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家属为什么都要穿丧服,并非迷信,而是出于科学考虑
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界不可逆转的一条规则,当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丧事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而家属在他们离世之后,就举办了葬礼,让他们以体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中国民间有一条葬礼习俗,人死后要穿上寿衣,寿衣是指着给亡人穿戴的衣服,寿衣有着健康长寿,为后世子孙添福的意思,而家属也需要穿丧服,很多人认为寿衣和丧服都是封建迷信。
因为古人对于鬼神有着某种禁忌,丧服可以迷惑鬼神,其实这么做并非是纯粹的封建迷信,而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至于为什么穿丧服,跟古代体制是有着联系的,而且牵扯非常多的,最早的源头还得在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一个历史文化大过渡时期。
周公制礼代表着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而丧服最早出现在《书·康王之诰》,西周成王去世之后,子康继位,在即位典礼上,康王先是穿着帝王的服饰,登基之后,又换上了丧服,按照制度为父亲服丧。
其实西周的服丧制度已经逐渐成熟,这也意味着,丧服来源更早时期,唐代经学家在《仪礼·丧服》中认为,“唐虞之日,淳朴渐亏,虽行心丧,更以三年为限”,“三王以降,浇伪渐起,故制丧服,以表哀情”。
古人认为丧服最早出自唐虞时期,但现在并没有出土任何虞朝的文物和相关记载,所有虞朝目前来讲是存在与传说当中,但西周丧服已经成文,西周的丧服其实是帝王用来分别亲疏关系的。
众所周知,夏商周是从禅让制转变到世袭制,能够穿戴丧服的人都是帝王的家属,跟帝王最亲的人,就可以负责哭丧之类的习俗,其实这也是强调等级层次开始改革,在西周时期关于丧服制度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
春秋时丧服就跟宗法制度密不可分,《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就是根据死者家属地位不同来穿戴,每一种丧服都有着特定的服丧规定。
发展到现在,丧服已经基本统一,丧服的意义也逐渐演变成主要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而丧服还有一个科学考虑,那就是穿戴丧服的人都是家属,有些前来参加葬礼的人,并不认识家属,而他们就通过丧服来认人,这样也就不会说错话了。
相关文章
-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自尽而亡(四点原因导致)
-
在清朝的残暴统治下,为啥我国人口却翻着翻儿暴涨呢?
-
16岁成许世友部下,13年后许世友请他当副手,他选择从师长干起
-
这个国家领土近印度三倍,人口超过2亿,但存在感却超低
-
这样去念佛,即使堕于恶道也能往生西方
-
他是三野十一个司令之一,授衔时只有他是少将,找人求情也白搭
-
古代打仗,士兵明知道伤亡率最高,为啥愿意站第一排?原因很简单
-
全是石头的世界文明地是哪里 这个文明为什么都是石头
-
蒙古与十字军的决战胜利了吗 蒙古军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
【党史学习教育】25048,为什么在这里?
-
胜王龙:印度大型恐龙(长6.5米/眼睛上长角冠)
-
细数历史中那些嫁不出去的公主
-
古代帝王为什么多患有精神疾病?
-
鸵鸟龙:蒙古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5米/类似鸵鸟的恐龙)
-
历史上真的有虞姬这个人吗?虞姬是怎么死的?
-
古代日本有帝王和皇宫,为啥却没有太监?
-
先秦时期把门客、秘书称为宦官,他们又是如何变成太监的?
-
历史上的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有争议(建立了冉魏)
-
他是新四军师长,因一场意外车祸缺席了三年解放战争,仍授上将
-
河北老农猪圈神秘丢猪,老农无奈报警,专家赶到后却乐开了花
-
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
-
爆笑鬼谷 | 巧解嫌隙的翟方进
-
展现千年科举历史的广东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开馆
-
火盗龙:欧洲小型驰龙科恐龙(仅2.5米长/长有镰刀爪)
-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更羸(战国时期魏国大臣)
-
瞎子阿炳在1950年上吊自杀的内幕……
-
评军衔,毛泽东对此人破例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
历史上公认的四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汉朝/罗马帝国
-
为何说李应最后悔上梁山?付出万贯家财,却没有一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