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由“奶酪”引发的思考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在西方民主公平的社会可谓是十分畅销,如果在新华书店看见这本书,我可能会“猫”上它一眼,但绝不可能触动我的神经把它永久珍藏。这不应责备我对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寓言故事”无动于衷,对托马斯•巴内特教授“拥抱熊猫派”的友好;也不是对这本书所涉及的工作、生活等思想性、哲理性进行质疑;更无意于我们这些50后欲固守着“奶酪”而怕失去,与社会改革分庭抗礼;唯一惧怕的是缺乏民意参与的社会变革,极易形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怪异、变味处境。
  
  欲为之而不得之,不欲为之而反得之,人的一生总会伴随着许多无奈。不知道是谁把《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放在我的办公桌前,经询问是人事部分发的,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一册,荐书的是农总行下派挂职的省分行新任行长和刚到任不久的市分行行长。二位重量级的领导把西方社会的“寓言故事”推荐到东方社会,从中不难看出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是在用西方的人文“变是唯一的不变”的思想,来改变我们这些“以一变应万变化”传统思想的五零后。
  
  市分行效仿着省分行的改革是从二00一年开始的。当时我们这些五零后年龄均在四十三、四岁左右,按照中国的传统“四十而不惑”正是人生不疑惑、成熟、智慧、事业有成的美好时段。可是“奶酪”的故事,仿佛正在逼近着这群人。市分行改革首先是从人事、财务、办公室等部门人手,将身处要职的“哼哼、唧唧”行政部门的科长、主任,以及正直善谏的科员们纷纷拉下马,惯于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嗅嗅、匆匆”及其与领导关系亲近的人纷纷登上“大雅之堂”。此时集人、财、物于一手,聚“奶酪”为一身的市分行最高行政长官,从容地经营起了“三分工作,七分人际”的中国式的“奶酪”。
  
  市分行改革似“迷宫”般不为人知的进行着,改革的口号与中央、地方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不论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和“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似乎成为市分行领导变革的催命曲,不擅业务的高级政工师---行领导对业务部门的科长、经理也毫不怜惜,出手果断。尤其是对县级支行行长们可谓是“痛下重药”,几乎“一刀切”将身居职位的50后中层领导和非唯命是从的机关人员给予了“冷板凳”处理。市行有一位曾经带领团队荣获过农业银行总行先进集体;95、96连续二年分别获得省分行最佳先进行、最佳效益行的办事处主任也未能幸免,被赶下阵来,安排在市行招待所搞起了后勤。
  
  应该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五零拍在沙滩上应无可厚非。“三十而立”是人生辉煌的发展阶段,也是充满激情,勇于探索,有所成就的时期。但是,任何事情都得辩证的来看,倘若“后浪”还没有形成,也不具有“势能”推进前浪,更没有“前浪”还那么汹涌澎湃......。那一定会给市分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也不能足以让全行员工们信服。
  
  真的很遗憾。人、财、物权力有了,唯命是从的人有了,“奶酪”分配权有了。可是,大权在握的市分行领导,却未能把握住芜湖沿江开放开发蓬勃发展的机遇,全行的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人心向背竟然选择了“倘若”,与同地区同业银行横向比,与省分行系统内地、市分行纵向比均名落下游,几年来令人不满的工作业绩,全行员工的收入减少,不能不反思“谁”是动了我们“奶酪”的人?
  
  但是,真的不要遗憾,谁还能憾动“三分工作七分人”行情呢!
  
  在送别省分行领导的机场上,将要走马上任的农总行副行长XX,当着送行的人群道出了心存已久的遗憾,他语重心长地对这位市分行xxx领导说,“那么好的地方,我给了八年时间,你却让我大失所望”。
  
  自从稳如“磐石”的后台走了,一席余音绕梁的话,使得这位行领导思前想后,一蹶不振。这一块“奶酪”新的省分行领导还能给吗?还能给予多久?谁也不得而知?
  
  此刻,全行上下又传来了八年不作为的怨声载道:
  
  帚星横扫天斌将,
  
  八载排异七层亡。
  
  外传银花出自农,
  
  方拟集成欲叛行。
  
  敏感的这位市分行领导已知大势已去,也深知谁会动了谁的“奶酪”。他更深谙中国传统中颓势回避、走为上策的经典人文,他带着他精心培养的“四大金刚”离开了这个行,出任了XX股份银行在芜湖新设的单点行行长,由于银行是以业务发展和效益为中心的,可是这位领导还是未能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重蹈覆辙,又被淘汰出局免去了行长的职务。
  
  此时的他不是不想求助于农总行XX副行长能够给予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是农总行这位年轻的副行长不久前因以权谋私、收受巨额贿赂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却被中纪委动了他的“奶酪”。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