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战争史料 > \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原标题: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东周时期礼教废弛,这一点从诸侯不尊天子的现象便可见一斑。在读春秋战国史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原本的诸侯先后称王,并使用了天子的礼仪。与此同时,由于各诸侯之间掀起了一阵攀比之风,所以中国贵族的葬仪越来越考究。

以至于,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盗墓贼这一行当也迅速崛起。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很多朋友认为,“盗墓行”的祖师爷是组建了摸金校尉的曹操,实则不然。在礼教废弛的东周时期,就已出现了盗墓活动。毕竟,比起正当的赚钱方式,这种铤而走险的犯罪道路赚钱更快。并且,东周时期的绝大多数诸侯都采用了天子葬式,这也为盗墓行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一般来说,历史上发生过的盗墓事件分为两种情况,即“民盗”与“官盗”:

所谓“官盗”,就是官方(以国家形式)进行的盗墓活动。“官盗”的发起者通常是为了筹措军费,或是为了缓解国家经济危机的状况,所以才会干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勾当。前文中我们提到的“摸金校尉”,就是曹操因筹措军费而组建的盗墓军团。

“民盗”,顾名思义就是民间盗墓贼进行的盗墓活动。近年来,不少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盛行,其中描写的大部分都是“民盗”。注意,不论是“官盗”还是“民盗”,在当今社会都是一种犯罪行为!所以切莫受这些作品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今天我们要讲的历史故事,便是一起史上著名的“官盗”事件。

故事的主人公刘去,是根红苗正的刘汉皇室,拥有极其显赫的身世。可以说,刘去的一生,从来没体会过缺钱的滋味。可是,偏偏这样一位“不差钱”的富二代,竟也像那些亡命之徒一样,迷上了盗墓这种买卖。

刘去这个名字听来比较古怪,其实他的本名叫做刘去疾。刘去疾顾名思义,就是去除病痛。根据史料的记载,刘去疾的父母希望他终生不为病痛所扰,偏偏刘去疾幼年时经常体弱多病。后来算命先生称,之所以刘去疾经常患病,就是因为他名字里有个“疾”字,所以便拿掉了这个字。

因为幼年时期受过刺激,所以刘去的心理状态并不健康。成年后的刘去,性格极其孤僻,且喜怒无常,经常干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蠢事。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此人极有可能有精神分裂症。随着刘去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竟对盗墓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在汉朝时期,“官盗”行为发生的频率较低。毕竟,在盛世之中,很少会发生国家性质的盗墓事件。然而,刘去这个怪胎竟为了盗墓的刺激感,召集了一群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每天进行着这种丧尽天良的勾当。在刘去的封地内,大大小小的贵族墓葬都被刘去光顾个遍。

对于刘去而言,最重要的是盗墓这件事本身,而不是墓葬中有价值的随葬品。毕竟刘去是贵族出身,他所见的文物古董数不胜数,墓里再有价值的宝贝也不足为奇。刘去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寻找墓葬中陪葬的美酒。从现代考古人员发现的古代陪葬酒上我们就能看出,这些封存在墓葬中的美酒别有一番风味,所以倒不难理解刘去偏爱陪葬酒的嗜好。

不过,刘去的另一个癖好就让人匪夷所思了。他每盗一座天子墓穴,便会在墓穴中待上一夜,与墓主人的嫔妃同床共枕。据刘去本人所言,这样会让他产生一种当皇帝的错觉,颇有成就感。显然,刘去是刘汉宗室里为数不多的心理变态,他身边的人亦难逃其荼毒。以至于,刘去听信了别人的谗言,竟一连烹杀十多名宫女。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刘去虽然热衷于盗墓这种可耻的行当,并能从中体会到不少乐趣,但是在盗墓过程中,也有让他感到恐怖甚至让他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根据《太平广记》所载,刘去在盗魏王的儿子且渠的墓时,发现墓既浅又窄也没有棺材,只有一张石床。石床宽六尺,长一丈,除此之外还有一面石屏风。床下全都是云母。床上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全都二十来岁。两具尸体头朝东裸身躺卧,没有盖被和穿衣服。他们皮肤的颜色像活人一样,鬓发、牙齿和手指也看不出同活人有什么差异。广川王非常恐惧,不敢触动他们,慌忙退了出去,并按照当初的模样将墓穴掩盖。

后来,因为刘去的残暴行为被揭发,朝野哗然。汉宣帝为了惩戒残暴的刘去,革除了他广川王的爵位,将其贬为庶民,流放到竹山县了却残生。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过惯了我行我素生活的刘去,怎能忍受这种落差?

在前往流放地的过程中,刘去难忍心中的屈辱,选择自尽了结生命。虽然这位盗墓王一命呜呼,但他却掀起了一阵贵族盗墓的风潮。

自刘去之后,时有贵族进行官盗活动。

不论是东汉时期的曹操,还是近代的孙殿英,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刘去的影响。虽然刘去之前亦存在官盗行为,但称刘去开启了官盗之风毫不为过。

参考资料:

【《太平广记》、《西京杂记》、《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