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神话故事 > \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原标题: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有人说,阶层固化,是从相信“读书无用论”开始的。也有人说,那些越是心怀梦想的人,越会把读书当作人生大事。

当我们还在感慨中国人每年读书少时,或许,在成长中的80后、90后已经证明:终身学习不再是一种高贵的可选项,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逃避的必然选项。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希望你也能爱上阅读,高效读书。

作者丨浮灯

来源丨笔记侠(ID:Notesman)

你在哪一刻,

感受到了知识改变命运?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在哪一刻,感受到了知识改变命运?”

巴菲特曾说,如果自己19岁那年没有看《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那么整个人生轨迹会截然不同。

马云也说:“我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做临工,在义乌火车站买了这本书路遥的《人生》,看人家一次没考上大学再考,而我没考上就去踩三轮车,我决定第二年再考。直到第三年,我终于考上了。我特别感谢路遥。”

雷军也认为:“一本书、一个人改变了我一辈子,使得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想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这本书名叫《硅谷之火》。

当然,这样的时刻还有很多,所以比尔•盖茨认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所有的领导者都是阅读者

1. 阅读通往未来

虽然86岁的巴菲特仍然在哈撒韦的董事席上坐镇,但外界普遍认为,托德•康布斯和特德•韦施勒是他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物色的“潜在接班人”。

“(我之所以挑选他们)因为他们是我能找到唯二两个阅读量跟我一样多的人。”最近在接受雅虎金融的采访时,巴菲特笑着回答道。

巴菲特是一个醒着的80%时间都花在阅读与思考上的人,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更是一个“长了两条腿的书”。

而作为各自掌管着100亿美元资产的“首席打工仔”,托德•康布斯坦言“我每天大约七八点起床,然后一直阅读到晚上七八点。在我回到家后,我还会在床前再读一两个小时。”

而韦施勒在这方面同样也是书虫,“每天我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在阅读之上。其中大概一半的阅读都是随机的,例如报纸或者是行业期刊等。”

巴菲特并没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秘诀,他只是通过枯燥、甚至孤独的阅读,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所以当他在为自己挑选后继者时,选择了他所能找到的仅有的两个阅读量跟他一样多的人。

2. 好好阅读,到底有多难?

没时间、没精力

职场生活的一大特点就是消耗,忙碌地输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直至精疲力竭。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一个人总是下意识在自己的精力分配中寻求平衡。

工作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越高,就需要投入学习中。但是,学习也需要时间与精力,甚至投入的强度丝毫不低于工作强度。

也就是说,你想看书,报了学习班,买了网络课,但是没有精力去认真听讲、耐心看回放,甚至没有时间读完一本书。

② 看不下去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却半途而废?买书多,读书少,甚至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认为: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我们该如何高效读书?

1. 多本书主题阅读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图1 多本书的主题阅读

要学习一个知识领域,请专家推荐,选择五本相互匹配的书,从综述到深度,然后至少读两遍,即快速通读和重点精读,且最好在三个月到六月里完成这个阅读过程。

发现多本书的主题阅读是快速掌握知识的关键技巧,尤其发现综述书和普及书的价值。

过去我们可能低估了两类书,一是综述,二是普及书。

大家往往习惯强调读原著的重要性,但现在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复杂,综述可帮我们掌握知识的脉络。

而简单清晰的普及版图书,甚至是图解版,反而可以帮我们加深理解。

2. 同一本书反复阅读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图2 同一本书反复阅读

在做一个项目期间,选择一本书当伴随阅读,持续地随手翻阅,读五遍、十遍甚至更多遍。

这种读法也可以叫做“伴随性阅读”,就跟有的人在工作时,同一首歌反复播放一样,这本书就成为伴随性的背景音。

选画面性强的书做“背景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好选择形象思维的书,比如小说或游记,这样你的经历会和故事情节和旅游景点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联想和对照。

尽量不要寻找概念性过强的书,也不要选择跟项目内容直接相关的书。

比如,你去法国旅行的时候可以带一本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随着作者游览法国的各个景点,并分享他的深度思考。

而这时,作为背景的书和我们的实践会形成一种有趣的对照,经常激发出想不到的新意。

3. 快速读书方法之拆书

所谓拆书,是拆解一本复杂的书,把其中的骨架和知识点找出来,用笔记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

通常,很多人在拆书之后,会做一幅呈现这本书的知识骨架的思维导图。

拆书的价值是让人掌握一本书的整体知识体系。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图3 拆书:将书中的骨架、知识点

拆出来形成知识骨架

第一,拆书的过程是一次快速、又全面通读的过程,不会因为跳读而漏掉核心信息。

第二,拆书要求形成书的要点笔记,让人对书的整体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

当你要速读一本书时,不要随意翻阅,可尝试用拆书的方法,最好能用电脑上的思维导图做辅助:

  • 列出书的章节,了解整体知识框架。
  • 按章节,摘录有启发的观点、案例和如何做。
  • 写2点自己的核心启发。

4. 图书音频解读:模拟深度读书体验

拆书其实不是我们正常读书的方法,拆书重现这本书本身的脉络体系。而现在出现很多音频图书解读,从解读者的角度看,其实是模拟我们正常的深度读书体验。

这可能是图书音频解读会变成互联网知识经济浪潮的热门产品的原因,也是图书在互联网知识经济浪潮下的产品进化。

这种读书体验,如果画成图示形象地表现就是,我们是从一本书中“抽取”一个链条出来。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图4 解读:从一本书中

抽取一个链条出来

当你深度读一本书、试图从中得到最多的启示时,可行的方法是:通读,了解书的核心观点。

假设要向朋友讲解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它是什么?

以这个观点为线索,抽取书中的内容(支撑观点、案例、数据、金句),形成一个解读。注意,不要试图全面复述或概括一本书。

5. 输出读后感

读书和学习的方法中重要的经验是“输出带动输入”,比如读书要做笔记、要写书评,比如要试着向其他人分享这本书。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图5 读后感:从书里找到一个有感触的点,

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引申放大

“读书感”的做法是:从书里找到一个有感触的点,然后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引申放大,试图对自己有启发。

希望你也能养成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

多阅读,

除了让你进步,

还能让你避免认知偏见

该怎么做?

*本文转载自公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浮灯,部分内容有删减。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部分图片源自 pexels.com。

编辑:无药

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后台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