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
每一个从60年代走过的人都无法不记得才旦卓玛,因为她的歌声就像是那个时代的血液,流淌在时代的脉搏里,也牢牢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为人民讴歌一辈子。
1937年,才旦卓玛出生在西藏日喀则一个农奴家庭。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来到日喀则,爱唱歌的才旦卓玛,命运随之发生改变。
1958年,她加入文工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不久,她被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录取,师从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
《翻身农奴把歌唱》是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曲目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歌创作于1961年;是大型彩色纪录片《今日西藏》主题歌,由阎飞作曲,李坤作词,经才旦卓玛声情并茂的演唱后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至今仍是大家争相传唱。
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上演,才旦卓玛参加演出并演唱了《毛主席的光辉》。这一唱,让全国的观众认识了她,从而让她登上了历史舞台。苦难的生活经历,使才旦卓玛有更富于常人的生活感受。
才旦卓玛的演唱,高亢、明亮、婉转、动情,《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她的代表曲目,久唱不衰。1993 年,正是由于此歌,她的唱片销量在我国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北京的金山上》更是广为传唱,而且歌曲富于舞蹈性。
虽然才旦卓玛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她还是选择回到西藏没有留在北京或者是上海。对于当初的选择,才旦卓玛说自己从来没有为此后悔过。
《唱支山歌给党听》,才旦卓玛真诚地说:“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
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在这次高潮中产生的一首优秀歌曲。它的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是雷锋从报上摘记的一首诗,作者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晓舟(笔名蕉萍)。作曲家朱践耳将其谱成山歌风味的独唱曲,作为故事片《雷锋》的插曲,由胡松华首唱。
红色影响:这是一首深情——悲怆——激昂的“三部曲”式歌曲,情感诉求十分强烈,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经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再度演绎,很快流传全国,几十年久唱不衰。
回忆最早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的情景,才旦卓玛真诚地说:“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
当时的唱这首歌的是任桂珍。
一天,才旦卓玛在校园的广播中听到这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一字字一句句,分明唱出了才旦卓玛做为翻身解放的农奴女儿的心声,她看到过农奴的辛酸生活,目睹了农奴翻身做主的幸福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一股歌唱的激情在她胸中迸发,她找到王品素,要求唱这首歌。王品素担心才旦卓玛因此丢掉自己的风格。便说:“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唱这歌能行吗?不要丢了风格。”才旦卓玛急得快要落泪:“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 ”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连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为什么要唱一首汉语创作的歌曲,但是老师懂得她的心思。王品素费了不少周折给才旦卓玛找到了曲谱,又一字一句地给她抠汉语歌词,还请到了这首歌的作曲朱践耳老师来听才旦卓玛的演唱。
结果朱践耳和王品素一样被才旦卓玛打动了,他们感觉到了,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心灵深处的歌唱。到了给学院汇报演出时,才旦卓玛的演唱一鸣惊人。后来,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顿时传遍大江南北,才旦卓玛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
其实,许多人唱过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但是,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
媒体采访才旦卓玛时,她说:“我从一个贫苦的农奴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新西藏的主人,《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得就是自己的经历。这当然要感恩。党又把我这样的民歌手送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使我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这又要感恩。”
才旦卓玛感恩的方式很具体,一是热情地讴歌新西藏和毛主席共产党。二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提携藏族的青年歌手。央宗卓玛、索朗旺姆、泽旺多吉、扎西顿珠、才旦多吉等众藏歌手的成长都得到过才旦卓玛指点和帮助。
才旦卓玛唱歌的张力有多大?
才旦卓玛讲:“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为上万名观众唱歌,由于场子太大,用了音乐设备。我正演唱,突然停电了,我就继续唱,我的歌声照样传遍了整个人民大会堂。”
高原上的藏族人,一般到六七十岁就不太出远门了。可耄耋之年的才旦卓玛,则愈发神采奕奕,一直歌唱在舞台上。
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玛今年87岁了,还能上台唱歌,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当评委。
她为什么高寿呢?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的才旦卓玛,其歌声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情”字:饱蘸深情,热情洋溢,声情并茂。
有这样的梦想,才使得才旦卓玛勤而行之,每天曲不离口,诲人不倦,这是一种最积极的养生方法。
相关文章
-
瓷器中的“真贵族”看看这些天价元明清官窑瓷器
-
这个主题巡展正式启动!展览将延续至明年3月→
-
[图文]美军测试面包大小新导弹可装备无人飞机
-
纳粹折磨犹太裔人的真实景象:罗兹集中营的生活,现场满目离殇
-
隐藏了12年后,暗剑无人机亮相,美国人抽丝剥茧给出了最新解读
-
史上最大的“盗窃犯”,将中国一宝物窃取,每年赚走近25亿
-
二战后期,为何苏联士兵越打越多,而德国士兵越打越少?
-
二战时,托卜鲁克之战为什么是隆美尔的巅峰战役?
-
江西吉水发现一处史前遗址,距今约5000年
-
日俄战争时的铁岭,原是俄军先占领的营房被日军炮火摧毁了
-
在美国蹲17年监狱再去法国坐牢,这位总统引渡回国后软禁至老死
-
圣彼得堡一个小岛,为何成了俄罗斯在芬兰湾的要地?
-
美国西部第一快枪手:正面单挑杀百人,第一次背对大门坐就死了
-
美军地面部队,被塔利班打得落花流水
-
罗马巨头克拉苏:何以消灭斯巴达克斯起义?又败给帕提亚骑兵?
-
原本强盛稳定的吴越国 为何没有任何抵抗就投降北宋?
-
为什么日本施行锁国政策后还与荷兰保持了几百年联系?
-
东方漫行者:拉尔夫-菲奇与英国历史上的首次亚洲探索之旅
-
就算是《觉醒年代》这样的“神仙剧”,也要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况!
-
日本人为何最喜欢蒙古?除了认为成吉思汗是日本人,还有这个横纲
-
二战战犯坚持要去前线,结果座机被美军击毁,死后传出一条怪消息
-
非洲黑奴的挑选也有要求,除长相过关之外,身体还要达到这项标准
-
好好的高富帅不当,慕容复为什么非得复兴大燕国?
-
《亮剑》李云龙曾被3个女人救过命,尤其是第3个最让人佩服!
-
二战中最惨烈的一仗,日军被歼灭十万人,双方总司令都战死
-
[多图]希特勒最后3年的私人女秘书
-
亚洲与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能不能修建洲际隧道?
-
希特勒最后的疯狂 拼光家底令美国胆寒
-
山东4个“人”字形市,临沂面积未来会被东营超过,有黄河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