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节日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守住文化根脉,就是守住民族之魂。曾几何时,春节的热闹氛围不仅是孩子最为期盼的时刻,更是大人对辞旧迎新所承载的美好日子的祝愿。而如今,享受山珍海味中却没了满足感,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情感淡漠,灵魂无处安放。因此,应重建节日文化,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增强民族自信。
重建节日文化,需要传承文化精髓,回归本质。在现代快节奏、高速度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人们仿佛心灵无处归依。曾经热闹非凡的传统节日,其人文内涵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春节期间,人们不再像小时候贴门神、祭灶王爷,不再憧憬着去大街上看踩高跷、舞龙舞狮子等各种民俗表演,在这些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活动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同时,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逐渐式微。痛定思痛,传承文化精髓、找到灵魂归依才是最初的选择。在大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也进一步唤醒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记忆:中秋节思乡思亲的乡愁、月宫古老神话的魅力、七夕鹊桥相会的甜蜜等等。挖掘文化内涵,才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丰盈,守望和迎接美好生活。
重建节日文化,需要创新发展方式,营造氛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互联网时代,在技术的赋能下,互联网几乎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场景和功能,新的传播渠道连接经典与大众,让传统文化的扩散及传承方式更加多元。比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系列节目,疫情防控期间的“云”游博物馆,短视频平台上的“让文物活起来”的活动等,都在以更新颖的方式、更权威的解读,既激发了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兴趣,也集思广益凝聚智慧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新时代,我们追求时代的新脚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
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从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里,后人不但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精神画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还能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迷失方向,让前进的脚步更加笃定,让幸福的守望更加自信!
相关文章
-
嘉兴市各中小学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星粉过年了!国行三星GalaxyS10系列OneUI2内测抢先体验
-
唏嘘,国内知名浏览器宣布停更!还涉及这些产品
-
企业微信直播设置
-
今日头条擅用七匹狼商标,七匹狼公司起诉索赔10万
-
AI 创作的东西,到底有没有著作权?
-
为什么微信支付让人觉得更不安全?
-
一代人的启蒙!破解游戏已经走到了尽头
-
小i机器人「12345城市管理」自流程系统
-
智造+V课堂06期预告|干货分享邀您一起探究成车组装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奥秘
-
人生无悔朱啸虎,粗暴三问干嘉伟
-
互联网“996”盛行背后:“年轻人”正在赶走“中年人”
-
a1674是ipad什么型号
-
猪年十大趋势:支付宝用户超微信,京东百度等复苏
-
可惜发得有点迟!6英寸+高通632+1200万双摄,魅族Note8买不买
-
张朝阳:社交是互联网的中原,做狐友是要逐鹿中原
-
特立独行!这款浏览器化繁为简,未来或成最舒服的主流浏览器
-
索尼董事长宣布退休,一文回顾平井一夫时代
-
5G真来了,2019年率先落地上海虹桥火车站
-
微信团队回应翻译失误:引擎训练不够,正紧急修复
-
市值蒸发超1万亿美元后,美股引擎FAANG各自都遭遇了什么?
-
女同性恋约会应用热拉泄露500多万用户数据
-
没想到,沈向洋还是文远知行无人车的早期投资人
-
格力被中移动“取消中标资格”回应有点避重就轻
-
快手“造城”:互联网驱动城市进程的新高峰?
-
续航1000公里的理想智造ONE,现实离理想到底有多远?
-
PlayStore发现SimBad恶意软件,1.5亿Android用户成受害者
-
中科院院士郑建华:大数据安全仍处于积极研究,但不成熟的阶段
-
【虎嗅晚报】小米之家回应取消员工销售提成:报道失实;朋友圈新增“一月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