏着她的秘密
-
解密历史档案中国古代五大乱世
-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是由谁第一个传递到全世界的?
-
程万军:好好先生汪广洋怎也难逃一死
-
小型植食镰刀龙:二连龙 长达4米(拥有巨大指爪)
-
法西斯是什么意思?法西斯是怎么来的(古罗马死刑刑具)
-
宋朝发明一件宝物,轻薄如纸刀剑却刺不破,戚家军用它来做铠甲
-
玉娆晚上出嫁,浣碧白天出嫁,暴露出妻和妾的区别,妾就是妾
-
寐龙:辽宁小型食肉恐龙(长1米/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
鼠龙:历史上化石体型最小的恐龙(最小仅20厘米)
-
唐宣宗的逆袭:登基前后判若两人,装疯卖傻36年,熬死5朝皇帝
-
光绪和乾隆的关系是什么 是嫡系吗
-
貂蝉是怎么死的 吕布与貂蝉的结局如何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八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他蓓翼龙:南美洲翼龙类爬行动物(长1米/翼幅长达5米)
-
鉴宝最贵的藏品10亿 价值十亿的藏品为什么会流落民间
-
古代后宫也有宫女,为何皇帝只让太监贴身伺候?有4个原因
-
我有一张古琴,为何从来不弹l五谷丰
-
波旬为什么也是佛 波旬是天界最大的魔王
-
唐家璇解密“南海撞机”:美国道歉信六次易稿
-
超巨型植食恐龙:加尔瓦龙 体长可达22米(生于侏罗纪)
-
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智利医生总统(曾落选三次)
-
揭秘:古代男子眼中最美乳房的标准是什么?
-
三国武力排行榜100名 吕布和关羽哪个比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