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西安印象

  

  看看地图,西安几乎在我国版图的中心地带;摸摸手表,骊山天文台每天都会发布不发自北京的”北京“;再翻翻历史,周历秦制,汉风唐韵,十三朝的悠悠岁月,又于何人说。
  
  此去西安,不为旅游,也不为怀古,只是顺便看看,故这里只有印象,没有游记。只不过,这淡淡的印象,却也颇值玩味。
  
  在西安的丈八宾馆,开了三天的“中国XX大会”,两千多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给我——这个学生——的压力是巨大的。压力大了,得发泄,会后的旅游,我自不会错过。我们同行的共七人,五个青年,还有Tina和我。Tina是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我爱跟她聊天。这一路上,她总爱开“noodlewithshoes"的玩笑,因为她看见我把一碗未开封的桶面和一双备用的皮鞋放在了一个袋子里。Tina不懂中文(只会简单的拼音,会叫几个人的名字),更不懂中国历史,但她喜欢拍照,摆出各种姿势,将自己连同这异域的文化与历史,一股脑地装进画卷,再用欣赏艺术的目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细细观照。这种情趣,我自是佩服。我与她不同,虽也是拍照,只把看到的放进画面,却不包括自己——或是担心自己亵渎这独有的历史厚重,亦或害怕自己的相貌与周遭的山水灵动格格不入,总之,我觉得自己长得不太和谐。
  
  对于一般的旅人,“七分靠听,三分靠看”是需牢记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没有历史科班的功底,但凭借自己,很难于众多景致中发掘。导游的工作,正是让你暂时拥有专业的历史知识,虽然无法使你同时具备专业的历史分析能力。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取的经书放在哪呢?答曰:七级浮屠,大雁塔。比起历史,我更喜欢小说中杜撰出的。看着大雁塔,我彷佛看到了,千年之前,唐僧手捧经卷,走向浮屠;悟空抓耳挠腮,紧随其后;八戒摇头晃脑,左顾右盼;沙僧扶着担子,低头前行。又好像看到唐宋明清,清贫学子,高中之后,在雁塔墙壁上题写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那是何等潇洒与得意。现如今,也许有很多的学生家长,于高考中考前夕,带着孩子,天南地北,不远万里,行至西安,齐聚塔下,只为让孩子摸一摸昔日进士的笔迹,沾一沾贤者之气,追一追智者情怀。
  
  烙印在西安的中的,除却佛教的智慧,大家的风范,应还有红颜的故事。骊山的烽火台上,褒姒的嫣然一笑,埋葬的是周家王朝;华清宫中,玉环的倾城一笑,祭奠的是驿递的人马忠魂。红颜祸水的故事,注定要点缀历史,用无与伦比的凄美,点亮后世的眼眸。由于行程的限制,无法亲自登上烽火台,故而,无法感受诸侯将相被戏弄后的表情,更无法想象褒姒那酝酿多年的惊世笑容,真是憾事一桩。罢了,罢了。幸而能游览华清宫,倒也不至失望得彻底。随车导游自诩华清池的温泉水“天下第一”,因其水,温度适宜(43度左右),且矿物质丰富。我们一行七人,有幸体验了温泉水泡脚。本以为是在一处汤池中,众人围池而坐,伸出玉足也好,味足也罢,或是像我一样的脏足,在山水间,由下及上地感受大自然的滋润;可谁想,洗温泉也是有包间的,被带至一间四平米左右的隔间,其中有一白瓷砖围成的方形水池,侧壁有水管出水,底部有孔洞放水,故曰“活水”。若不是我亲尝了水的味道,还真以为是自来水呢——确实是带淡淡咸味的温泉水。只是这泡温泉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离当年唐玄宗杨玉环的待遇怎么就差这么多呢!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西安的地下和地上一样。幽冥深深,却锁不住周帝秦皇的雄才大略;封土十丈,也挡不下汉祖唐宗的治世伟业。兵马俑必是每一个游西安的人不会错过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一号坑中形貌各异的陶俑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单眼皮。再记起随车导游的话,我大胆臆测:原来,纯正的汉人都是单眼皮,那我们现代汉人呢?也许经历了近代游牧民族的入侵、融合,血统渐渐不纯正了,双眼皮基因渐渐进入了我们这些“后汉人”的体内,让我们和我们的汉人祖先有了最明显的外貌差别。当然,也有可能是制作陶俑的工匠偷懒,或是技术达不到勾划双眼皮的程度。倘若这些工匠有人学过现代的整形技术,想必陶俑的样子又会不同了。在去秦俑的路上,我和师兄聊起为什么秦汉的时候,人的平均年只寿命有三十几岁,师兄说是因为饥荒。在看兵马俑的时候,他指着三个并排一起的陶俑对我说:“你相信吗?我不用看这三个陶俑的头冠和鞋子,以及他们身旁的标牌,就能判断谁的身份更高。”我不置可否。他顿了顿,然后指着三个陶俑的肚子,说:“看吧,中间那尊的肚子最大,他是头儿!”我看了看那尊陶俑身旁的标牌,又诧异地望了望师兄,再次恍然大悟:看来“将军肚”的历史渊源在这。我和师兄,相视一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