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的国民党为何能在台湾“土改”成功?受到农民普遍拥护?
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台湾战后的土地改革计划都是国民党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帮助这个近乎山穷水尽的政权在宝岛站稳了脚跟。跟中国历朝历代土地重新分配相比较,这次土改基本没发生流血事件,还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鼓舞力量。
土地用来干什么?那还用说,当然是开发房地产赚大钱了!但这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思路,此前几千年,都有个更明确的答案-;-;种粮食。
中国历史就是土地的历史,这一说法哪个史家都不会反对。上世纪中叶国民党在大陆一败涂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是土地。中国共产党以"土地改革者"形象受到农民普遍拥护,"解放全中国"的倡导有具体可感的内容,让国民党根本招架不住。
吊诡的是,败退的国民党,甚至在还没彻底败掉时,却在台湾搞起了土改,而且搞成了。
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台湾战后的土地改革计划都是国民党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帮助这个近乎山穷水尽的政权在宝岛站稳了脚跟。跟中国历朝历代土地重新分配相比较,这次土改基本没发生流血事件,还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鼓舞力量。
为什么要在台湾土改?当然是大陆的教训太惨痛了。主抓土改的台湾省主席陈诚说:"地主享受的轻松快乐生活完全建筑在佃农的痛苦上",这说法跟共产党没两样,然后他得出结论:这是"中国大陆落入共产党手中的一个主要理由之一"。
这次土改被史家称为"最具野心"的一次土地重新分配计划,前期筹办工作动用了两千多名调查员,负责查明两百多万笔土地的大小、土质和所有权。在日据时代结束后,许多土地的所有权是混乱不清的。
从1949年到1953年,国民党当局采取三个步骤推动土改,直到今天,台湾人还能朗朗上口:一是"三七五减租"(1949年),二是公地放领,三是实行"耕者有其田"。
"三七五减租"是将耕地租金降到土地主要作物全年收获量的37.5%为限,此前,台湾的佃农要向地主支付50%的收获作为地租。公地放领是将从日本人手中收回的公有土地出售给农民,为了确保大部分农民能够买到土地,而不是被少数富有家族垄断,当局限定每个购买土地的人必须能够维持一个六口的家庭;"耕者有其田"是规定地主将持有土地超过3公顷的部分出售给"政府",再按公地放领方式出售给佃农。佃农买地分十年支付,可在2.5倍年收入的价格下耕作所得到的田地,在超过十年的期限内用贷款归还土地款,并获得机械化与灌溉的协助。地主当然不会被当做阶级敌人打倒,而是获得70%的债券以及30%的公营事业股票,作为补偿。
土地改革的效应几乎立竿见影,超过200万台湾人由此获得了财产所有权,农民的收入几乎增加两倍,从1949年到1953年,台湾的自有耕作土地从51%增加到79%。比起租来的土地,农民当然更努力地种自己的地。从1952年到1963年间,耕作生产力增加了50%。
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台湾战后的土地改革计划都是国民党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帮助这个近乎山穷水尽的政权在宝岛站稳了脚跟。跟中国历朝历代土地重新分配相比较,这次土改基本没发生流血事件,还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鼓舞力量。
农业效率当然是明显提高了,但土改根本不是一件纯农业的事情,其影响远超农业领域。地主失去原有大片土地,但获得了债券和股票。许多地主转而从事工商业,原来一些拥有土地较多的地主变成工商巨头,比如板桥林家、鹿港辜家等,为台湾转型成为工业社会增加了助力。此外,社会的阶级落差被拉近,地主原本享有不可冒犯的半封建特权,强迫他们放弃土地后,大部分地主卖掉补偿他们的股票,之后土地价格跟这些股票双双上涨,为传统精英人士之外的台湾人创造了财富,贫富差距由此稳定地缩小。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居民所得是全世界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比美国与日本的状况还好。
在政治领域,土改以前,台湾乡村的政治权力大都操纵在少数乡绅地主手中,其地位和权力的基础就是土地。土地改革使地主失去了权力根基,让退入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无形中减少了反对势力的潜在来源,影响了台湾地方政治的权力结构,不著痕迹地将台湾民间的组织动员力量瓦解,让国民党当局更从容地维系统治。
说一千道一万,国民党为什么在大陆搞不了土改却在台湾搞?为什么在台湾能成功?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拥有一个答案:
不管在哪朝哪代哪个地方,既是改革,就有阻力。土地改革的阻力当然是地主,甭管是将地主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还是好言相劝发债券发股票,你要重新分配土地,地主总归是不乐意,如何克服这一阻力,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简单来讲,在大陆,国民党统治阶层与地主阶级是重叠的,自己就是地主,自己要改革自己,当然阻力重重。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是外来的,地主阶级是本地的,改革就得心应手。
严厉的土地改革与经济重整计划,对在大陆的国民党当局来讲是不可能的,会遭受富有阶层(地主居多)的抗拒,而富有阶层正是蒋介石的支持者。台湾不一样,国民党的高阶官员很少持有岛上的大片土地,大陆人倾向于把钱投资到生产企业,这样可以保证比购买土地的回收更快速。台湾地主虽有财富,却缺乏政治影响力,对大陆人为主的"政府"所支持的土地改革计划难以阻挡。
为克服阻力,当局也表明了铁腕态度。陈诚本就是个军人,营造肃杀之气不费劲,他公开说:"三七五减租工作一定要确实施行,我相信困难是有的,刁皮捣蛋不要脸的人也许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总不会有。"这种话一出口,地主们只有纷纷"深明大义",支持土改了。
土改当然也付出了政治代价,地主阶级因为受到损失,许多人选择离开这座岛屿,其中有些人成为海外"台独"运动的基础,留在岛内的不少人后来成为"党外"运动和民进党的经济资助者。另外,当初的台湾知识分子大都来自地主家庭,也使国民党后来在舆论战中总被动挨打。但到了今天,没有人不承认,台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土改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妇好墓中出土两个神秘玉人头,上面的谜团,至今也没有揭开
-
在作画这件事情上,古人的脑洞超乎你的想象!
-
数万口古井记载老城千载烟火
-
“雍正”年号解密 雍正得位之正?
-
电灯发明者是谁 到底是谁把电灯发明出来的
-
1分钟趣读文物|谦谦君子,风雅发冠
-
不流血的“改朝换代” 历史档案解密
-
历史如何转折:邓小平的7项决议
-
札纳巴札尔龙:最大型伤齿龙科恐龙(长2.7米/亚洲出土)
-
社身畜地是什么梗社畜成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火
-
开国上将中,他的级别最低,却因为一个重要身份被授上将
-
工作要掌握“分寸”
-
玉娆晚上出嫁,浣碧白天出嫁,暴露出妻和妾的区别,妾就是妾
-
他们穿裙子不为女装而是为了保护大腿!浅谈中国古代战士腿部防护
-
赵姬长相复原图片:善舞容貌绝美(是秦始皇的生母)
-
亦谈李白《赠汪伦》诗
-
越南战争一等功臣杨启良,独守阵地毙敌18人,建国后到工商局工作
-
我国刀类繁多,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国刀?
-
焚书坑儒哪些书失传了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
古代皇帝都戴什么帽子?
-
这位开国少将经历的故事,谁看了都会落泪,太感人了
-
李白杜甫巅峰一战,为同一处景点写诗,李白写出七言第一,杜甫呢
-
毛泽东倡导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
好人模范事迹巡礼⑦道德模范杨东旭:勇救落水老人,彰显党员本色
-
剑的杀伤力远远比不上刀,为何古代大侠,都会选择剑作为武器
-
古代的铜镜很珍贵,有一种铜镜最好谨慎收藏,因它的功用“特别”
-
红楼梦的史湘云为什么成了官妓:夫君早亡(家族败落)
-
他和一个小兵结为异姓兄弟,后小兵成为一代枭雄,他也享尽荣华
-
胁空鸟龙:非洲小型恐龙(最小0.3米/前肢有力会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