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建设“海铃计划”迎来新进展
图说:“海铃计划”探路者项目团队旨在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摄
宇宙射线在星际传播受磁场作用发生方向偏转,其源头至今仍是个谜。而由宇宙射线反应而产生的中微子一旦被探测到,就能追根溯源,因此可通过探测高能天体中微子源来一锤定音地解答宇宙射线起源的百年谜题。对于这一谜题,中国已开启从深海向宇宙的仰望,计划在南海建设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
记者今天从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获悉,近日,旨在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的“海铃计划”探路者项目团队完成各项预定海试任务并安全抵沪,为后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海铃计划”通过捕捉高能天体中微子来探索极端宇宙,构建我国完备的多信使天文网,推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海洋地理、海洋生物等前沿交叉研究,具备孕育多项原创科学发现的重大潜力。
当下,欧美都在以10倍灵敏度为目标积极筹建性能大大优化的二代中微子望远镜,预期在2030年前后建成,届时中微子天文学领域或实现重大突破。“海铃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牵头开展,项目组组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景益鹏,首席科学家为李政道学者徐东莲,并邀请在科学与工程各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两院院士与顶尖科学家担任项目顾问,集合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天文、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材料、电子信息等学科的前沿研究优势和雄厚的工程能力,并集合了其他兄弟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多股科研力量。
中微子天文学的思想起源于1960年马可夫提出的在深海或湖里建造切伦科夫光探测元件阵列的建议。目前在地中海的 Antares/KM3NeT和在贝加尔湖的 Baikal/GVD项目均在策划中,但在海水中建设中微子望远镜难度较高,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中微子望远镜冰立方(IceCube),于2010年在2500米深南极冰层中建成,是世界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
2013年,冰立方首次探测到一个来自地外的弥散高能中微子流,叩开了高能中微子天文学的大门。然而,这个中微子流既没有集聚迹象,也没明确地指回任何已知的天体源,这说明地球附近的宇宙中并不存在强烈辐射高能中微子的天体源。若要有效地寻找高能中微子的天体源,仍需提升下一代中微子望远镜的探测灵敏度。
随着地球自转,位于南海的“海铃”将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建成后能够“看到”银河中心,真正实现全灵敏巡天。
徐东莲介绍,“海铃”线缆安放抗高压光学球舱,保持在深海高水压的环境中工作;每个球舱涵盖几十个光电探测器,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格点阵列。目前团队已在多领域实现突破,包括新型光学模块,能够比目前设备能力提升50-100%能力,初步模拟成果已于今年七月在国际宇宙射线大会发表。 “‘冰立方’的体积为1立方公里,我们将建设的‘海铃’将要比冰立方大10倍,要看宇宙中的‘怪兽’——超高能中微子。要看宇宙中的‘怪兽’——超高能中微子。”而相比江门建设的探测器,“海铃”瞄准的是能级更高的中微子。徐东莲做出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江门探测器需要编制一张精细网格的大网,以便能捕捉大海中的磷虾;而‘海铃’则需要编织一张捕捉鲸鱼的专网。”
在深海仰望宇宙,可以屏蔽大气纷繁的干扰。但是在深海建设巨大的探测器,还需要寻找干净、发光浮游生物少、海底宽阔平坦、洋流平稳的海域。此次海设是为了安装“探路”线缆,探测海水光学、深海洋流、海底地理等特征,航次由上海交大李政道学者徐东莲担任首席科学家,海洋工程学者田新亮担任领队,共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三十余位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据了解,“海铃探路者”海试团队在预定海域布放数套自研的实验仪器,原位采集到3500米海深的超过1TB的珍贵数据,还针对全水深海水相关性质进行扫描、检测。经初步分析,验证了预选海域作为中微子望远镜候选台址的可行性。此外,团队还成功布放了一套可长期监测海底流场、生物活动、沉积物及检验望远镜元器件的潜标,为后续望远镜阵列的设计和长期运维提供依据。
田新亮介绍,“海铃”将占据相当于一百万个北京水立方水体级别,将成为最大规模人造海洋结构物。他说:“我们面临跨学科复杂难题,但是我们汇集了多学科的团队,科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延伸阅读]
中微子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粒子。它不带电且与物质相互作用极弱,如幽灵一般,极难被捕捉。中微子在1930年首次被理论预言,但直到1956年才被实验观测到。它们充满神秘,科学家们对其性质的研究已多次刷新我们对基本物理规律的认知,并获得过四次诺贝尔奖的青睐。目前已知存在的中微子有三种类型,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由于量子效应,它们在时空传播过程中可相互转换,类似于川剧的变脸表演,在时空转变的刹那就能换了模样,这就是著名的中微子振荡现象。通过建造不同的探测器来研究中微子的振荡行为,人类得以部分窥见宇宙物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但中微子本身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如中微子的绝对质量为几何,它们是否为自身的反粒子等。对中微子更深入的探究,或再次颠覆我们对基本物理规律的认知。
宇宙中产生中微子的源头有很多,如宇宙大爆炸、超新星爆发、双中子星并合、黑洞爆发等极端的天体物理过程;如果暗物质是基本粒子,也可能通过相互湮灭或自发衰变产生中微子。由于其幽灵般的特性,中微子穿透力极强,可轻松逃逸极端、致密的天体环境,携带着其中剧烈的物理过程信息,是研究极端宇宙的理想信使。早在1912年,物理学家就发现地球大气持续地经受太空高能离子(又名“宇宙射线”)的轰击,并催生大量能到达地面的次级辐射,或与地球的生命起源演化息息相关。
徐东莲曾在冰立方合作组中学习、工作多年,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微子天文学领域的青年学者。通过在国际大合作组的日积月累,她逐步萌发了一个“梦想”——由中国主导在南海海域建设中微子望远镜。2018年9月,徐东莲回国加盟李政道研究所,同年11月她“中微子天文学的研究”项目获得了“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专项”支持,主要开展中微子望远镜的选址和探测器原型样机研发,她在国际合作组时的“梦想”逐渐被描绘成一张令人振奋的蓝图,也吸引了来自上海交大和其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2020年8月徐东莲代表“海铃计划”团队,在全国高能物理发展战略研讨会(青岛)上做大会邀请报告,正式提出了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的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记者 易蓉)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
-
盘点十大神秘外星人之谜,解剖外星人影片引起轰动
-
珠峰为什么不能过夜?低压暴雪瞬间霜冻(200具尸体地标)
-
起泡胶捏起来没有声音怎么办 怎样才能让起泡胶有声音
-
打造专业动图媒体平台,动图宇宙获5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
-
故宫为什么不开放西六宫?难道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
什么是硅基生命 硅基生命为什么会永生
-
人类从何而来,人类根本不是进化来的(被外星人流放地球)
-
上海大宁外星人旗舰店,上网课看的不流畅,不清晰?它来了
-
见过NASA认证的内存条吗?来自法国的厂商最近公布了旗下新品
-
埃赫那吞是外星人吗?为什么埃赫那吞长得很像外星人
-
宇宙三大空洞是哪些 黑洞是宇宙之中一个无止境的洞
-
外星人到底在哪里?这三点让人绝望,我们或永远找不到外星人
-
光速是第几宇宙速度?接近光速就能飞离宇宙吗
-
雄黄可以治疗狐臭吗?雄黄的功效与禁忌有哪些
-
鉴江的源头在哪里 它是广东省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广)
-
万历皇帝腿是怎么瘸的 万历皇帝不上朝原因是因为腿疾?
-
彩虹水母发出绚丽的光 非常漂亮还不会蜇人
-
神秘托索湖畔金字塔之谜,竟是外星人遗址(自然形成铁管)
-
海王星是气态行星吗,是(没有陆地/由氢气氦气构成)
-
仙女座Mythi揭秘外星人超级技术的细节(一)
-
美国宣布不再登月,中国也不再登月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青菜嘌呤高吗 不高(嘌呤可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
-
cqe什么意思 cqe的发展现状如何(质量鉴定工程师)
-
核动力井盖,最靠谱的反外星文明武器?
-
南极冰下,发现500米长的神秘“宇宙飞船”!是外星人基地吗
-
《超体》影评大脑被开发到极致后真的能获得神一般的超能力吗?
-
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几款概念机带你领略设计师眼中手机的模样,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
张晨光与燃烧小宇宙达成战略合作,老戏骨渴望科技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