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原标题: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十八般兵器”也叫做“十八般武艺”或者“十八般武器”,泛指中国冷兵器时代出现的多种武器,是各种武器的总和。其中,剑就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被誉作“百刃之君”。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剑”被视作“武”的代名词,后来它又与侠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十五岁就开始在峨眉山学习剑术,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开始遨游四海,写下无数壮丽诗篇,而在李白的游历途中,身后的剑匣从未离身。在文人的眼中,佩剑是君子的象征,亦是侠气的体现。

一、剑:为近战而生

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剑的传说出自《黄帝本行记》,书中记载道:黄帝费尽千辛万苦开采出首山的铜石,然后将它铸成剑的模样,并曾在此剑上用天文古字题文。

但,是历史学家们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黄帝时期是石器时代,直到夏朝,中国才出现了青铜器,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剑”的说法显然只是神话传说所添加的文学色彩。

因此,更多的人相信,我国最早制造出剑的时期是夏商周时代。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显然,在这一时期,剑并没有成为中原地区的通用武器。

直到西周以后,剑作为武器才真正开始得到重视。剑的应用也逐渐变得普遍化,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剑成为了将士必备武器。因为这里水网纵横,大多是林莽之地,还没有得到开发,军队的主力是步兵部队。

南方的地形复杂,注定了战争多是近战格斗,步兵需要的是更适于近战短兵器,且需要兼具锋利和轻便的特点,而剑正好符合这些特征。所以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之地,剑在战场上被广泛使用。此时吴越地区的铸剑水平远在中原诸国之上,这里涌现了非常多的铸剑大师,干将夫妻就是其中之一。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干将是吴国人,与妻子莫邪一起前往楚国铸剑。他造出的剑削铁如泥,无比锋利。楚王知道之后便下令命干将为他铸造宝剑。干将知道楚王生性残暴,为君不仁,所以不愿意为楚王铸剑,楚王便以干将一家性命相要挟。

无奈之下,干将和其妻子便造了两把宝剑,一把叫干将,一把叫莫邪。但是干将只将莫邪剑献给了楚王,而留下干将剑给妻子,并嘱咐妻子要将莫邪剑传给他们的儿子。

干将此举是为了制约楚王,他担心楚王得到两把宝剑之后,无人再能阻止他的暴戾,于是留下了干将剑。果不其然,干将献上莫邪剑之后,便被楚王以铸剑不力的罪名处死。

后来,莫邪将干将剑传给儿子赤,并将两把宝剑背后的故事都告诉了他们的儿子赤,随后便殉情而死。赤因此对楚王恨之入骨,于是发誓要为父母报仇,杀掉楚王。赤成年之后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终于用干将剑杀死了楚王。此后,干将与莫邪两把宝剑便在世间失传了。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有人说,干将莫邪夫妻两的灵魂附在了宝剑上,大仇已报,宝剑便随风而逝了。

于是,干将剑和莫邪剑,从此在中国文化中便成为了“夫妻恩爱”、“惩治残暴”的意象,剑在中国人心中也成为了专属文化的代表。

二、剑的没落,刀的兴起

尽管剑在冷兵器中的地位可担得上“显赫”二字,但是这种情况仅存在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初期。秦汉以后,剑的地位逐渐没落,并被刀所取代。

战国末年,骑兵作为独立的兵种已经出现在战场上,等到秦末汉初,农民大起义席卷秦帝国之时,骑兵开始逐步取代步兵,成为战时军队的主力。而曾经被步兵视作随身利器的剑,也就渐渐被冷落了。

当然,这是由骑兵的攻击方式所决定的。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骑兵作战之时,由于马速很快,所以想要击中敌人的话必须要靠大力挥动手臂劈砍,而不是像步兵那样用剑向前刺。如此一来,原来又尖又长的剑锋作用就不大了。

尽管剑的两边都已经开刃,但是劈砍的时候只需要用到一侧的刃,这样另一侧的刃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还使得武器的制造工艺更为复杂了。而且造剑之后,为了剑身两侧都能做出一样锋利的刀刃,必须要将全剑最厚的地方安排在剑中脊处,这样一来,剑在大力劈砍时其实很容易被折断,因此骑兵在战中使用剑并不划算。

于是,在西汉时期便出现了一种专门用来劈砍的武器,它柄短脊厚,不易折断,是骑兵部队的上上之选,这就是钢刀。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钢刀从最初的环柄短刀发展到三国时期的环柄长刀,渐渐地就把传统的长剑从战场上排挤出去,成为军队中大量装备的随身武器。从此之后,在中国武器史上,剑的地位渐渐被刀所取代。

但是在西欧,却恰恰与此相反,从罗马军团到后来中世纪的骑士兵团,西方军队依然喜欢佩剑上战场。只不过,罗马时期西方人习惯用短剑,而到了中世纪之后,长剑被应用得更为广泛。这是与西方军队的作战方式有关的。

正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那样,剑在步兵部队中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战国以后,中国的军队向骑兵发展,所以必须抛弃剑而选择刀。但是在西方军队里,步兵从始至终一直扮演着较为重要的作战角色,即使是在骑兵为前阵部队的中世纪,步兵依然是不可缺少的策应部队,所以西方人一直保持着用剑的传统。

三、仗剑走天涯的君子梦

随着历史的发展,欧洲人也发现长剑易于折断的缺点,于是便将它改为更为锋利短小的短剑,为的就是充分发挥出步兵部队的近战优势。在这点上,中国似乎与西方相去甚远。但是也并不能说,剑从此就在中国人的历史上消失了。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在中国历史上,剑虽然退出了战场,但是却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古代中国男子较为常用的配饰。

在古代,男子佩剑具有礼治和修身养性的含义,是君子的象征。除此之外,佩剑有时候也是身份的象征,男子的佩剑被视作他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表明身份,或者是增加诺言的可信度。

一般情况下,在会见贵客的时候,古人常常佩剑,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可见,剑不单是一件武器,它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在今天的武器库,人们已经见不到剑的身影,但是它所象征的文化内容仍然根植在中国人心里。配枪守土是现代战士的形象,但仗剑走天涯想必也是男儿们的梦想。

参考资料:《剑和刀--中国古代兵器丛谈》,杨泓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