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怎样喝才会醉?
众所周知的“酒仙”李白,“醉翁”欧阳修,“饮酒诗人”陶渊明……这些古人都是我们印象中的好酒量。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喝酒可以千杯不醉呢?古代的酒究竟有多少度呢?
其实一直到宋以前,古人喝的大多是米酒。米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时人们的主要饮用酒。因此,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现代人的大。
其实,不是古人普遍酒量很大,而是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发酵酒。这种酒,与如今的米酒和黄酒较为相似,酒精度数比较低,多数只有几度左右,度数高的也就是10几度。也就是现在人们的喝的啤酒的度数吧!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非常出名,有酒后打虎的武松,还有酒肉和尚鲁智深等。在小说中,武松喝酒动辄就是十几碗甚至是几十碗,而鲁智深更夸张,喝了十多碗酒后还要再喝一桶。
这种酒酒精含量低,一般也就是15度左右,只是比啤酒度数高一些而已,并且味道也远远不如蒸馏酒辛辣,反而微微发甜。所以这才符合古代人动辄十几碗大碗饮酒的场面,如此看来,如果将现代常喝高度数白酒的人拿到古代,估计个个都是“酒中仙”了。
从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20;大多是10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20度以下的,甚至是10几度左右。还有《水浒传》里的“智取生辰纲”中,有一段讲到杨智带的梁府里的人,在大热天买酒解渴,酒到了可以解渴的时候。这段故事足以证明,古代的酒度数是很低的。
白酒是宋元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的,其学名叫蒸馏酒,又因为白酒可以点燃,所以也叫烧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到了元朝,酿酒工艺改造,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这种工艺酿造出来的酒接近现代工艺,酒的度数也比较高,所以即便是武松,连饮十八碗以后也是不胜酒力。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曲酿发酵酒,度数比较低,9度到18度那样,后来的蒸馏烧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酒,大概接近50度,在《本草纲目》的记载里,烧酒在是元朝时出现的。
而现在的白酒,度数低的40多度,高的60多度,能喝上几瓶的不死也得残了,要是古代,打仗前喝点现在的白酒热热身,那么恭喜你,中奖了。
相关文章
-
他是民族资本家,待人宽厚心怀国家,曾放出话不给日军留下一个厂
-
古人防汛抗洪,太牛了
-
周恩来周密部署飞赴西安开展谈判
-
沙尼龙:北美洲大型水生恐龙(长21/鲸鱼与海豚的结合体)
-
杨业北征兵败之谜 死于何人之手?
-
王若飞:为人民而死
-
为什么各地方的国民党军队会被称为绥靖公署?
-
大名县历史人物——柴鸿儒
-
古代没有现代化机械,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的?
-
民间故事:《道士下山》第七集
-
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朱元璋的残暴刑罚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武将,项羽仅排第二,第一完全能吊打后九位联手
-
元代建北京城时为何将中轴线修歪了?技术误差几乎不可能!
-
西域36国怎么灭亡的 西域36国为什么会灭绝呢
-
张献忠剿四川真相 堪比南京大屠杀
-
当年许世友找他比武,30多年后,许世友请他当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
商鞅死亡之谜 历史上商鞅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谣言(刘备十分信任赵云)
-
太监们为何抢着去冷宫工作?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排名
-
武汉军区六位司令员,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任期最久的长达12年
-
1965年,湖北古墓出土两把宝剑,专家拿起被划伤,上面刻有8个字
-
《汉唐石韵:长安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之造像与造像碑
-
他是新四军师长,因一场意外车祸缺席了三年解放战争,仍授上将
-
【学习党史】谁是李白?潜伏十余年,他一直在敌人“心脏”里工作......
-
小型角龙:大阳角龙 体长仅72厘米(等同鸵鸟大小)
-
我姓王
-
“大陆清明都学台湾的”vs“台湾也过中秋节?”
-
他是传奇中将,13岁进入少林寺学武,曾靠朱砂掌杀开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