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阅读时刻,终将令我们沉浸在深思中
今日荐书——《美洲小宇宙》
今天在《美洲小宇宙》这本书读到接近尾声的章节时,我被“碳中和”这个概念深深地吸引,也因此展开了诸多联想。
碳中和的概念,大致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团体或其他组织)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最终都会通过种植植物、节能减排(以此来吸收二氧化碳)等方式抵消掉,以此来达到人均排碳量为零、甚至是负值。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其实只要人们心中足够重视这个概念,行为上自然会逐渐有所收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何时考虑过该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1、为了增加植物产量而尽可能吃素,这样植物就可以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为了减少牲畜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而尽可能不去食肉;
3、目前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如果我想要去的目的地可以步行抵达,我不会选择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当然步行路程不会超过30——40分钟;
4、一些轻薄衣物尽量手洗,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洗衣机的排碳量,同时也应当减少其他电器的使用频次。
书中作者也通过查阅资料为我们列举了一些关于“碳账单”的数据,简直是触目惊心,其原文为:“一辆小汽车,若是在城市中每年行程达2万公里,车主这一项的碳账单就是2吨。电脑使用一年,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此外,作者还列举了暖气、天然气、冰箱、洗衣机、飞机运输等各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碳账单,让我们无处遁形。
通过阅读作者笔下对哥斯达黎加这座城市的描述,我想很多读者此刻也会和我一样,发心对生态平衡这个话题更加关注,并且必须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出一点改变,我们不必、也无法影响太多人,只要我们自身能够打心底想明白环保的意义所在,行动起来也就不是难事了。
其实我喜欢看这类游记,很大的原因在于:我并不是真的关注那些新鲜的见闻,但我关注那些促使我们做出迫切地改变的那些理念,以及作者被那些理念所打动时产生的一系列思考,这些都将成为让我们下决定改变、行动的动力。
如果不是通过阅读一本将近39万字的书来了解这些信息的价值,而只是通过他人转述一下或者只是看了一篇短文,那么我想我根本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思考这些信息的重要性。
我们在阅读这件事上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及专注度,会告诉我们这些书中的信息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在这本不那么典型的游记中还详细描述了强大的蜥蜴是如何进化的、象龟为何会面临生态灭绝、蝴蝶短暂而华丽的生命正遭遇着怎样的变故等等。
游历在大自然中的时间越久,你便越会感恩与尊重大自然
有人要问了,这不是一本游记吗?怎么会有这么多发人感慨的沉痛话题呢?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是不是看到了得天独厚的景致,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感受到当地民众、生灵及大自然的气息,你是否愿意与他(它)们融为一体哪怕只有5分钟。
游记该怎样阅读,没有标准答案,但我知道当你拿起一本近40万字的游记时,你能够从中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绝不该只是那些高清、明快的图片,总要有些让你记忆深刻且一时半刻也挥之不去的信息让你发自内心地想要一探究竟。
所谓的风土人情究竟指的是什么?眼见为实的惊叹能在你的思绪中盘旋几时?你又是如何衡量一场旅行的价值的呢?
总之能够发人深省的见闻,在我眼中都是有价值的。
那么在这本《美洲小宇宙》中,涵盖的主要景观及包括: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雾林、阿雷纳火山,托洛茨基故居、加拉帕戈斯群岛、厄瓜多尔、蝴蝶园;书中着墨较重的主要物种包括:海鬣蜥、陆鬣蜥、象龟、达尔文雀以及蝴蝶等。
书中提到的这些物种当下的处境、未来将要面对的困境也都一并被分析得可圈可点,我常常会分享一些书中看到的有趣的案例或观点,但我并不认为每一本书都值得一读,或者说我个人认为书里的内容很棒,不代表其他读者也会感兴趣。
但对于这本书,因为其中提到太多关于人们应该对环境、生态、大自然及其他物种做出的思考,所以我愿意将其推荐给读者朋友们。
说点题外话
需要事先给读者们提个醒的是:因书中的信息量巨大,作者本人为更完整地向读者呈现相对客观、详尽的人物历史及生态史,故做了不少摘要。
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并不影响整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反当你把整本书都读完时,你会对作者表示由衷的赞叹及感谢的。
至少我个人很感激她愿意将大量琐碎的信息整理得如此完善,甚至我们无需再去查阅其他相关的资料,也能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很多生物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无情遭遇。
之所以要给大家提这个醒,是因为我之前在不少包含大量摘要的书评中,看到有些读者在读书时会特别看重这一点,就是说只要他们看到一本书中的摘要特别多,就会送上一条不太高的评价。
我之前偶尔也会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比如看到不少不好的评价后就失去了购买某本书的欲望。不过后来当我下定决心不再被这些书评所影响时,却发现没有一丝包袱地体会那些一气呵成的阅读过程,令我感到放松及专注。
你根本不会在意作者从多少文献、史料中摘录了信息,你只会把焦点都放在作者已经给我们呈现出来的整体信息上,也因此,你才更加能够理解作者的感受、更加懂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份怎样的情感。
最后
有些阅读时刻,终将令我们沉浸在深思中,要么无法释怀、要么不得要领,总之只要你用心阅读,总会被某些平实的语言或深刻的记忆所打动。
只要你体会这些能够丰富你心理活动的细微感受了,那么不要怀疑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你值得拥有那些美妙的、令人动容的阅读时刻。它们将一步步丈量着你独立思考的里程。此刻我感恩今日遇上的“碳中和”时刻、《美洲小宇宙》一书及其作者毕淑敏老师。
相关文章
-
西游记中最怂的妖精:被唐僧一句话训斥的不敢说话,却还是丧了命
-
真实的西游记实力排行 西游记中厉害的人有多少
-
马克吐温很精辟的语录,揭露了每个人都有一个阴暗面,发人深省
-
西游记里最势利的神仙是谁?猪八戒都看不下去,一见面就冷嘲热讽
-
试禅心,观音菩萨请了文殊普贤,因何没请地藏王,反请来黎山老母
-
观音菩萨vs铁扇公主:一个是is,一个是小清新
-
史上第一本《西游记》谁写的?你可能看了本假西游
-
雅典娜的诞生 雅典娜如何成为守护神的?
-
通臂猿猴为什么这么厉害 通臂猿猴为什么如此憎恨孙悟空
-
太白星和太上老君的不同阶层: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的区别
-
民间神话故事之姜子牙是管神的 在天庭没有职位
-
孔宣有多厉害?孔宣为何能战胜燃灯与陆压?
-
鸿钧一气化三清的是谁 鸿钧为什么要一气化三清
-
揭秘真实的唐僧 唐僧并非胆小怕事之人
-
西游记后传,如来说了一番话和一首佛偈,早就预言了无天的结局
-
组讯日报|古装言情剧:《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窈窕君子女将好逑》;电影《防线秘密护送》《西游记之五百年后》《枪声为号》等
-
与五方佛有关的文献记载
-
孙悟空女儿月孛星 孙悟空真的有女儿吗和谁一起生的
-
孙悟空成佛后实力排名 孙悟空成佛后为什么实力降低
-
红枣的来源 金童玉女偷吃枣的故事
-
唐僧念的6个字的“紧箍咒”,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
-
西游记后传,牛魔王其实早就死了,但却不是死在悟空的手里
-
在车迟国,虎力大仙能命令玉帝降雨,那他师父的地位有多高?
-
四海龙王——南海龙王的传说 南海龙王的原型
-
《封神榜》当中,杨戬没有受到封赏居然是好事?
-
坏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如来的“丑陋癖好”背后,有啥秘密
-
拍这部经典的电视剧的时候,用的道具,你绝对想不到
-
三打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唐僧被迷惑(成功挑拨他和孙悟空的关系)
-
孙悟空被砍头,金箍还在,他头上的金箍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