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徒步串联到韶山(回忆之四)

  

  韶山,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1893年12月2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这里诞生。随着毛主席丰功伟绩的建树,这个山村享誉全球,成为神秘而又壮丽的圣地,人们称之为红升起的地方。
  
  韶山——我曾经参观过三次,最为深刻的当属1966年冬天的。那是我们徒步串联的目的地。
  
  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来京的师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外地大专院校和中学师生蜂拥开进北京;北京的学生则纷纷奔赴外地。全国性的大串连闻风而起。毛主席在3个月内8次接见全国各地红卫兵和学校师生,助推串联洪流蔓涌。
  
  免费全国游,何乐而不为?。全国停学、停产,铁路拥挤,交通堵塞,社会秩序混乱。车上车下,车站码头,人满为患。运行不正点,事故频发,车厢内的拥挤程度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像的。交通陷于频临瘫痪的状态。
  
  这年的11月,大连工学院的学生徒步到北京串联。《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报道,并配发了社论“徒步串联好”。当时中央抓住大连学生的徒步串联做引导,以图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这也迎合了一些不愿参加武斗、批斗、辩论,又不能置身于这场政治运动之外的青年学生的想法。谁都明晓,当年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是中央的精神,代表方向。于是,大、中专学校的红卫兵、青年学生便纷纷踏上征途,全国各地徒步串联应运而生。
  
  地处偏僻的南佐中学没有赶上免费坐车串联,这次不甘落后。文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文革小组对徒步串联的支持,讲了大连学生徒步上北京的经历,总结了徒步长征可以锻炼身体和意志,可以向工农兵学习,可以参观老革命根据地,访问老红军、老战士、模范人物,更可以沿途宣传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思想等等无数好处。做出鼓励外出徒步串联的决定,为徒步串联的人员开介绍信,每人每天发给4角钱,1斤全国粮票。串联方向自己选择,学校组队。当时的南佐中学,大部分学生思想比较保守,听从学校安排。串联方向大体为三个方向:北京、延安、韶山。其中到韶山的占多数,我们13班就有30人,一班为一个中队。我参加了南下去韶山的队伍。
  
  行装也很简单,一条棉被、一条棉毯,一双备用鞋,再加一套可以换洗的裤子和衬衣,已是全部行囊了,用绳子打成背包。此外还有当时十分流行的军绿布挎包。装上日用品和毛主席语录、本等。饭碗是不用带的,因为当时中央文革已有指示,要各地筹备红卫兵接待站,专门接待徒步串联的红卫兵。吃饭不会找不到饭碗的。水壶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奢侈品。不过那时候环境没有污染,地下水、地表水、自来水饮用起来都没有问题,再加上都是小伙子,都有饮冷水、食窝头的准备。有一个特点,几乎每人都打一裹腿、扎一黄帆布腰带、戴一顶军帽(实际上是仿军帽),帽子上别一枚小小的毛主席像章,左胸前别一枚大些的毛主席像章,背上一个背包,左肩挎上军用包或书包,再加上统一的印有“红色长征队”的袖标,真是整齐划一。我们出发是11月上旬,第一天从学校出发,途径元氏县武庄,晚上宿赞皇县城。第一天走得路程少,大家精神很足,前面的打着红旗,一路还不时背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不是还高唱《红旗飘飘军号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歌曲。第二天也没什么事,第三天脚开始痛起来。第四天真正的痛苦到来了,全队人员脚上几乎都打了泡,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到达邢台市之后,队伍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同学改变方向,有的返回去北京,一部分去延安。另外听说其他串联队伍都是脱开学校,自由组织,一些同学也不愿意再受约束。原来封闭的统一体,像烧熟的石灰块,遇水和空气,马上分崩离析。原来的组队自然解散了。从此,红旗也不打了。我们13班的五六名同学与其他班三四名同学结伴继续南下。
  
  经过了身体与意志的双重考验后,大家逐渐适应了,越来越有劲了。队伍前进速度显著加快,而且行动也异常敏捷,除了在途中参观访问外,每天平均行走六七十里,有时超百里。一般情况下,每个地方只住一个晚上,中午有时连饭也不吃。行进路线,基本上是沿着京广铁路线前进。在河南参观了杨靖宇将军家乡,他的表妹住在他家的土房里,已没有其他亲人。当时河南省已确定拨专款修建纪念馆。我们看到,通向他家的街道两边,刚刚撒了准备整修的白灰线。在已故将军的茅屋,聆听了他表妹的革命传统教育。杨靖宇将军的革命壮举,书本上已经领悟,现身说法更使我们肃然起敬。
  
  沿途住得时间最长的是武汉市汉口区。原因有三:一是在此等候学校送钱和粮票;二是这里红色旅游点多;三是这里吃得最好,而且交钱和粮票少。当时叫“四两粮票八分钱,吃饱吃好”。在那里一呆就是7天。现在记忆犹新的是吃住条件兼优。住在省影片发行公司楼上,吃得是大米炒菜。用磁钵碗蒸的的大米饭,加上藕片炒肉,吃到嘴里,咽到肚里,那个舒服地感受至今难以忘怀。
  
  我们一行是很守规矩的,不管在哪里吃饭都按规定结账,也没有坐车的打算。到了湖南岳阳地区后,天不作美,下起了雨夹,现在叫冰雨。飘飘洒洒的飞雪,落地前化成水,地上很快又结成冰。不管地方高低全是薄冰一层,道路滑得寸步难行。后来从当地人草鞋领悟,寻找稻草绑在鞋上,防滑奏效。但走不了多远,稻草就磨断了,我们束手无策。脚踏滑冰难行步,巧遇贵人指迷津。
  
  就在这困难时刻,遇到了救星,我们沿着铁路道边艰难行进时,从铁路上停着的一列货车尾部下来一人,和蔼地招呼劝说:“小将们,上车吧,看你们回身是冰凌,这样会生病的,再说道路滑,行走会出危险的。”我们说;“我们是徒步串联,坐车行吗?”他说:“没关系,车到长沙市,在站外停,你们下来,不会有事的。”我们5个人怀着感激而又忐忑的上了车。车里炉火很旺,列车长帮我们把衣服和背包烤干。200多公里的路程,经过3个小时左右,停在了长沙市郊外,我们恋恋不舍地与好人列车长道别。
  
  此时此遇此景此情,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神州处处有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说来凑巧,到达长沙住下来正好是1966年的最后一天。第二天是元旦,我们早早跑到新华书店购买了红宝书《毛泽东选集》1~4卷。书店工作人员为我们办理了免费邮寄。能买上红宝书,在当时确实是一件幸事。长沙是毛主席青年时期度过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参观了毛主席读过书的湖南第一师范,与杨开慧共同居住过的清水塘,创办的《湘江评论》、《向导》等重要刊物的文化书社等。这在当时来讲,可以说是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毛主席青年时代“文明其思想,野蛮其身体”的倡导,以及在《修身》一文中提到的“要清除懒惰,提倡奋斗和朝气”,对我当时乃至今日影响很大。后来在忙碌中能注意锻炼身体,而事必躬亲地努力工作,都可以追溯到此处的启迪与激励。
  
  我们刚到长沙,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通知,要求在外串联的师生返校参加本单位的“文化大革命”。这时有的同学怕晚了坐不上火车,到了长沙竟然放弃了去韶山。最后我们班做伴一起到达长沙的,只有我们三人坚持去了韶山。
  
  去韶山的那天,我们3人早五点从长沙出发,接待站的同志说路上吃饭困难,就让我们每人带了两个馒头。长沙到韶山抄近路也有130里,尽管路上不敢多休息,到韶山已是晚上11点多了。顾不上休息吃饭,第一任务是排队买韶山纪念章。恰巧深夜人不算多,我们排队两个多小时,买到了纪念章(据说白天要等七八个小时)。买纪念章凭介绍信,我们出来时30个人的介绍信由我保管,因此我们3个人买到了30枚纪念章,感到非常幸运。我们到安排的韶山饭店时,已是凌晨两点了。住宿的几层楼,床上、床下、地板上、楼梯上到处躺满了人。我们瞅准时机,在地上狭缝躺下,勉强睡了3个钟头。5点多起来,天刚刚放亮,开始排队吃饭。这时外边下着小雪,偌大的餐厅,虽然没有餐桌凳子,吃饭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一直等了3个来小时,才领到了一碗没有菜的大米饭,站着用手举着奋力地吃完。饭后开始瞻仰参观。这个视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云集于此,到处是一片红旗和歌声的海洋。空中时而飞舞着雪花,喧闹浩荡地政治氛围,犹如身处热气腾腾地夏天。我们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依次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屋前的两个池塘、打谷场、陈列馆等。一路环顾四野,群山环抱,峰峦耸峙,气势磅礴,翠竹苍松,田园俊秀,山川相趣。这神奇而又壮观秀丽的画卷,给我留下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主要的是热血沸腾的神心激荡。所有景点以及通往景点的路上,摩肩接踵,人满为患,没有一点冬天的感觉。鉴于已经体验到在这里住宿吃饭难,参观后,我们立即返程。130多里的沿途,想吃饭是不可能的,就连经过的供销社、代销点,食品几乎一无所有。我们饥肠辘辘,好不容易在一个代销点买了几块代藕粉,用凉水吞服。
  
  回到长沙的第二天,我们挤上了北上的火车,先是拉货的闷罐车,到了武汉换乘客车。无论什么车上,座椅、座下、通道、行李架上、厕所里,人满为患,无法活动。不要说喝水吃饭,就连上厕所都困难。一路懵懵懂懂,总算安安全全回到了家乡。
  
  徒步长征是残酷的,就像打仗无法避免伤亡一样,不可能没有减员。在信阳市北面一座铁路桥上,我班曹xx同学和同年级14班胡xx同学,被火车挂住背包,甩进了沙河,身受重伤,在信阳市住院治疗几个月。有几个同学途中发烧,到当地医院就诊,疑似瘟疫,被留置观察。有的同学实在受不下长途步履之苦,半途而返。沿路还听说不少串联途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这次徒步串联,我们晓行夜宿,顶风冒雪,跨黄河进河南,过湖北越长江,到湖南。实际上就是效仿当年的红军长征。好在当时到处都有接待站安排食宿。在接待站吃饭,安规定交粮票和伙食费,大部分地方是一天1斤粮票、4角钱。如果实在没有经费,有的地方接待站可以凭学校介绍信打借条借。这在以后好长时间,有的同学还收到催促还账的来信。当时,我们同行的几个胆小,谁也没有借账。我们在途中散发自己刻印的毛主席语录,看各地的大字报,但主要还是参观游览。
  
  这次徒步串联,实际上是一次免费的“红色旅游”。虽然苦点累点,没有干伤天害理的事,就是占了国家的便宜,经受了一次身体和意志的磨练,受益匪浅,死而无憾。
  
  (待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