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在高速骑车逆行:父母如何避免孩子的过激行为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是发生在四川达州镜内的恩广高速路上,交警一路狂奔追赶一位在超车道上逆行骑车的少年。
事发地正好是一段长下坡加弯道,高速行驶的汽车,一辆辆急驰而过,情况非常危急。
两位交警立即开车到应急车道上,再下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拦下了逆向骑自行车的男孩,带回了警局。
经过交警耐心地询问,原来男孩今年14岁,是在和母亲吵架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
最后交警联系到男孩在当地亲戚,把他带回了家。
刚看到视频画面时,我的心脏“砰、砰”直跳,太危险了,高速上的车速可是不低的呀,一旦发生碰撞,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万幸的是男孩遇到了及时赶来的警察同志,才没有酿成大祸。
这个新闻让我想到,作为父母的我们与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
每一次的冲突,都会让我们有生气、发怒、烦躁等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都带着发泄自己的情绪来教训孩子,那么只会让孩子觉得他自己是个坏孩子,没有人会懂他,会爱他。
当我们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管多么生气,一定要明白,我们之所以生气,是针对孩子做的这件事,而不是针对他这个人。
也一定要通过行动、语言,告诉孩子,我们生气是因为你做的事错了,并不是因为你是坏孩子,虽然你做错了事,但爸爸妈妈仍是爱你的。
近年来,新闻上经常有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做出跳楼、跳桥等不可挽回的过激行为。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须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绪,避免他们做出过激行为而引发悲剧。
01 为什么孩子会发生过激行为?
记得去年9月,武汉的一中,有一位初三的男生,在教室与两位同学一起打扑克牌,老师发现后,叫来各自的家长配合管教。
这位男生的母亲来到学校后,在5楼教室走廊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掐男生脖子、扇他耳光、戳他脑门……
这位男生在母亲离开后,站立了几分钟,转身翻越围墙跳了下去,抢救无效身亡。
天知道,在这最后几分钟,孩子心里承受了多大的难堪、愤怒、绝望……
男生的这一跳,他的父母最是崩溃,孩子从嗷嗷待哺到青春少年,父母本是望子成龙,可是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的妈妈肯定会后悔,为何要采取这样激烈的教育手段,如果母亲是采取的温和一点的教育方法,那孩子也不会这么极端。
假如,我们能提前得知孩子接下来的行为,那我们肯定不会让他选择做出过激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经历了被骂、被吼、被打、被伤害时,会感到恐慌的情绪。
恐慌时,大脑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而不产生血清素,大脑缺少血清素时,会缺血缺氧。
这时会产生两种过激行为,战斗或逃跑。战斗就是激励对抗:伤害对方,逃跑就是躲避危险:跳楼跳桥等。
这两种过激行为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悲剧。
我们作为父母,教训孩子的目的是,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而不是让孩子做出伤人伤己的过激行为。
所以我们在教训孩子时,也要尊重孩子,要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情绪。
02 如何避免孩子的过激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唐·艾里姆说过,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技巧,能帮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也能避免孩子的过激行为,我们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首先,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还记得,有这样一个新闻,在北京地铁7号线上,一个孩子在座位上看手机,对面的一位女子狠狠地捏了下孩子的脸,孩子脸上的口罩从一边掉下来。
孩子大约7、8岁,他整理好口罩,对面的女子又打歪了孩子头上的帽子,孩子没敢动,女子夺过手机,把孩子带到地铁空地中。
她把孩子的书包扔在地上,让孩子在地铁上跪着,车里其他乘客劝这位女子,女子回怒:“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
这女子想要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但带有情绪地当众打骂、惩罚孩子,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造成他的社交焦虑。
当父母处在失控情绪时,不妨尝试深呼吸的方法,如:8秒深吸气,6秒停止,8秒慢吐气。因为不能呼吸时,大脑会放下一切指令,来命令身体配合呼吸。
也可以尝试先停止手上的一切工作,转到别的地方或者背对孩子,再改变一下观念。
可以换个好想法,如:原谅他,谁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我来引导他改正就行。
其次,父母要学会安抚孩子的情绪。
当发现孩子已经处在生气、愤怒、焦虑等失控情绪下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轻轻抚摸孩子的脸颊两侧、手背,揉捏按压肩膀,同时再用30-40分贝的气泡声来对孩子表达我们的爱意。
这是我在心理学课程中学到的,这几个动作会缓解孩子的失控情绪。
英国有一位心理学高级讲师黛博拉・威尔斯曾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养拉布拉多犬的人的自信心可能更强,患孤独症和抑郁症的可能性更小”。
“狗似乎对人的益处最大――你每天都要同它们一起出去散步,它们无形中起到了社交催化剂的作用”。
是的,养狗也可以缓解孩子的情绪,孩子在与小狗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他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等。
最后,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经常听到有父母在孩子不听指挥时,是这样说:“我是你爸/妈,你必须得听我的”。
但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他只是借我们父母来到这个世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与他的对话,也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命令。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在学习家庭教育时,我有学到一种沟通方法:先描述看到的事实,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望着孩子的眼睛沉默几秒,再说出我们希望的做法。
我们在纠正孩子错误行为时,不妨尝试一下用这种方式沟通,因为往往我们的指责、打骂并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03 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10—19岁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
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的儿童与青少年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心理疾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学习,但却往往被忽视。
其中家庭环境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情况,注意他是否有激烈的情绪,如果有一定及时安抚开导,避免孩子做出过激行为。
孩子从小到大,每个成长的阶段,他的身心都是在不断发展的,面临的难题也不一样,作为父母,我们要给予的是爱与引导。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最后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育已育儿,温柔而坚定地解决每个成长难题。
相关文章
-
空调开着除湿睡觉好吗?空调除湿能开一晚上吗
-
行人闯红灯肇事获刑监控记录两个细节成事故认定关键
-
这是大号的塑料袋?英国女子花225元网购连衣裙,到手后很失望
-
c女是啥意思是什么,C型女郎(有独立精神的女性)
-
第二届菊园科技创新论坛举办探讨构建“数治”新范式
-
15件事让你怀疑世界真实性 每一件都相当骇人听闻
-
“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诈骗1.2亿,潜逃9年被抓获
-
杭州湾新区属于哪个区
-
上海:生肖“萌虎”出没街头引来市民打卡拍照
-
眼镜戴久了眼睛凹陷,皮肤失去活性而塌陷(镜框限制眼珠活动)
-
大连警方回应八旬老人遭保姆毒打:已拘留保姆并立案调查
-
英国女子得新冠在家去世,曾叫救护车,但被认为不是优先治疗人员
-
地球透支日是什么意思?地球资源额度被人类透支(1.75倍)
-
追忆木里牺牲消防员:从朋友圈还原他们的人生
-
这位检察院的小伙,你救人的样子真帅!
-
大学生带着宝宝一起上课,暖心教授不但没责备还帮他照看孩子
-
数学大赛惨败:要么全民奥数,要么打入冷宫
-
1.8米巨鳄伏击3.4米狂蟒遭遇反杀,被绞成一团生吞
-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满洲里边检站:国门卫士“双线”抗疫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
难道《古惑仔》不是瞎编的?!
-
信阳一男子持刀砍伤22名小学生 已被警方控制
-
中国夫妇坐火车无故遭白人男子辱骂10分钟 女子被骂哭
-
业主反映西安薛家寨小区落户难社区回应:便宜不能两头占
-
大专生嫁研究生要“补偿”一套房?
-
看错病开错药,医疗机器人沃森美国遇冷,仍落户国内81家医院
-
悦刻烟弹漏油严重怎么办,更换烟弹(吸烟不能太用力)
-
八字:日柱看夫妻缘份深浅
-
哪些星座是黄道星座 黄道星座被人重视的原因
-
婆婆瘫痪丈夫生病女子一个人扛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