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未解之谜 > \

[图文]考古发现秦穆公坟实为一座高台建筑

[图文]考古发现秦穆公坟实为一座高台建筑

毕沅题写的"秦穆公墓"

[图文]考古发现秦穆公坟实为一座高台建筑

毕沅题写的"秦穆公墓"

考古专家近来在进行勘查和挖掘后,发现所谓的"秦穆公坟"实际上是秦国雍城内的一座高台建筑。

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秦穆公坟",是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因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的题记而得名,但与考古学家掌握的秦国雍城遗址与秦公陵园的布局与特点,存在明显差别。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国雍城遗址考古队队长田亚岐说,自上世纪80年代起,分布在凤翔县内南指挥、三岔等地的秦公陵园相继被发现,它们不但分布在雍城遗址之南,而且再次确认了秦人"平地起坟、不封不树"的埋葬制度。因此,学者对所谓的"秦穆公坟"性质颇多怀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焦南峰说,经过考古人员的实地调查与勘探,发现所谓"秦穆公坟"只是秦国雍城城内靠近北城墙的一座高台建筑。这座夯土高台是正方体的内收台阶结构,与秦国其时众多的高台建筑相一致,目前所知其底座边长为38米。由于千年的风雨剥蚀,这个建筑真实的台阶数目及台高不清楚,其性质可能是礼仪性建筑或登高休闲类建筑。

专家认为,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建筑形制,尤其是确定秦国雍城遗址范围、进行大遗址保护与研究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提出了确认秦穆公陵园的难题。

被人们叫了200多年的"秦穆公墓"其实名不符实,所谓的"秦穆公墓"其实是战国时期雍城城内靠近北城墙处的一座高台建筑的地基,大家被毕沅"忽悠"了200多年。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后安葬于何处?清代时,陕西巡抚毕沅就将今凤翔城内毡匠巷的一个大土堆定为"秦穆公墓"。然而,2008年陕西省最新考古工作成果表明,毕沅的"结论"是错误的,被人们叫了200多年的"秦穆公墓"名不符实,所谓的"秦穆公墓"其实是战国时期雍城城内靠近北城墙处的一座高台建筑的地基,我们被毕沅"忽悠"了200多年,真正的"秦穆公墓"具体在哪儿至今还是个谜。

在1月20日举行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8年考古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据秦雍城考古队队长田亚岐介绍,上世纪80年代,距雍城西南约7公里三岔秦公陵园被发现后,考古工作者对秦公死后的埋葬方式、墓制等有了新的认识,秦陵大墓"平地起坟、不封不树",即大墓之上不堆土丘,不立石碑。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题记的"秦穆公墓"遗址,却封有高高的土丘。由此,学者对古人所认定的"秦穆公墓"性质提出了质疑。

2008年夏,考古队通过实地详细调查与勘探,证实"秦穆公墓"是战国时期雍城城内靠近北城墙处的一座高台建筑的地基,其建筑性质可能是礼仪性的。这一考古新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礼仪建筑形制,进一步确定秦雍城范围、城墙走向,大遗址保护目标提供了依据。

至于秦穆公到底埋在何处,田亚岐说,自1976年至今,已在秦公陵园内发现了49座大墓,但这49座大墓中有没有秦穆公的墓,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予以确认。

■小资料:

毕沅(1730~1797),字秋帆,生于今江苏太仓。乾隆十八年(1753)状元。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道员、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在陕期间:开仓赈济,募民开荒,疏渠灌田。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墓,缮修名胜古迹,征集碑刻,储藏于学宫。为当时学问大家,对陕西文物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