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击溃秦军,活埋降军二十万,从巨鹿之战看旧贵族的残暴
巨鹿城下的决死战是以楚军为主的农民起义军同秦王朝的所进行的一场决定历史命运的大战。这是关系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王朝谁胜谁败的一场大战。如果农民起义军战败,各地的起义队伍再被秦军各个击破,那么这场农民起义就会转人低潮,历史的发展就会出现曲折运动的重新再起就要经历正义力量的再组合的漫长过程。如果这次大战取胜,就能给秦王朝以致命的打击,加速它的灭亡。
一场艰难的战斗与破釜沉舟的霸王
这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斗。在此以前,秦军虽然在东阿、雍丘等地同项梁、吕臣等部作战中打了一些败仗,但最后定陶一役打败项梁,士气再振。围攻巨鹿,亦胜利在望,项羽兵来,他们也并不气馁,翻来覆去地同楚军打了九次。
他们的将军即使在兵败的情况下,也在坚决抵抗,有的战死,有的自焚。所以楚军能在这次决死战中获得胜利,是不容易的。这是秦末农民起义以后,秦国军队与起义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激烈肉搏战,是一场大仗、硬仗恶仗。那么,这场战役最后起义军胜利,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因为“力拔山兮”的项羽吗?
我们这样提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否定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历史作用。这种历史作用指的不是他个人作战的勇敢,而是指他在巨鹿之战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不管项羽参加农民起义的动机如何,不管他同秦军死命很斗的过程中包含多少复杂因素(如复仇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他总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适应了起义者斗争的要求,正确地组织和领导了这场有巨大历史进步意义的战争,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特别是他能以自己丰富的战争经验,预先看到秦楚两军这场生死决战的严酷性,并根据农民起义军战士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采取“破釜沉舟”的办法,激发全军、义无反顾、殊死战斗的决心。
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破釜沉舟”、殊死战斗的精神是两军决战中的最可宝贵的精神。任何一支处在严重决战关头的军队,在决战时刻,缺乏这种精神,都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坑杀二十万秦兵—旧贵族残暴性格的大暴露
历史总是能在它所需要的地方创造出它所需要的英雄人物今天没有明天也会有。在巨鹿的决死战中,项羽正是历史所需要的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事物是在互相联系中发展的。势如暴风骤雨般的农民起义浪潮,突然以其涌澎湃的阵势席卷全国,秦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中,这时又传来巨鹿大战失败的消息,秦王朝的恐慌是可以想见的。
这时,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个谁来承担失败责任的问题。赵高不见司马欣,就是企图推出章邯来承担失败责任。在战局急转直下的情势下,这种做法是很愚蠢的,它势必激起前线军队的变,但这又是一切腐朽的统治者在遭受反抗力量沉痛打击下无法避免的历史现象。
敌人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发生的这种裂痕,应当充分加以利用,以利于分化瓦解敌人,迅速战胜对手。在巨鹿之战中陈余利用敌人的裂痕,积极地向章邯做“策反工作”。项羽不会利用敌人营里的裂痕,不愿意同章邯谈判订盟显然是失误的。
后来项羽转变态度,秦军主力全部归顺农民起义军,并成为西进大军前导,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分化、瓦解敌军的策略的重要性。可惜的是项羽未能把这一项重要策略坚持到底。他听了一些反映,就决定连夜坑杀归顺的秦兵,造成二十多万人死亡的惨案,这是项羽旧贵族残暴性格的一次大暴露。
为何项羽要坑杀降军
在战争中杀害俘虏从来是不得人心的。何况这次被坑杀的还不是俘虏,而是与项羽在洹水达成正式协议后归顺农民起义军的士兵,这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
这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错误,使他在巨鹿之战中,用无数农民起义战士的鲜血建立的历史功勋黯然失色。正是由于这种背信弃义,他受到了关中百姓强烈的反对,这是他后来在楚汉战争中遭受失败的重要原因。
项羽坑杀归顺起义军士兵的理由全都站不住脚。一部分农民起义战士同归顺起义军官兵的矛盾,以及一部分归顺起义军官兵思想波动,害怕秦王朝的报复等等,这些也都是可以想见的,而且是不难解决,只要双方将领颁布几道命令,矛盾即可以缓和。缓和不了,不用他们做西行前导就是了,为什么要背弃洹水之盟动手杀人,而且是那样大规模地杀人呢?归顺起义军士兵一旦造反怎么办?
其实直到项羽决定坑杀归顺起义军官兵的时候,他也没有能拿出归顺起义军的官兵有任何造反的证据。相反那些发牢骚的士兵在牢骚中还表达了希望秦王朝能早被推翻的愿望,他们只是担心推翻不了秦王朝的时候,他们家中的老小会遭受迫害。
归顺起义军的官兵,大多数也是农民出身,深受秦王朝的压迫和剥削,连他们的将官都不愿意再维护秦王朝了,他们怎么还会去为秦王朝卖命呢?
由此可见,坑杀战俘绝非战争胜利的必要手段。军事史上没有一个明智的军事家有过这样的主张。战争的残酷性只应表现在战斗之中,在战斗中互相杀伤,这是战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无法避免的。
宋襄公说的什么“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些纯粹是虚伪的说教。但是人家反正起义了、归顺你了,你还要杀害人家,甚至大规模地杀害,那就是野蛮和残暴。这种野蛮和残暴同战争的残酷性无干,尽管在古代的战争中,这是常有的事情,但它仍不是战争本身的必然规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政协·往事】宋庆龄北上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两封亲笔信
-
这些虎文化知识,讲给孩子听
-
林彪出逃后 毛泽东为何让政治局成员读《晋书》
-
这个勤务兵受郭绪栋举荐,一路高升后,成北洋第一名将
-
牛魔王是通天教主门下的弟子 这是传言还是真实的
-
古埃及最帅的法老是谁 这位法老是怎么治理国家的
-
黄埔四凶介绍 黄埔四凶悲惨结局
-
蚂蚁庄园答案:我国古代也有足协和联赛吗?他们出现在哪个朝代?
-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
蒙古历史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人,你都了解吗?
-
开国将星仅存12颗,今年已有三位开国名将逝世
-
GDP在全国只排第十,但你知道这个沿海省份有多牛吗?
-
改写历史10位美女,四人是绝代名妓
-
妇好墓中出土两个神秘玉人头,上面的谜团,至今也没有揭开
-
这个皇帝大字不识,又出生少数民族,却堪称明君,他是谁?
-
十大将中,此人教书先生出身,激战中用自己的脑袋抵住敌人的炮口
-
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问题研究(一)
-
土匪盗墓贼横行、日寇侵略,中国考古第一步殷墟考古有多难?
-
最牛便衣队?制止暗杀董必武,查出双清别墅手榴弹,却被主席骂了
-
【党史专栏】百年党史│11月28日
-
“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却半生落魄,官场、情场双双失意
-
宋太祖巩固政权改革 文人上历史舞台
-
历史中貂蝉的结局是什么 貂蝉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醉吟先生白居易的诗句有哪些特点
-
谢逊不死很符合逻辑,评判标准不能用世俗法律去衡量
-
揭秘三国时代十大英年早逝的武将 谁死得最早
-
周恩来开拓中日友好事业的宝贵启示
-
“乾隆时期”的土地证长啥样?小弟缺钱花,租田给大佬
-
唐代宦官专权之谜:唐朝宦官如何控制皇位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