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真的有“十二寡妇征西”故事吗?
杨门女将中最为悲壮、惨烈的事迹莫过于十二寡妇征西了。
杨家将的真实故事,主要是讲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抗敌卫国的英雄事迹。《宋史》记载,杨业在陈家谷受伤被俘,“其子延玉亦没”,杨业则绝食三日而死,以身殉国,当时若其妻皆在,则杨家不幸添两位寡妇无疑。但延昭、文广既不是战死,亦非早夭,其妻说不上守寡。
又据《宋史·杨业传》载,杨业有八子,有名者七人,但除延昭、延玉之外,皆事迹不显,更不知其生卒和内眷情况。
南宋话本中始见《五郎为僧》,知有五郎故事流传,其他五子故事仍未得见。但《五郎为僧》却给人留下夫妻分离的想象空间。
到了《杨家府演义》中,称杨业有七子,事迹俱显,但在故事开篇不久,从来不显事迹的其他五子,或战死,或遇害,或亡匿,一闪即逝,仍只留下五郎和六郎。六郎之后,虽有宗保、文广、怀玉等代代相传,但作为杨家男将却给人凋零之感。且不论这种创作思路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其效果却使“寡妇”二字凸显出来,进一步为女将故事提供了创作余地。但小说并没有写第二代杨家寡妇之故事,而是在末卷方出现十二寡妇,她们分别是杨宣娘、满堂春、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八姐、殷九娘,多是杨文广的姐妹和儿女辈。虽然小说没有逐一交待她们的丈夫,却更增加了杨家一门英烈的悲壮之感。
但《北宋志传》中的十二寡妇却与《杨家府演义》中不同,不仅姓名有很大出入,而且都是杨延昭一辈及下一辈人。在《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征西营救的是杨文广,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而在《北宋志传》中,十二寡妇征西营救的却是杨宗保,而杨文广当时才十五岁。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正说明十二寡妇的故事是旧有的情节之一,所以两本杨家将小说的编写者都采用来作为压轴的高潮。
那么,为什么会有“十二寡妇征西”故事呢?
在两宋时期、宋代举行社火时,鼓乐齐鸣,歌舞杂戏并举,是民间艺术的大展览,而其中必不可少者,便是名目繁多的舞队,尤以南宋为盛。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平民地位的提高,民间各种民俗活动十分兴盛,社火便是其中繁盛的一种。民间迎神赛会的社火活动是由古代祭祀社神的仪式发展而来,以酬报神灵庇佑人间的五谷丰登。宋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戌日为秋社,城乡在这种日子里要举行祭祀和集体游艺的社火活动,称“春祈秋赛”。社火这种形式又进入到元宵、重午、重九等节日活动中。又扩而大之,则一切神抵生日、民间祭祀,皆可以办社火。
南宋时期的社火舞队的名目如此繁多,但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很少,很多舞队名目我们无从得知。笔者推测,南宋民间社火中有一支“六丁六甲”舞队,由十二位手持兵器的白衣女子组成,而这种阵容来自于南宋宫廷傩仪中女童扮演的“六丁六甲”舞队。
“十二寡妇征西”故事来自于明代社火中的某种舞队,该舞队由十二位手持武器的白衣女子组成。白衣女子对应“寡妇”,手持武器对应“征西”,所以该种舞队被民间艺人编入“杨家将”故事,遂成“十二寡妇征西”的传说。
相关文章
-
西晋“八王之乱”的八个王都是什么关系?哥们?叔侄?爷孙?
-
黄帝是中华民族祖先,为什么他请来女魃,给人间带来旱灾
-
既然答应了,就要履行承诺我的冥妻
-
他曾弈棋“报国”,还与周总理下了一盘“共纾国难”的和棋
-
张国焘叛党投靠国民党阵营 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
为什么说郑成功是日本人?有什么证据可证明他的国籍
-
多铎为何年纪轻轻就死了?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天花)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家(精神派分析创始人)
-
最年轻的开国少将,12岁参加红军,却不幸死于一场车祸
-
纣王被封为什么神:天喜神(负责掌管民间嫁娶喜事)
-
四羊方尊在哪 四羊方尊意义是什么
-
谁才是军神刘伯承心中的最优秀将领?此人当之无愧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宋代改革多亏了他,却被万人指责
-
中国历史上谁在位时间最短 完颜承麟(不足一个时辰)
-
赵姬长相复原图片:善舞容貌绝美(是秦始皇的生母)
-
夔牛再读西游|狮驼岭恐怖真相?大鹏精排行第三,或藏如来一个阴谋!
-
成吉思汗最霸气的一句人生格言,既野蛮又暴力,让世界为之颤栗
-
湖北一盲人在深山“登基称帝”,设立后宫,最终结局如何
-
冒死回国,造福中国航空,他就是中国材料科学之父师昌绪
-
本是同根生,一村住两“孙”
-
天镇龙:山东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9000万年前)
-
早年大义灭亲的王树声,建国后为何三个儿子都成了残疾人
-
千里走单骑是赵子龙吗 千里走单骑的原因是什么
-
一辈子只上了2年班,游山玩水写诗喝酒,李白的钱哪来的
-
对花朵的爱好远超五谷,黄帝时代的奇人檄父上天入地
-
台球皇帝怒斥视觉中国:你不要脸,别拿我的脸赚钱
-
美女拿婆婆给的礼物来鉴宝,称当化妆盒用,专家:你可长点心吧!
-
《长歌行》临近大结局,大boss已现身,最担心的事也要来了!
-
“大器晚成”成语据《老子》考证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