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战争史料 > \

陈海良:科举、记录,楷书的正统性,影响楷书成为欣赏的宠儿

原标题:陈海良:科举、记录,楷书的正统性,影响楷书成为欣赏的宠儿

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陈海良书法馆演讲部分摘录

陈海良:科举、记录,楷书的正统性,影响楷书成为欣赏的宠儿

我们在看一件楷书的时候,我们没有见过哪件楷书作品是涂改过的,一般就是碑板上的,要摸就是摩崖、墓碑,很正规认真,一般来说,到了唐朝以后,楷书,就是正书,正儿八经的书法,代表正统,《祭侄稿》是草稿,包括草书的形成,也是由稿书而来,从心理感受来说,好像是不是特别的好,但是从视觉上未必是这样。从收藏家的角度来说,可能也未必是这样。

所以呢,我们在看楷书的时候,很容易接受如颜真卿还有欧阳询,像欧阳询的《虞恭公碑》等一丝不苟,再比如青州博物馆的状元考卷,再比如王羲之的《黄庭经》王献之的《十三行》,几乎没有涂改过的。

陈海良:科举、记录,楷书的正统性,影响楷书成为欣赏的宠儿

小楷以前呢,是科考用到的,做笔记资料用,是正式的文本,要存入档案,就好比我们今天很多领导办公室里的档案柜,草稿很少留存,基本上都被粉碎处理掉了,留在档案里的就是正式的,不能涂改。楷书起到这样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楷书的点划,点就十点,横就是横,基本都是非常有规律,字形结构非常完美。当年那些科举士子,参加殿试,皇帝老儿看试卷也是看谁的书法好,因为一般进入殿试的文笔都是没的说,往往书法好的更有优势,比如状元出身的柳公权,他的字就非常非常严谨流美。

陈海良:科举、记录,楷书的正统性,影响楷书成为欣赏的宠儿

陈海良《黄庭经》

现在在藏家之间尤其是青州地区,能写楷书的在市场流传的不是很多,大部分还是行书、行草、草书,还有一些书风丑拙的,但是名气很大但是评价很好,为什么好呢?

我们今天主要放在行草书上讨论这个问题,隶书也作为一种正书,在某些时代也做过官方书体,他的好坏和楷书相近。

作者: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点赞均是对我的支持!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