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觉自己有时候像唐僧一样呢?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讲话逻辑混乱、思路不清,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得概括,一开口,就是一长段的话语,没有任何的概括提炼,加上思路飘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其结果一定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一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离题万里。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为其言之时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禽问老师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日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也没有人去听。但是再看看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所有人听到它的叫声都会起来劳作。那么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墨子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在说服过程中,很多事情说得再多也是徒劳的。
一番话说出来,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说话时机,就像墨子所说的雄鸡那样,“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二,要准确把握听者的心理,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该如何概括、提炼自已要说的一大堆话呢?方法有三种:
01 关键词概括
关键词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也就是用关键词来概括自己的基本观点。当然,这里的关键词也可以放宽为关键句,把那种10个字左右的精炼的短句,也可理解为关键词。
如果是即兴讲话,你就围绕主题,迅速地在思绪当中抓出三个关键词,然后围绕三个关键词分别展开,不会忘词,也不会思路混乱。
关键词概括的关健有三步:扣题、取舍和分解。
第一步是扣题
就是在讲话的时候,即使你的头脑中思绪万千,纷纷扬扬,但你必须强烈地要求自己,只能紧扣立题去抓取关键词。而且,即使你想到的是长句子,你也必须在长句子里面把关键词给找出来,而不要试图让自己去记忆长句子。
第二步是取舍
你不能指望把所有想到的素材都用上,一定要舍掉许多你觉得挺有意思的故事、警句。否则,过多的素材一堆砌,反倒让你陷入混乱与离题的困境。掌握好取舍,目的就在于让你的思维聚焦到三个关键词上,让自己思路清晰。
第三步是分解
只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但是有些人觉得找不出三个关键词。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他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话,把几个有价值的关键词都囊括进去。
02 关键字串连概括
在说服时,肯定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或是愿望,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一些关键词通过某种逻辑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服链。反过来,也可以把一些原本串链在一起的关键词分开来解读,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比如,人们喜欢说的“白富美”、“高富帅”,就可以分开来解读,当然,你也可以仿造这个逻辑,造一些“词”,如“白骨精”,“白骨精”原指西游记中的妖精,你可把它解读为:白领、骨干与精英的合成人物。
03 数字串连概括
数字串连法是在关键词的基础之上,再以数字来串连,使之更容易引起注意和记忆。这种概括方法在古今中外都非常之多。尤其是中国的官方话语体系中,这种概括特别地多。比如当年毛主席提出共产党人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毛主席还提出中国人民消灭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倍资本主义。
很多人都知道说短话的好处,但不知怎么说短话,尤其在说服他人时,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话题始终说不完,即使想要告一段落,也要花费很长时间,这样,不但显得啰嗦,也很难有说服的效果。
所以说,表达的逻辑性不在语言的长度,而在语言的质量,主动明确话题范畴,减少与观点无关的表达,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
所以,说得太多,往往显得啰唆,像《大话西游》的唐僧一样,喋喋不休,让人失去了耐心;而话说得再好听,如果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对方的心里,也只是漂亮的套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静下心想想,你有没有过像唐僧一样啰嗦的时候呢?
相关文章
-
黄道十二宫之水瓶座:宝瓶守护者——特洛伊
-
孙悟空总嘲笑唐僧六根不清净,那他又是什么时候做到六根清净的呢
-
《闲人闲事》第九辑:坐观卧游
-
泡妈春节讲故事|《大闹天宫》最经典的民间神话故事
-
影迷们,好久不见!直击巴城部分影院复工首日!
-
杜牧《清明》诗案及其他
-
5葫芦仙丹被盗,难怪太上老君如此大意,您看他当时和谁在一起?
-
《周游记》周杰伦探寻音乐艺术和自然美景的魅力
-
中国佛教八大菩萨像分别是哪八位 菩萨的意译
-
十版国外改编的孙悟空,漫威版猴王,韩国版丑男,英国版太邪恶!
-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菩提老祖(疑似佛祖的化身)
-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二郎神三打花果山
-
老舍:学生腔
-
2020平台综艺片单:直播带货、喜剧养成哪家强?
-
重明鸟是凤凰吗? 重明鸟和凤凰的区别
-
车迟国三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与唐僧师徒斗法死去)
-
难怪灵山暗藏化龙池,你看如来的护法是谁?你看悟空的真身是什么
-
国产剧拟40集封顶,以后不用快进了?
-
掠影造句和解释_掠影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点读
-
86版《西游记》经典插曲《天竺少女》,创作灵感源于一部电影
-
唐宋八大家:八种人生,八种高度,八种智慧!
-
孙悟空师徒终取经书 佛教也要“收红包”
-
《西游记》中用过的纸片人:形象逼真无违和,如今你能看出来吗?
-
唐僧知道白骨精是妖怪仍要赶孙悟空走,跟白骨精身上四个字有关
-
纣王与妲己的故事 虿盆之刑的恐怖
-
赛太岁的真身是什么?金毛犼(观音菩萨的坐骑)
-
妖、魔、鬼、怪、精、灵,这些妖怪都有什么区别?
-
孙悟空的母亲原来是她 孙悟空母亲是女娲娘娘吗
-
【读书季】跟着思维导图读名著——西游记(85-88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