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战争史料 >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原标题: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背景链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总书记引用“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勉励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以为不然,他说,这只能叫作“世禄”而非“不朽”。在叔孙豹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太上的意思是最上,最高。最高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就叫做“三不朽”,表明古人极端重视立德、立功和立言。

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当然,无论“立德”“立功”还是“立言”,其实都旨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对死后不朽之名的追求,可以激励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而置个人身后名誉于不顾的人,则难免平庸下流,甚至猥琐卑贱,不值一提。对不朽之名的追求是要付出非凡代价的,被历史大书特书的旷世伟人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并放弃凡俗的某些物欲与私利,而后才能功成名就。

其实在人民的心目中,这些标准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边界。比如孔孟的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真正的功业,他们的言论与著作,也都千古流芳。又比如诸葛亮与崇拜他的杜甫,他们分别代表立功与立言,但他们的忧国忧民,又都是深入人心的。

(作者系文史学者、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4日第2版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