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奇闻趣事 > \

卢氏有个李文增奇闻异事数不清

原标题:卢氏有个李文增 奇闻异事数不清

卢氏县城东南两公里处有个涧西村,明朝年间,该村李炳官至南京大理寺正卿兼礼部尚书,李炳在潮州视察时,看到当地人为纪念韩愈大兴教育而立有祠堂后,遂倡导在卢氏筹建,即现在的范里大峪土地岭韩文公祠。韩公文祠建立已有800多年,至今每年农历二月二仍人潮如海,留下一段佳话。

李炳22代嫡系子孙李文增虽是个普通人,却能秉承祖上遗风,以传承先进文化为己任且卓有成效,留下许多可歌可笑的奇闻异事,人称李大师,不加引号。

巧手入公门

12岁正是玩耍的年龄,文增却是个放牛的孩子,一放学就赶牛上山,他开始玩泥巴,见树捏树,见山头捏山头。遇到雨雪天上不了山,就牛放河滩,见鱼捏鱼,见村姑捏美女。

这一捏,就是三年多。后大队一干部去他家,看到一条鱼在院子里,就说多可惜,我拿回去吃好吗?文增在偷偷地笑,大队干部一抹,原来是泥巴捏的,尴尬不打一处来。文增他爸赶紧敬烟才算了事。

村干部一尴尬,文增出了名。各单位需要宣传,他不仅会捏,还能画,不出力吃上了白膜。附近老人过三年,也请他去捏祭品,开始进入收红包时代。名气大了,剧团开始请他做舞美。1988年县计生委需要宣传人员,能捏绘画的文增被选进,没送礼,连一根烟也没敬。

快跑的马儿须放缰,高飞的信鸽入笼少。计生委领导深谙管理。文增不受上下班约束,街道和各乡镇的宣传由着他涂鸦,连续几年,在上级的计划生育工作验收中,卢氏县的户外宣传总被加分。

人一逍遥就会放荡不羁,但文增还算有分寸。例如,包公诞辰1000周年,安徽方面邀请他,又一不小心获得了金奖。豫菜大赛也获得了一等奖。他的获奖感言只有一句:感谢组织。说的倒是大实话。单位不放,你敢外出吗?

一走就是一千里

卢氏有个李文增奇闻异事数不清

文增一直有一个深深的遗憾,就是没能参军。15岁那年,他捏个章盖上弄了高中证明验兵成功,就在换上衣服上车时,他母亲发现了,大哭把他从车上拽下来。接兵的连长知道他是独苗后,也没有发怒,就跟武装部商量换了一个。那年代当兵是抢着去的,类似现在考公务员。

但不当兵就不能报国吗?只要有梦总要圆的。2008年,我国取得了奥运会举办的权利,但社会上尤其是民间谣言四起,什么中国办了奥运会,要出大事等谣传很让他气愤。机会来了。

卢氏有个李文增奇闻异事数不清

他先找到在县委党史办的牛爱民,俩名人一商量,决定迎奥运---徒步全程走洛河。方案一出,县委领导高度重视。他和爱民等17人一路高举“中国必胜”“祝奥运会在北京顺利召开”的横幅和口号比奔腾洛河水还响亮。历时17天,徒步1500多里。北京奥运研究会领导(原话):走得最远,签名的人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民间组织,刷新了世界奥运历史上的三个第一。

李军长

没歇息几天,文增就开始谋划重走长征路。为此,人称李军长。什么人封的?答:在职将军。什么人先喊的?答:军史研究专家。他是哪个军的军长?答案:这个军真有。但我先不告诉你。

文增常年接地气,到了农户总要进去聊天,好几次他哭了,眼圈像熊猫。红军当年军纪严明,于民秋毫无犯;红军当年留下的后代甘心当农民,没有一点声张;以“军史布衣第一人”为代表的老区人民从不讲回报,默默地把支持红军的事情埋在心里.......不停地抹泪中,文增决心重走长征路,把珍贵的历史捡起来。

文曾虽心灵手巧,但斗大的字却码不出几行,一指弹还吭哧吭哧地喘着气。关键时候,牛爱民出手,从方案到组织一气呵成。2009年9月,一支60人的队伍出现在栾川和卢氏交界处,穿着红军服装,打着红军旗帜,一路上唱着“三大纪律”。一开始,群众以为是拍电影,可没有摄像机,没有一个人像演员。累了,就地歇息;饿了,自己做饭。慰问红军后代,看望拥军模范,给烈士寻亲等扎实地同步进行。“红军回来了”,群众开始奔走相告。

卢氏有个李文增奇闻异事数不清

相传的人多了,小事成大事。媒体开始争相报道,央视《新闻直播间》连续报道。“李牛大军”越走越出名,到了和陕西洛南交界的铁锁关,陕西几十人跑来迎接他们送喝送吃,“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场面,令你铁石心肠也潸然泪下。

这些年,他们组织了100多期重走长征路活动,省内外2万多人参加。走着走着,开国将帅的子女加入了,他们走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唱着父亲当年唱过的歌。他们感慨地说:本该我们做的事情,你们给做了。陈先瑞的女儿陈然激动地说:“老区人民让我们惭愧,你们是新时代的红军,文增是军长”。军史专家王小健敬礼:“李军长,我第一个给你报到”。

尾声:近年来,老区卢氏在精准扶贫的东风下,5万贫苦人口搬出深山住高楼,产业扶贫又让他们摆脱了贫苦。现在,“李军长”正在为贺龙元帅等开国将帅的子女来卢重走长征路筹备着,占地60亩的红军营已开工。

红旗迎风飘扬,风景这边独好。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