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CBD里的女子龙舟队:73岁的她荣休后,儿媳女儿仍继续
左手救生衣,右手龙船桨,走在CBD的高楼间,阿欣感觉到身旁投射过来的目光。“猎德龙舟?女人也扒龙船?”
猎德,不只是龙船桨上印着的红字,也是阿欣身上的标签。从农历四月下旬,她每天都会从冼村步行回到老家猎德去扒龙船。
面对异样目光,阿欣有点尴尬,也有点自豪。毕竟,在广州各城中村里,女龙数目屈指可数,而她是猎德女龙当中的一员。
端午临近,涌边不时响起由远及近的龙船鼓声,时刻挑动着阿欣的兴奋劲。炮仗声响起,当年那个小女孩便迫不及待跑到堤岸边,看江上百舸争流。以前,龙船是男人的运动。这次,女人不再是旁观者。
猎德女龙在训练。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组队:集结59人,不乏母女档、姑嫂档
今年是猎德女龙历史上第三次组队。
最早的猎德女龙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73岁的丽豪姨是其中一员,那年她15岁。
当时村里的女人,可以下厨、可以下田,但不可以下龙舟。端午节,男人和女人分担着台前和幕后的角色:男人上阵扒龙船,与兄弟村争个高下;女人包粽子,以龙船饼、龙船饭招待宾客。
1961年,猎德村创新式组建了第一条女子龙舟。参与的女村民在田基里开会,交待扒龙船的注意事项,丽豪姨回忆,当时环境虽艰苦,但女村民报名踊跃,去尝“头啖汤”。每日忙完农活,都准时出现在江边练船。丽豪姨记得,猎德并非广州第一条拥有女子龙舟的村落,但讲速度,猎德女龙绝不落后。
90年代末,猎德村再次组织女子龙舟队,丽豪姨一如既往担当主力。
直到2011年,最后一次与女儿、媳妇一起出龙后,丽豪姨和当时的女子金龙一起荣休。
经过一年的筹备,猎德女龙在今年农历四月重现猎德涌。为此,村内重新打造了一条36.6米的杉木龙船,龙头有别于传统,是圆润的粉色系。
女龙队员的招募有两个条件,一是猎德村的女子,不管是外来媳妇还是外嫁女,都能回村参与;二通过200米的游泳测试。
世代住在江边的猎德村民,大多熟悉水性。招募信息一出,女子队迅速集结完毕,共59人,年龄跨越30-63岁,老中青三代女将,同坐一条船。
阿欣是最年轻的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在这里看到了熟悉的脸孔:孩子同学的妈妈、妈妈的好友、住同一栋楼的邻居。
当中还不乏母女档、姑嫂档。
嘉雯和妈妈是其中一对。嘉雯是队中唯一一个有扒龙舟经验的85后女将。她中学时期曾连续两年跟着妈妈一起登上猎德女龙。她负责的,还是旗手这个最风光的位置,在船头挥动旗子,为船上拼劲的妈妈辈们呐喊加油。
今年,妈妈兴姐成为队中年纪最大的队员,而嘉雯也与妈妈一起成为众多女桨手之一。
龙舟活动数千年的延续,亦是宗族亲缘关系的坚守。
女儿以前总会问阿欣,“为什么弟弟可以上龙船我不可以?”阿欣说,今年,她带着女儿登上女龙。老公和儿子在岸上为她们加油喝彩。
猎德女龙行驶在猎德涌。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训练:比起种地,扒龙船算什么累
河涌两旁,几株莲雾树上挂满了红果儿,仿佛诉说着这儿曾是果林稻田的过去。而果树之后,两排仿古建筑位于CBD的中心。呐喊声槌鼓声不绝于耳,涌堤两岸站着的是投去艳羡目光的观众。
艳羡的不止在于女人能从事这项传统运动,不止在于村落的传统凝聚力,更在于,她们是繁华都市中的一叶长舟,轻易地穿梭在这个城市身价最高的地段。有时,龙船上的男人会被戏称为“房东”,而她们则是“包租婆”。
面对外界给予的标签,有些许无奈,为了破除刻板印象,有时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既然“猎德”二字响当当,代表猎德的女龙也不能输,集训在端午前半个月正式开始。每天下午3点半在猎德涌进行,为时90分钟。
第一次下船,阿欣模仿着以前看到的堂兄弟们的动作,一脚踩在船沿,准备另一只脚踏进船舱内。但龙舟在平静的河涌内突起颠簸,阿欣一踉跄,差点摔倒,赶紧抓稳手中的船桨,支撑在船舱内。
这时,教练民哥提醒道,一下脚要踩到船舱内,迅速坐下。这艘女龙要比传统长龙的船舱要浅,为了让女将们划得不大费劲,但也因而需要更好的平衡力。
以前看了几十年的扒龙舟,以为很熟悉,但从第一步开始,就是新的体验。
坐稳了,臀部贴近船舱外侧,外侧腿蹬住座位前方的脚蹬板,准备就绪,拿起龙船桨。听着民哥的一声“预备”。船桨齐刷刷地横放于船边,桨叶与水面平衡。
鼓声响起,左右桨手们一起下桨。
桨叶插入河涌中的瞬间,桨的重量、水的阻力同时施加于上臂,用力,把桨叶往船尾拉,然后迅速往前上方提起,接下来,是不断的重复,向前,重复,向前。动作犹如农民锄地的图腾。
累吗?不累。为什么?因为兴奋。
第一代女龙丽豪姨说,那时候村民都要下田做农活,比起种地,扒龙船算什么累?丽豪姨的女儿和媳妇今年继续参与女龙,作为女龙二代的她们会说,累什么,这点体力活可比不过师奶操持一头家的家务活。阿欣和嘉雯,第三代女龙,早就通过跑步游泳强身健体,辅之以防晒衣、冰袖、遮阳帽,不然谁敢贸然上船。
从此,她们也肩负了龙舟文化的传承。
猎德女龙行驶在猎德涌。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融合:外来媳妇当鼓手
阿君是队里少有的外来媳妇。从肇庆来到广州,她是猎德回迁后第一批外来媳妇。在那之前,她几乎未接触过龙舟运动。现在,她站在龙船当中最显眼的位置,挥动鼓槌,指挥龙舟的前进。因为打鼓,因为龙舟,她融入了这条村的文化当中。
她是村里有名的“才女”,文武双全,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从做婚礼司仪到武术教练,从做蛋糕到打舞龙鼓。这次当龙船鼓鼓手,也是村民的推举。
虽然打鼓是她的强项,但在龙船上打鼓还是头一回。猎德鼓曾经作为民俗节目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表演,在那之后,鼓成为猎德的文艺输出,阿君一直参与其中。她说,作为广州出名的城中村,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去宣扬传统文化。
船身摇晃着,一桨一桨的前进当中,阿君微微扎起马步,保持着必要的平衡。当大家还不是很熟练的时候,她操控着行舟的节奏。当大家步调逐渐一致,她随之加快槌鼓的速度。“咚咚咚”,干脆有劲的鼓声中,女龙开始远离村庄。
猎德涌全长4.3公里,从华南理工大学开始、途径五山文教区、天河商务区、珠江新城,在猎德村汇入珠江前航道。
在民哥的指挥下,女龙首先往五山方向出发,沿途经过冼村、石牌等兄弟村,偶尔见到练习的兄弟村男龙,不让须眉般呐喊着,互相鼓劲。无论老少,一声“表妹”是兄弟村对女龙队员们的称谓,村与村的距离瞬间拉近。
调个头,龙船开始向珠江航道驶去。队员们最怕的是临江大道下的水闸。如果当日水质不好,暗而低窄的水闸处将会是气味最浓郁的关口。
屏息经过,除了鼓声依旧,队员们都不想张口。临江大道上的车,轰隆隆的通过。还好,不过短短22米距离,长龙一瞬通过,重返光明到达珠江航道,游走在海心沙与临江大道间的江面之上。曾经,海心沙也不过是猎德村的一块农地。
猎德村、猎德涌、海心沙,为了融入这座城市的更新,改造再改造,然后各司其职。村民告别了果树农田,迎来了外人艳羡的鳞次栉比的高端住宅和写字楼。穿过猎德桥,猎德涌分隔开的不只是村东村西,还有住宅和商业区。
连祠堂也因需要而重建。
唯一不变的,是龙舟这项运动,每逢端午,依然活跃在涌上,时代未能使它褪色。
新一代的村民也在努力融入这项运动当中,相对于技巧,更多倾注使它前进的是情感。
阿欣不确定明年是否还能参与,她要去找工作了。但只要还有女龙,“大概还是会请假参加。” 然而像阿欣和嘉雯这般热衷龙舟的年轻女村民并不多,80后在队员中占比不到八分之一。更多的是像丽豪姨的女儿和媳妇的四五十岁中坚力量。
农历五月初一,女龙开始要去各条兄弟村趁景。仍有规矩要遵守,年纪最大的兴姐叮嘱,女辈们尽量不要触碰到兄弟村传统长龙。男女有别,也是传统中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猎德女龙的再次腾飞,总算让这个岭南水乡多了一抹粉色。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作者:叶孜文
相关文章
-
四川一50岁男子在普吉岛走失领队:他刚下飞机就走丢一次
-
网传6秒视频疑似杭州城管打狗?造谣真相让人气愤!
-
女工手指被压面机“咬住”消防员出面“肇事者松口”
-
飓风和台风的区别,同为一种风(飓风在美国一带/台风在亚洲)
-
塌楼悲剧敲响哪些警钟?江苏吴江“7·12”房屋坍塌事故追踪
-
深圳官方:葛振扣一个月工资,并下放预备队
-
绝代佳人虞姬是怎么死的?她是自杀而死还是被人所杀
-
美国上世纪为什么杀人狂多,建国历史短(文化底蕴差兽性未灭)
-
养猫的男人性格特点有哪些?养猫男人比较细腻适合交往
-
艺高人胆大!美国男子在高空绳索上玩弹跳
-
荷叶晒干能直接泡水吗 哪些人不能喝荷叶茶
-
从南到北不一样的风情, 百变腊八粥体会不一样的风俗民情
-
善缘,恶缘,祭扫墓穴时先人墓碑上有蚁穴,其吉凶如何?
-
马虎家长将孩子遗落在公交上驾驶员乘客热心助团圆
-
日本一强奸犯被判无罪,原因竟是“期间女子曾数次发出过声音”...这次网友真的怒了!
-
面粉有点味道可以用吗 建议不吃(可能变质)
-
apm线和地铁什么区别
-
多位员工曝麻辣诱惑拖欠工资细节,律师支招维权
-
血泪教训!宁波网友自曝被忽悠投资某小儿推拿连锁,60万血本无归!
-
大连交警抓拍到820多起不系安全带和接打手机违法行为…有你没|新闻日志
-
指甲磨薄了多久能恢复,快者1月恢复/慢者2月恢复
-
13岁女孩身高永远停在142厘米?医生痛心:家长的错耽误了孩子
-
日本监狱文化节:模拟在监狱里生活的过程
-
豆腐有点酸怎么处理 用5%苏打溶液浸泡半小时
-
男子急救老太压断12根肋骨被诉一审判不担责,二审将开庭
-
宫缩是什么感觉?肚子发硬,出现有规律的阵痛(十级疼痛)
-
24岁女孩遭诱杀,嫌疑人用其手机网贷赌博
-
石膏粉能代替腻子粉吗,不能(腻子粉是打底材料)
-
乳胶枕晒太阳后很臭怎么回事 乳胶枕可以晒太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