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的烦恼—《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是上基础写作时候老师举例举到烂的一本书,恰到图书馆,忍不住就借了回来看,但说实话,这本书我看的并不是很纠结,类似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小时候,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很看,上看就拼命在啃,看过《简爱》、《鲁滨孙漂流记》、《呼啸山庄》、《基督山恩仇记》等,其中一些我本人对一些性比较强的就存有好感,且到至今回味无穷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少年是一个热,有才华,但运气不佳的小伙子。感觉他是一个很快烂漫的人,能够与山川、蓝天、青草、树木等一切自然的东西对话,能这样做的人似乎是缺少可以倾吐的好朋友,好对象,思绪能够在天与地之间来回旋转,遐想。
小说看到中间的时候维特对绿蒂的才开始出现,真可谓是一见钟情,但是这样的爱情来势汹汹,他对绿蒂的爱慕让人在一瞬间一览无遗,像火一样的炙热。在乡村舞会上第一次遇见她,维特对她的情欲就在不停地增长,但苦于绿蒂已有婚约。所以,维特对绿蒂的爱恋,始终是被压抑着的,这样一份渴望得到回应的爱恋,却始终无法得到回报,是导致他最后持枪自杀的原因。即便如此,当维特从仆人手中接过枪并得知这把枪是由绿蒂亲手交到仆人手里时,他的心依旧满心雀跃。在维特自杀前的一秒,还深情地吻了这把枪,好像这把枪此刻已化成他心爱的女子,好让他在死前还把对绿蒂的爱恋带到上帝面前。就像小说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因为受了激情的驱使,失去了理智,只能把他看做醉汉,看做疯子。人的天性是有局限的,它可经受欢乐,悲伤,痛苦到一定程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他将毁灭。维特的爱恋不正是证明了这一句话吗?
人活着,就会面临很多各种各样的诱惑,但不是每一样诱惑你的东西你都可以得到的,心胸狭窄的人会说: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这个时候人已经失去理智,毫无理性和道德可言。至于存在理性和道德的人嘛,却总是在迷茫和痛苦中挣扎,只是有的人挣脱了桎梏的枷锁,得到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而有的人则在这混乱而矛盾的迷津中,由于天性找不到出路,人就唯有一死了之。但人总归是人,当一个人激情澎湃,而又受到人性局限的逼迫时,他即使有那点理智,也很少能起作用,或者根本就起不了作用。于是这个世上从此就有了悲剧和遗憾。但可笑的是,人有时候往往又觉得这遗憾是美的,悲剧是可颂的。
要是维特能够改变他的现状,不那么执着,亦不会上演了那么一场自杀的剧目。更会不会独葬在墓地的菩提树下,因为根据基督教的教规,自杀乃犯罪行为,自杀者不得葬在教堂公墓。在当时的欧洲,死后葬在教堂,便能与上帝在一起,这是多么重要啊!但维特却等不及,要先行一步。我不知道他是否是在为自己辩解,用莱辛的话说,在某些情况下自杀并非是狂热的情绪的宣泄,而是对道德自己拯救。
其实要是每个人肯为自己多想一点,多改变一点,努力改变现状就不必有维特那样多而杂乱的“烦恼”了,你说是吗?
相关文章
-
《秋思》
-
我的爱、灵魂的重量
-
回首,那幸福中的慌言
-
品茶
-
流年烟雨成过往,红尘尽处是离殇
-
为什么深夜还不关机?
-
成大事必备9种能力、9种手段、9种心态
-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
享受的青蛙
-
谢谢你让我明白,我什么都不是
-
“乙”字的浮沉
-
欲寄瑶琴弦上月,挥弹河汉几许清
-
虎与刺猬
-
听过最伤心的话
-
红袖揽秋月,惜君一片冰心情
-
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
-
梦断碧落,最终是落寞
-
再选你的父母
-
青梅竹马也不过如此,伤了一个人的心,当他远
-
10月14日(夜)亲笔!
-
桔子老虎
-
忆、曾、经、那些岁月
-
读《英国财政部长的逃票之殇》所想
-
站赤壁
-
优雅的挥挥手,告别2011
-
依赖你的员工
-
原来,我已经死了
-
钻石就在我们的身边
-
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