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邓小平16岁远赴法国,遇到影响一生的兄长图片
《赤光》杂志创办于巴黎的一间斗室
两位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
在这里结为至交
↓↓↓
在一份出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
《赤光》杂志上
我们看到了署名为“希贤”的文章
而“希贤”正是邓小平的曾用名
1920年9月
邓小平和80多名学生一起
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当时他刚满16岁
在同学中年龄最小
与众多爱国青年一样
邓小平急切地想去强大的西方国家看看
学些本领,回来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
然而,他仅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
就因无力支付学校费用失学了
为了重返校园
邓小平来到钢铁厂做工
当时不满18岁的他
只能拿到最低的学徒工资
四年多的勤工生活
不但没能换回他进校门的机会
反而让他时常陷入失业、饥饿的困境
工人阶级受压迫、遭剥削的残酷现实
让他深刻认识到了
资本主义的黑暗面
救亡图存的路在哪里
邓小平重新开始了思索
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做工
成为邓小平法国生活的转折点
受进步工友的影响
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等刊物
加上勤工生活的磨难
他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3年,18岁的邓小平
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成为最年轻的成员
在长他6岁的周恩来直接领导下
邓小平在《赤光》的阵地上
传播共产主义、团结旅欧青年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展开斗争
那时一下工,他就赶到编辑部
接过周恩来写好的文章
刻写、油印、装订
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一起打地铺
在同事们眼中
邓小平对《赤光》有着巨大热情
他经手的刊物
字体隽秀、装订简雅
大家都称他为“油印博士”
这里成了邓小平一生革命生涯的开端
1926年,21岁的邓小平离开法国
再次踏上留学之路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苏联
救亡图存的路要怎么走
5年多的留法生活
让邓小平有了清楚的方向
从巴黎 戈德弗鲁瓦大街17号的
《赤光》编辑部里走出的那位
个子不高、满脸稚气的中国青年
此时已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责任编辑:曹璇月
校 对:江 超 陈 萌
审 核:余 珺
监 制:黄 胜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退伍军人颁发的光荣牌有什么用途?对老兵来说意义非凡
-
[图文]罕见的解放初广州陆海空三军女战士合影照
-
饥荒时百姓吃不上饭,河里有鱼虾,为啥宁愿啃树皮也不下河抓鱼?
-
9102年了,赵立新们为什么还会有汪精卫式疑问?
-
江苏省一县级市,人口超80万,名字和秦始皇有关!
-
被称为“最残忍的黑帮”,但其“大哥”被捕时却“湿”了裤子
-
[图文]日本计划拨款85亿研制“真宗”隐形战斗机
-
为什么德云社走了那么多人?这可能跟德云社的规矩太苛刻有关
-
好好的高富帅不当,慕容复为什么非得复兴大燕国?
-
印尼发现4.4万年前壁画 或为最古老叙事性壁画
-
70岁曹杨一村“脱胎换骨”:居民回搬“喜提”新生活
-
中美北部湾空战 美机导弹自摆乌龙
-
如果换苏联去打马岛战争 他们能行吗?
-
二战中被德军包围三年的城市保卫战,一百五十万人死亡
-
黑人身体那么强壮,古代为何没出现强大的黑人帝国?原因有两点
-
这个美女如云的国家实施一夫多妻制度,男人要求撤销遭女人反对
-
赤道几内亚和加蓬为何争夺一个小岛?
-
百名民警讲英烈故事:永远的丰碑——杨子荣
-
日军别动队百余人围攻八路军总部 搜集情报和破坏
-
中国网吧变迁史,里面藏有一代人的青春!
-
百部经典影片,献礼建党百年:10月展映片单预览
-
日本如果再次重用这个人,抗战用不了14年,3年就结束,日本必败
-
《知否》原著:如兰为爱赴死到心死的转变,写尽了婚姻的弯弯绕
-
放牛娃发现日军的宝藏,13辆卡车才拉完!专家:幸亏发现及时
-
日军“轰炸之王”为何跟中国稻田过不去?死前非要撞稻田“自爆”
-
民国才子李叔同,遭遇“伤情”选择出家,后世如何对他感念至今?
-
日本女子参战简明史:能甩男军官耳光的,只在一个地方出现
-
土库曼斯坦为何是个永久中立国?
-
此人是越南国会副主席,在1979年为了正义冒险投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