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印记|农讲所:中国农民运动精英的“摇篮”
红色的印记
广州是一座孕育英雄的城市,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广州在中共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创下了党史上许多的“第一”和“首次”,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历史遗址。广州市地名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特别推出广州地名文化学生读本《名在花城》系列之二——《红色的印记》。欢迎各位青少年学生跟着我们专栏的推荐,更好地识历史、知来路、守初心、启新程。
位于越秀区中山四路的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应该不陌生,许多人的周末和假期时光都会在这里度过。但大家有留意过图书馆一旁的那幢建筑吗?有同学会说,我知道,那是农讲所。也有同学说,不对,那叫番禺学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幢有着 600多年历史的建筑前世今生都与“学习”有关。在明清时期,这里是广州地区的最高学府,儒生们在此学习,参加科举求取仕途;在20世纪20年代,这里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为以后的农民运动、武装起义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在21世纪,作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它担负着教化育人的新使命。
明清:祭孔子、教儒生的最高学府
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明伦堂、光霁堂……这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砖木结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这里的建筑数量比现在更多,整体规模也更宏大。明代这里叫“孔庙”, 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清代改名为“番禺学宫”,是广州的最高学府,儒生们从这里踏上漫漫科举之路。
近代:培养文武双全的农民运动干部
这幢建筑最令世人瞩目的是20世纪20年代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身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让我们循着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毛泽东在广州的足迹来重温那一段历史。
20世纪20年代,广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主要城市,毛泽东曾3次到广州开展革命运动,分别出席了1923年的中共三大和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这两场重要会议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彼时,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开展全国农民运动,1924年,一所唤起农民觉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应运而生,它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办,主要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办学宗旨,它就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举办了6届,均由共产党人担任主持人,教员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学员也大都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进步青年。其中,第六届从1926年5月到9月,由毛泽东任主任,校址就设在番禺学宫。这届学员最多,共有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327人。
农讲所实行完全军事化管理,注重严格的军事训练。全体学员编为一个总队,下分为2个中队、6个分队。每天,学员们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起床,5分钟内要穿好军装,打好绑腿,背着步枪到操场上出操,学习射击、刺杀和各种战术动作。他们还会到市郊石井广东兵工厂进行实弹射击,并在黄花岗进行军事演习。
学员的学习任务并不轻松,需要在4个月内掌握25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课程知识。毛泽东除主持管理工作外,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等课程,周恩来、彭湃、林伯渠、萧楚女、恽代英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也担任授课教员。
油画作品《毛泽东给农民运动骨干讲课》就再现了课堂场景:在讲台上讲课的毛泽东激情昂扬,讲台下的学员全神贯注。毛泽东授课时不拘泥于教材,师范学校出身的他善于把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讲解中国社会各阶层时,他通过在宝塔形结构图中罗列出各个阶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把“压在工农劳苦大众身上的几座大山”表现出来。
农讲所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员们有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到曲江县(今韶关)、海丰县参加农民运动实习,参加广东各界援助英国工人罢工斗争大会等。教员们还按省份成立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每周组织学员就农村的实际问题展开研讨。
学习4个月后,第六届共有318名学员正式毕业,根据原定计划,所有学员都回到原籍从事革命工作,组织发动当地农民运动。
农讲所学员后来成为中国农民运动、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队伍中,都有农讲所师生的身影。
现代:红色革命精神熠熠生辉
到了21世纪,农讲所有了新名称——毛泽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有了新标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了新使命——不仅是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入学开笔礼活动主会场,还是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
如今,这幢老建筑恢复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布置,两侧原学员宿舍被辟为历史陈列展厅。毛泽东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全国仅存两枚的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证章,周恩来亲笔手书的纪念馆馆名……一件件珍贵文物静静地讲述着百年来的峥嵘故事。
每天来农讲所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这座“革命的摇篮”所代表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激励着人们继承革命先辈的精神,承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本文出自广州地名文化学生读本:
《名在花城系列之二——红色的印记》
相关文章
-
大军阀张作霖给落马皇帝溥仪磕头历史档案解密
-
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竟然死在妻子绣花针之下
-
范仲淹搞新政,宋仁宗为何扛不住压力认输?有项措施要刨权贵的根
-
从东魏公主沦为家伎,后成权臣宠妾又被封公主,结局留下未解之谜
-
中国两千年的版图变化有多大?清朝还曾拒绝菲律宾的加入?
-
李世民是哪里人
-
周恩来:中共开创人民战争的先驱
-
揭秘: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与“偏房”共天下?权力被谁“分寄
-
她因保护毛主席被迫出家为尼,28年后毛主席要留她住在北京
-
奇怪!中国好像没有尊贵的姓氏……
-
小型植食恐龙:工部龙 体长仅1.5米(非常适合奔跑)
-
她们三位虽不是皇后,但身份地位却等同于皇后,且都深受皇帝宠爱
-
萨尔塔龙: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13米重8吨/防御力强)
-
难怪要打死六耳猕猴,原来猴哥发现了如来的秘密,只为和如来摊牌
-
普尔塔龙:全球第三大恐龙(长40米/诞生于7000万年前)
-
清朝皇室有多少爵位?亲王比贝勒高多少级?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23日
-
梁山之外的五个江湖高手:李逵可能打赢一个,武松只能打赢三个?
-
历史上凶残却悲剧的武将排行:项羽屈居第二,岳飞排第四!
-
杨姓历史名人有哪些
-
草船借箭是真的吗 草船借箭主人公是谁
-
荷兰侵占台湾的原因竟然是汉人引路!
-
马寅初的精神风骨
-
汉朝巫蛊之祸的经过:解读汉武帝的昏庸晚年生活
-
三国赵云怎么去世的 三国赵云一共做出了哪些贡献
-
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一年最热时刻来临(每年的7月22-24日)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草编
-
纪念湘江战役胜利85周年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帕克氏龙:阿根廷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65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