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物新生创新厚培文化沃土
文物是缄默的文化,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文物保护理念日益勃兴,环境监测、3D打印、三维扫描建模等科学技术为文物重现增效,为文物新生赋能。
高新技术全方位守护文物挖掘。今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引起全世界瞩目。三星堆自1929年被发现,1934年首次小范围发掘了三星堆遗址,此后在八十多年当中陆续进行了十多次挖掘,彼时科学技术限制了考古学家的挖掘工作,而今,恒温恒湿玻璃方舱、3D打印的文物“防护服”、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三星堆在高科技的守护下得到最大化的发掘和保护。其中多项“高科技武器”都是首次使用。从技术层面来看,可以说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科技含量最高的考古。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才让蒙尘、破损的三星堆重新焕发出流光溢彩、耀眼夺目的光辉。
科技创新多领域助力文物保护。文物被埋藏在地底下,千年以来的地质运动、空气和水分的化学作用,往往会有锈蚀、斑驳、断裂。3D打印技术的诞生保护了文物在提取过程中的完整性。在三星堆挖掘工作中,当工作人员在挖掘一座高达70厘米的大口尊时,先使用3D扫描仪搜集器物形态数据,然后3D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再用石膏模型制作了严丝合缝、保护性强的硅胶保护套,以套箱的方式提取文物。最后,通过启用专门的起重机,将整个方口尊加上内外的泥土等重达1000多斤的箱子平稳吊出祭祀坑。数字化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精美绝伦但又脆弱,游客的众多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致使壁画黯然失色、甚至剥脱。“数字敦煌”资源库的建立解了此燃眉之急。文物信息的数据化,让文物的信息得以永久性保存,让子孙后代永续利用,更让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利用鼠标就能体验近在咫尺的石窟文化艺术。
科技变革多智慧弘扬文物文化。科学技术的创新让文物得到了有效的挖掘与保护,科技的变革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人民的生活按下暂停键,物质世界的停摆并没有阻拦我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脚步。全国多家博物馆开启了“云展览”模式,吸引了超过50亿人次观览。借助5G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在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让人们在这特殊的假期细心驻足观看、体会老祖宗留给世人无价的精神财富。智慧博物馆的诞生,让远在海外的游子通过手机构架从古到今的桥梁,不仅慰藉对故土文明的思念,更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播外邦,让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照亮世界发展之路。
(溧阳市商务局 史超)
相关文章
-
世界古代第一猛将是谁 他为什么被称为第一猛将
-
马超后人成为亚美尼亚的王室是真的吗 这与马抗什么关系
-
以色列被亚述所灭的原因 以色列为什么会被灭掉
-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的四次历险
-
党史小知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部编版八上第9课对外开放
-
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
-
开国上将韩先楚夫人刘芷逝世,享年99岁
-
魏丑夫强迫芈月行房是真的吗
-
刘伯承问皮定均来的路上看到什么,他回答说没,刘伯承说回去再看
-
中国当代“教父”——土皇帝禹作敏的江湖路
-
陶铸是怎样成为“第四号人物”的?
-
本来分餐制才是古代主流的餐饮方式,为何后来被合餐制所取代
-
杨家将的事迹广为人知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
【厉害】这位耒阳人是毛主席的爱将,在红军中曾与林彪齐名
-
古代人都吃什么水果?原来这些水果早就出现了
-
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人物形象:生男性/旦女性(末生合并)
-
【党史学习教育】25048,为什么在这里?
-
不忘历史奋力前行
-
从许世友到天宝,毛泽东给五个人改过名字
-
慈禧的获宠之路 看看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天子咸丰帝
-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航程
-
帝王为什么封禅?
-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有否跟胡蝶跳舞?张学良在干什么
-
揭秘: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为何没成为皇后
-
李克农最愧疚的事,特务是如何在毛泽东住处放置了炸弹
-
找樂:《蒙元,一个帽子横行的时代》
-
谜案重重的王陵:神秘的罗布泊,发现了埋有上千口棺材的墓葬!
-
【爱国情奋斗者】为教育“图志”为边疆奉献——追记优秀知识分子典型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