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娱乐八卦 > \

王嘉尔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风花雪月”风格歌词写不出来,把心里想的写出来就够了

原标题:王嘉尔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风花雪月”风格歌词写不出来,把心里想的写出来就够了

【环球时报记者 周洋】“有很多朋友不认识我,也有朋友是通过节目认识我——‘他是个歌手啊’,好像会跳点舞、唱些歌,蛮有趣的一个明星……”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王嘉尔对“观众眼中的自己”有着这样的认知。出生于中国香港、拿过击剑全国冠军和亚洲冠军,20岁在海外出道开启演艺生涯,回国创建自己的品牌和音乐团队……还有两个月即将过28岁生日的王嘉尔,想让外界了解更真实的自己,以及他所理解的中国音乐。

王嘉尔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风花雪月”风格歌词写不出来,把心里想的写出来就够了

本月11日,王嘉尔推出的全新中文同名单曲《王嘉尔》,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没想那么多的我放下了一切走出家门”“不舍得的爸妈也开始了帮我收拾衣服”“想吃家乡菜的时候打听到一个地方叫作建大地铁2号线的出口”……这样的歌词内容用时下年轻人的话来评价,“这很Real(真实)”。王嘉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种“风花雪月”风格的歌词自己写不出来,“那也不像我。我会把自己心里想的、想说的直接写出来,我觉得这就够了”。

谈到音乐,王嘉尔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分享”。对于如何吸收国外文化元素并融入到我们中国的作品中,王嘉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比起吸收,其实所有内容都已存在,“只是可能没有太多人在做”。他认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说远也远”,互相之间也有些刻板印象;但“说近也近”,因为有了网络,“对于西方来说,我们的很多东西他们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没接触过。我很乐意去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也想把我们的文化分享给对方,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真实的故事和经历”。

在王嘉尔看来,中国音乐及文化作品向海外输出的过程中,并不会被“标签化”“刻板化”,“时代一直在变。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人和作品,是很多元化的。艺术类的东西不是靠方程式去计算出来的。比如说,华语歌坛的作品就应该是怎样怎样,这不一定,可以很天马行空,不要框死自己。”他也谈到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具体的元素来展现东方文化,“可以是一些很小的元素,比如我们吃的是什么——有些人可能就不知道茶餐厅,甚至是里面卖的饮料。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内容分享出去,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歌手、音乐人、TEAM WANG主理人、设计师、创意总监和MV导演”,对于王嘉尔来说,这么多身份其实只是个称谓,他并不会太在意。他最看重的还是作品中的创新和创意,“无论是设计也好,写剧本、做音乐也好,核心都是创作”。这些身份也没有所谓的排序和侧重,“还是要靠作品说话”。此次单曲,王嘉尔和曾打造过众多经典华语音乐作品的前辈陈泽杉合作,至于下一个音乐作品,“可能是讲爱情故事吧,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

“剑客”,是王嘉尔另一个身份。当歌手之前,王嘉尔曾代表中国香港击剑队拿过全国冠军、亚洲冠军,甚至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王嘉尔坦言,击剑经历让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就要尽百分百努力去把它做好,要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对于下个月开始的北京冬奥会,他也十分期待,“虽然说不上特别着迷,但所有的(冬奥项目)我都喜欢。每次看体育比赛我们最终赢了或者颁奖庆祝的时候,我都会有种想哭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被他写入歌词——“抬头45度升起的还是同一个梦”,讲的正是王嘉尔在运动员时期每次站上领奖台时抬头45度看着国旗升起的回忆。“那一刻,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现在还会玩击剑吗?”被《环球时报》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他坦言“没有时间”。当年放弃击剑去海外开始演艺生涯,他也没有遗憾。“我相信一句话,‘就算死也要死在自己手里’。我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哪怕不成,我也尝试过了。”

“不管做运动员还是音乐,一样的是我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有多大,但肯定会尽我所有的能力去分享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作品和创作。”王嘉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哪怕我今天唱的西班牙语或其他语言,也不会改变‘我是中国人’这一点,要让外国人先了解到这些内容都是中国人制作和输出的。”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