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社会万象 > \

复工遭遇五花八门的证明,上班族吐槽为开证明跑断腿

原标题:复工遭遇五花八门的证明,上班族吐槽为开证明跑断腿

超长春节假期终于结束,上班族等来了复工通知。

数据显示,2月14日至2月22日,全国累计发送旅客1.17亿人次,每日客流量均实现环比增长。但在返程速度逐渐加快,东部省份大面积复工之际,大家却发现离回到办公室还有一纸证明的距离。

出村,返程后进入小区,出小区进到公司上班,都要开具证明。

近日,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的辛酸遭遇,直指这些五花八门的证明“毛病不少”:层层证明,材料陷入“死循环”,遭遇“踢皮球”,要求不合理,朝令夕改……痛斥这些证明流于形式。

无处不在的证明

办好出村证明,抢上恢复运行的火车车票,填报数张表格,经过保卫处的层层检测住进北京的租处隔离14天后,山西人何铭的复工之路却卡在了小区的出入证上。

他所在的居委会要求,要办理出入证,必须同时提供申报人的有效租房合同原件和复印件,房主身份证复印件、房主电话或房本复印件,所有承租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怎么会有这么无理的要求?”何铭是通过中介租的房子,连合租室友的名字都不清楚,且有的室友并未返京。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规定。

被“证明”难倒的,远不止何铭。

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近日撰文写下了一个网友的坎坷“求证”路:为了办一张临时通行证,她在零下3度到3度的天气里,坐摩托车全程往返100里,跑了5个地方,过了6次关卡,找了4个人签字盖章,开了超过7张证明,却仍然没出去她所住的那个村庄。

编辑

复工遭遇五花八门的证明,上班族吐槽为开证明跑断腿

图/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截图

除了证明繁琐,遭遇“踢皮球”也是网友的一大槽点。

河南的杜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的一位朋友被老板通知可以复工了,但要提供隔离证明。朋友已在家隔离了30天,找村里开证明却被拒绝,村长让他先去医院办个健康证。朋友去医院,但被告知要先找村上开个隔离证明。

让一心复工心切的上班族哭笑不得的,还有无厘头的证明。

陕西人小飞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近日准备回西安上班,但在西安居住的小区称有春节期间的居家证明方可进入。他去找村委会,又被要求提供复工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

广东人王帆更加疑惑。复工后,他需要办理工厂的出入证,但除了签署返厂工作健康承诺书,他还要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

但最气人的,是折腾了一番发现证明根本没用。

微博话题“桂林爆料”上,有网友称自己2月16日从县城老家回到桂林租住处发现,需要办健康证才能正常出入社区上下班,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也不行。

第二天早上,该网友去医院办理健康证,被告知该证在疾控中心办理。几天后,健康证终于办妥,小区的工作人员却表示健康证无效,必须是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

一名网友在微信公众号“今日甘肃”下留言称,自己的儿子为回单位上班去办出行证明,但在村—镇政府—县上医院往返努力两天却被告知白折腾了。“第一天村里文书开了证明,在书记和村卫生所签字盖章,还打印了单位的通行证明拿(到)镇政府换了个证明,再介绍到县城一中医医院去做检查。第二天一大早冒着危险去做了体检,拿着花了近二百元的体检资料回到镇政府去换出行证明,却被告知按领导指示(证明)停开了。

不为民办事,还趁火打劫者更遭网友痛恨。

据湖南省常德市纪委通报,2月1日至2月3日,该市安乡县深柳社区,擅自将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作为为居民开具疫情交通管控出行证明的前置条件,共向40户社区居民超标准收费3407元。

在某法律咨询网站上,一位网名也提出疑问,“现在疫情期间外出复工,村里开证明收费合法吗?”

专家:机械防控、纸上防控

随着湖北省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不少城市打响了经济复苏战役。

数据显示,珠三角、长三角复工率超70%。为了全面恢复生产,各地陆续出台硬核复工政策,甚至发动“抢人大战”。

中国新闻周刊日前曾报道杭州启动“复工专列”全国接人,复工人员免费乘坐。此外,浙江各地都出台了很多针对复工人员的“大礼包”,比如湖州设立的不少于1亿元的企业复工复产补助奖励资金,对企业新招员工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宁波的做法是,疫情解除后当月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企业,每家企业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继浙江后,福建、江苏、广东等地“包邮接人”模式接连开启,累计从云南、四川、甘肃、广西等地陆续接回数千名返工人员。南京市直接在落户上吸引员工:对符合《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中落户申请条件的复工复产企业来宁返宁员工,给予一次性落户积分12分的奖励,并对落户事项加快办理。

公众认为,在各地积极恢复生产之际,繁琐的证明实在是不合时宜,甚至“劳民伤财”。

“防疫压力层层传导,但缺乏统一标准,各区域、部门之间互通互认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健全。”山东管理学院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关系学博士李颖异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这些原因导致近期涌现办证难、办无用证、踢皮球、打太极、事难办、事不办等突出问题。

李颖异表示,各区域、部门之间总希望把责任推给对方,用对方的“证明”来撇清自己的责任,暴露出缺乏责任担当,存在懒政思想等问题。机械防控、纸上防控、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也依然存在,是基层治理能力不足,工作思维刻板的表现。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李云龙则对中国新闻周刊称,照目前的疫情形势,大家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各单位要求严格,也是为保护当地民众,且让开证明是合法的。“但各部门之间不应该互相推诿,要按照规定给民众办理。”

证明要开,但如何开好?

李颖异建议,各部门应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服务意识,“通过‘一把手’负责制细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正面引导,促进基层防控从管理思维走向服务思维。

此外,在精简流程、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出台防疫证明开具的统一标准和操作细则,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加强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数据开放,建立防疫信息的互认互通机制也是可行之策。

一些地方的做法可以提供借鉴。

据媒体报道,截至2月24日,四川省同广东、浙江、重庆、云南4个省市签订《推动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合作备忘录》,达成劳务合作共识,互认健康证明。

日前,湖南推出居民“三色电子健康卡”,用“红、黄、绿”3种颜色的二维码进行个人信息提示,为复工企业和群众提供疫情参考信息。河南推出健康证明申报系统,对持有健康申报证明的返岗复工人员,到达目的地后及时纳入居住地和用工企业管理,无须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潘屹表示,与“要证明”的工作方式相比,审批企业复工和开展社区防疫的人员,应下沉到工厂、写字楼、校区,把加强信息搜集、劝导公众戴口罩、严格消毒、物资保障等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何铭、杜彤、小飞、王帆为化名)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