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风云:被长安居民视之为“神”的刘晏,为啥会被奸臣害死?
中唐风云:被长安居民视之为“神”的刘晏,为啥会被奸臣害死?
古代工商业不发达,可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还是工商业这一块,而盐务这块则是工商业里的大头。祖先吃盐不容易,不像我们今天几块钱随便到超市和商店买一包就了事,那时候的盐既是必需品,也是稀缺品,不得不买,又很难买。所以,官府经常把持这一块,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刘晏之前,一个名叫第五琦的高官开始推行食盐政府专卖制。官产、官运、官销,以筹措军费。但官商一体弊端太大,什么都统,当然产生垄断,垄断产生暴利和腐败。政府收不到钱,老百姓嘴巴里吃不到盐,大家都怨。食盐完全官营,国家为此设置了庞大的盐务机构,豢养了大量的盐务人员。造成贪污腐败、开支巨大、食盐价格居高不下等弊端,收支相抵,国家实际收上来的盐税并不多,而且官盐运输所产生的徭役还由产盐区人民负担。
刘晏掌握盐政后,首先废除了绝对的国家食盐专卖制度,推行一种官商混合制度。他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即食盐由老百姓生产,但不得私卖,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存在盐场里,然后向商人批发,商人自由运往各地自行销售。这样,产、运、销三环节全部由私人进行,国家只从购销的差价中获得税收。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刘晏还奏请罢免了各州县设置的对食盐的“过境税”,食盐的生产和流通蓬勃发展起来了。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方,刘晏下令设立常平盐仓,平时备盐,应对盐荒。他还在淮北产盐区设立十三个巡院,在其它地区设立十个盐监,专办盐务,负责调研和执法。由于他真正控制了盐务,当长安有一次盐价腾贵时,刘晏奉命急调外盐以济长安市场,从扬州调盐入京,仅用了四十天,被长安居民视之为“神”。他的聪明之处在于:坚持政府办盐务的基本原则,这个可以向朝廷交代;但又避免专卖制度的弊端,这个可以向百姓交代。在新的盐务体制下,盐的收购权仍然掌握在官方手里,从食盐生产专业户那里收购盐,然后运输和销售就转给盐商,任他们去操作,“任其所之”,最后由官方收钱收税。
刘晏让人感动的地方是,虽然实行盐务的市场机制,但是他仍然注意公平原则,不只是官府一个劲地吃咸,而让老百姓吃淡。他在距离产盐地遥远的地区建立储备盐制度,为了防范盐价太贵而影响到老百姓的菜碗,他就在盐价腾贵的时候,将储备盐降价出售。这样一来,大批盐吏被精简,盐价下跌,万民称颂,政府收取了盐利,老百姓也能吃到盐。
据大唐政府统计局统计:刘晏刚接任的时候,盐务收入为一年四十万缗,到他执政末年,盐务收入增长了十四倍,达到每年六百多万缗,超过唐朝所有税收的一半。宫廷费用、军费、官员工资,都仰仗盐利所给。刘晏的盐政对后世影响甚巨。他创设的食盐间接专卖制,为以后各个朝代都采用,直至明清,虽有部分变动,但实质上一直是这个办法。
刘晏担任宰相主持中央财政工作以后,在全国撒网,通过各地的网点收集各地方的经济信息,建立经济预警制度。刘晏所设网点叫“知院官”,由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知院官的职责不是收税,而是收集经济信息,上报中央,上报频率为每旬或者每月一次,不只是上报数据而且还上报天气信息。哪个地方下雨多少天了,哪个地方多少天没下雨了,今年此处下雪多少,彼处降雨多少;眼看着某地方的麦子要丰收了,某地方的豆子恐怕要减产,都要一一上报。知院官直接对中央负责,数据也是独立的一套。因为,知院官不是地方官,数据与政绩不挂钩,这样倒是能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以免报上去的数据水淋淋的,尽是市场上的注水肉。
由于刘晏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
刘晏推行的常平法,调节物价,以保障供给。常平法为西汉首创,是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就是国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防止市场大起大落,以保障民生。
刘晏在各道设巡院官、准确掌握地方经济信息的前提下,对此法继承并发展:在丰收地区及时高价收购粮食,防止谷贱伤农;把在丰地收购的粮食及时运往灾区低价出售;同时,把灾区的土特产运往丰收地区,国家赚取差价。这样,既没有增加国家财政开支,也达到了救灾目的,还使灾区人民得到了实惠。他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之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给。”
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在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刘晏大胆改革了过去只管收取金钱,不管人民死活的税收政策,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这一方针,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刘晏主持财政工作之初,天下户口二百万户,国家财政收入四百万缗(一缗相当于十串铜钱,一串铜钱相当于一千文钱);到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即刘晏死前的一年,全国人口增长一半到三百万户,国家财政收入则增长两倍多,到一千三百多万缗。先养肥纳税人,你先肥,我后肥,这个道理值得深思。
刘晏一生服务于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位皇帝,处于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为国理财方面。《资治通鉴》说他:“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他为人勤快,肯发奋,所有政事,不管急事还是缓事,都规定在一天之内办完。史书说:“安史之乱,天下户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费不资,皆倚办于晏,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刘晏为挽国家之倾危,解人民于倒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卷,常常是秉烛夜分。由于刘晏的理财方针、措施、办法适应唐王朝经济残破的局面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也得以养息。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无怪乎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
但是,功高犯忌,廉洁遭妒,正直的人常常被冤屈而死,刘晏没有逃脱这一制度痈疽造成的灾难。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代宗死,唐德宗即位。
唐德宗是一位性情急躁、猜忌无情、轻举妄动,刚愎自用的人。他任用奸相元载的余党杨炎为宰相。刘晏以前曾与杨炎一起在吏部共过事,两人矛盾极深。在元载获罪后,他奉命进行审讯,乘机将杨炎赶出了中央。君位更迭,杨炎东山再起。杨炎发现唐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议,为替元载报仇,更为自己出气,便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挟刘晏之私仇,进谗言,极尽挑拨之能事,将刘晏贬出京师,并伙同荆南节度庚准,构陷刘晏造反,使昏庸的唐德宗完全听信了杨炎等人谗言,于建中元年年七月下诏,赐刘晏自尽,其属流放江南。忠心耿耿为唐王朝理财,功勋卓著的大经济改革家刘晏,就这样含冤死去,享年六十五岁。在抄家时,发现堂堂一个宰相大人,家中竟只有两车书,几百斤麦子而已。
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一个理财大臣,两袖清风,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天下人对他的死的态度就是:“冤之”。刘晏无罪被杀,大家都为他呼冤。后唐德宗迫于情势,在刘晏死后仅一年零三个月,便下令处死了杨炎。
刘晏得到了历史的公断,人民刻石以传。《旧唐书》、《新唐书》、《东明县志》均有记载。
(本篇完)
相关文章
-
首阳大君:血染太极旗—— 一战善后与朝鲜半岛独立运动
-
“巴特尔,好样的!”
-
战时南京,日军对外国人财产的掠夺
-
历史上的今天——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
党史百年天天学·10月2日
-
泰国王后风光亮相却被泰王大公主抢风头?穿裹身裙曲线比王后优越
-
约旦国王宣布收回租借领土 以色列:让我们再谈谈
-
叛徒出卖萨达姆,向美军索取2500万赏金,却遭回应:你想得倒挺美
-
英阿马岛大战 爆发26周年回顾
-
战斗民族最宠的人,妹妹为他单身买房,女粉即使结婚都爱他
-
高卢债务起义:罗马军团大战角斗士的铁罐头
-
读史琐谈中日冲突 在亲日仇日之间游移
-
东南亚战役英美军队投降老照片:曾经看不起日军,开战后品尝苦果
-
英国阿根廷马岛之争,谁挑起战争,对两国有何影响?
-
潘宁分享:大明靖江王陵之悼僖王陵
-
最能直面历史的日本人,每次回国都被暴打,女儿出生后入了中国籍
-
《风起洛阳》发小身份曝光,临终说的话让高秉烛大哭,武思月心疼了
-
古代日本男人为何都留秃顶发型?不是由刀剃出来,而是一根根拔掉
-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何在与瑞典隔海相望的岛屿上?
-
骑兵的威力在于冲锋?错!骑兵的这些特长才是最厉害的
-
喜鹊象征吉祥,从古至今国人都不伤害它,为何喜鹊越来越少?
-
非洲战斗力最强国家,打败西方列强却被兄弟毁掉,如今仍贫困潦倒
-
95岁女王的王位,是从伯父那里传来的,为何她和母亲都对此有怨言?
-
贺子珍故居,毛主席与江青结婚后致信贺子珍: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
广东阳江人看看民国时的家乡,宝塔是否还在城墙可能没有了
-
剧中那些出众的风尘女子,不搔首弄姿,照样能惊艳卓绝
-
[图文]日本兵口述当年恐怖奸杀罪孽
-
看看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一些阿拉伯馆
-
鲁证期货党建文化-目视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