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知县坐镇一方,实际权力非常大,为何不敢轻易得罪举人?
作为古代一个县城的最高长官,县令自然是坐镇一方,县令虽然为七品官员,但是,他们在我国历朝历代,地位和权力甚至要比正六品的很多官员都要大,特别是那些六品的武官们,在县令面前甚至连地位都没有。
既然县令的地位不小,那么为什么他们就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呢?要知道那些举人们可是连官位品阶都没有。
相信很多人在电视剧中都看到过这样的一幕:当这个县城中有人考中了举人,不用等举人亲自去县衙,县令就已经亲自到举人的家中采访了。
如果不是什么性质特别恶劣的问题,出现在举人身上的问题,一般县令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举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我们先来看看县令的具体权力。如果将县令放在朝中大员们面前的话,他们的身份简直卑微到了极点。
但是在这个县令掌管的县城中,县令的权力无疑是最大的,即使是那些乡绅豪强都不敢轻易得罪县令,俗话说“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
在自己掌管的的一亩三分地上,县令还真的从来没有害怕过谁,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常理。
不过,放在举人身上就不同了,虽然县令没必要害怕举人,但是,在很多事情上面县令也要给举人面子,根本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上面了。
自从科举制度开始实施之后,按照科举制的传统,古代的那些穷苦读书人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一系列头衔。
如果能够考中进士的话,毫无疑问他这个人已经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不久后他将走马上任。
不过,每次考取科举,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会考中举人和秀才。
相比进士,举人们则是获得了“准做官”的资格,一旦朝中的进士不足以弥补官位的需求之时,朝廷就会把目光转移到这些举人们身上。
即便是考中举人之后没有做官,这些人仍旧是朝廷没有遗忘的对象,说不定未来那一天这个举人就突然得到了朝廷的征召。
对于那些县令们来说,只要问题的性质不恶劣,也不严重,他们同举人之间的关系会搞得非常融洽。
在老百姓们心中,县令被称之为“县令老爷”,而考中举人的人同样也被称为“举人老爷”,说不定过不了几年,那些举人就同现在的县令成为了“同僚”,甚至他们要比县令更具有升官的潜质。
所以说,知县不会得罪举人,除非举人欺人太甚,县令才会处置他。
其实,古代虽然每个县都有一群秀才,但举人的数量非常少,一个县城中出现五位左右举人就已经很多了,甚至有些县城连一位举人都没有。
如果轮到这个县城新老县令交替的时候,新县令一般会从过去的老县令手中把这个县城中的举人等一些重要人物搞清楚,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因为这些地方人才辈出,这也让那些县令们会更加小心了。
相关文章
-
渝州上龙:小型水生爬行动物(长4米/四肢呈鳍状)
-
外国网友:房价如此之高,为什么多数中国人买得起房?
-
怪味龙:亚洲巨型食草恐龙(长15米/距今1亿年前)
-
历史上接近“神”的5人,中国3人上榜,排第一的孔子也得叫他老师
-
毛泽东看望黎锦熙、汤璪真等师友
-
古代有些宫女为什么害怕被皇帝宠幸?得宠后,下场有多惨?
-
大伏羲氏族下的朱襄氏和无怀氏。
-
李世民逼宫篡位之后直接把史书改了,而朱棣攻进皇宫之后却这么做
-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方法与特点(钧瓷收藏必看)
-
俞晓群五行占:鸡祸之信用群小
-
全军只有一例,军长是大校,军政委是中将成就很大
-
是谁废除了禅让制 究竟是启还是谁
-
武则天最后传位给谁?武则天传位是自愿的吗
-
他当上皇帝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直接用自己姓氏,现发展成大姓
-
畅销书已经卖了25万册!有人看了三遍说还想看一次
-
绿帽子趣闻:男人被戴绿帽子的说法由来是什么?
-
【图集】周恩来:党性修养“严”而“实”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党史学习教育】百个瞬间说百年:1966,县委书记的榜样
-
因为长得太美,皇帝甘愿舔她的脚,也因为长得太美,她活活被勒死
-
仇英画的市井小人儿,到达了巅峰
-
“笑出内伤”的穿帮镜头,太监吃沙琪玛忍了,皇帝叫外卖汉堡亮了!
-
大院里的清代公爷坟,已经残破不堪,仍然有人在盗掘
-
他是许世友手下突击队长,带出英雄连,后来当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
史上最强皇帝,在位55年诞下867个子女,至今无人能超越!
-
从“强汉盛唐”,到“闭关锁国”,对中华文明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
娶大小乔后,孙策活26岁周瑜活36岁,为什么都英年早逝?
-
古代穷人娶不起老婆,于是想出了特别的办法,以此延续香火
-
胡亥与子婴是什么关系?说法众多(叔侄关系最可靠)
-
42组历史易错点+13个主观题答题神器,15分钟搞懂,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