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并非现代才讲究养生 老子论养生的故事
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罗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天高,鸟可以飞矣;林密,兽可以隐矣;海深,鱼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皆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而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年过三十,今日闻庚桑楚养生高论,欲求养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荣闻言,辞别庚桑楚,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老聃道:"汝求何道?""养生之道。"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蹦先?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于是拜谢老聃道:"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如今荣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南荣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相关文章
-
牛顿到底有没有被苹果砸头 牛顿密友手稿揭露
-
[图文]英国六岁男孩福克斯 基因突变 发育滞后不会说话
-
毛泽东子女亲属四大惊人特权 皇亲国戚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己
-
岳飞后代扎根湖北黄梅 曾将武穆遗书捐献国家
-
[图片]张果老是仙还是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果老这个人?
-
专诸为何学习烤鱼?阖闾请专诸刺杀吴王僚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冤杀” 历史的悲凉和无奈
-
[图文]泰坦尼克号最后一位幸存者米尔维娜去世
-
母亲眼中的斯大林他的降生是神的奇迹
-
诗仙李白扑朔迷离的身世 传闻是个剑术高超的侠客吗?
-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初唐四杰的影响
-
少帅张学良与七个女人的故事
-
死不留灰中国历史第一人周恩来“无后”惊人真相
-
悲剧的太子申 晋国骊姬之乱的影响
-
世界各国人民沉痛悼念毛主席 高度评价毛泽东
-
等了邓小平42年的美国女人海伦是何人
-
[图文]传奇宋美龄高寿至106岁儿孙纷辞世 风姿不减当年
-
二战时期著名的美女间谍你知道多少?
-
解密老年慈禧的跨国恋情
-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
[图文]云南盐津“高空王子”走钢丝挑战极限绝对高度400米
-
唐太宗放死囚回家探亲 朕不负卿卿亦不负朕
-
[图文]慈禧太后遗体三次殓入同一口棺内 浑身上下长满白毛
-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档案:为炼意志闹市学习
-
[图文]英国女孩遭雷击因带“随身听”转移部分电流而幸存
-
“圣雄”难过美人关 念往事错爱成人生一段插曲
-
美艳江青演绎出一幕幕的风流韵事 让世人所惊叹
-
孔子二次拜访老子 老子再授孔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