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新技能靠儿子才坐上皇位
嫡长子继承制是保护皇家血脉流传下去的一个重要制度。所以有些皇帝一旦是长子,那便可以高枕无忧,皇位基本有保障了,但是也不乏特殊情况。如果你有一个聪明可爱,讨皇帝欢心的儿子,那么你也可能因此沾光坐上皇位。因为皇帝想把皇位留给皇孙,你这个做父亲的自然跟着沾了光。历史上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一起看一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它由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大圣人周公所开创。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物,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接班人选择问题。
这种现象的缘起是:由于君主特别钟爱某一个皇孙或王孙,而移爱于生下了“好圣孙”的皇子或王子,并坚决地选择了这位皇子或王子为储君,以便保证这些“好圣孙”能够在将来继承大位。那些在皇位(或王位)继承问题上多多少少沾了点儿子的光的帝王有西周先君王季、晋惠帝、明仁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
一.西周王朝先祖王季
周朝是我同古代皇权时代以前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段,周代建立以前,先君太王(古公宜父)一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为太王生有一个名叫姬昌的孙子。
相传,周太王非常喜欢孙子姬昌,因此逐渐萌生出了一个想法——隔过太伯和仲雍,直接将皇位位传给幼子季历,以便保证将来季历再传位给姬昌。据司马光《稽古录》记载:“(姬)昌有盛德……古公(亶父)知其必兴周家,欲立季历以传昌。太伯、仲雍知其指,自窜于句吴以让季历。太伯犹服端委,仲雍遂从夷俗,断发文身,以示不可用。古公薨,季历立,是为王季……王季薨,昌立,是为文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王季的即位,完全得益于两位兄长的让贤,为了能够保证侄儿姬昌的即位,太伯和仲雍宁愿去蛮荒之地,去过野蛮人一般的生活。周太王死后,王季便掌握了周的统治权力;后来他又把权位交给了姬昌。姬昌没有辜负先人的期望,终于使自己成为了一位奠定西周基业的伟大君王。
二.痴儿晋惠帝司马衷
晋武帝司马炎继承父祖功业,建立了西晋。遗憾的是,由于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导致了天下大乱,不仅皇族内部互相厮杀,而且外族大肆入侵,西晋也在内外战乱中覆亡。
对于儿子的愚傻,武帝不是不知道,好多大臣都曾劝他更易太子,但武帝一直都没有易储。缘何?首先,司马衷占有了“天时”的优势——他是父母实际上的嫡长子(司马衷之前,武帝与杨皇后生有皇长子司马轨,但却早逝)。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一点更为关键,那便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通。
司马衷虽然愚钝,但他与宫女谢氏的儿子司马通却是一个机灵鬼,聪明得要死。晋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小皇孙,对爱孙抱有莫大的厚望。有人说广陵“有天子气”,将会出天子,武帝信以为真,遂又将爱孙封为了广陵王。很明显,在晋武帝眼中,司马通已经成了有实无名的“皇太孙”。
三.瘸子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明成祖“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建文政权之后,原燕王世子同时亦是成祖长子的朱高炽,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
按照常理来讲,由王世子而皇太子是再正常不过的水到渠成之事,但是,朱高炽这个太子的选立,却是其父皇朱棣思想斗争后的结果,因为成祖对这个继承人并不十分满意。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行动极为不便,成祖认为儿子的形象不够好,将来作为一国之君,有损国威和形象;另外,他更喜欢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并且早在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就曾经许诺朱高煦,将来君临天下后,把皇位传给他。
正值明成祖朱棣左右为难之际,大臣谢缙的一个词,终于使成祖坚定了立朱高炽的决心,这个词便是——“好圣孙”。据《明史·谢缙传》载:“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朱高煦)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可见,朱棣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是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即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成祖将继承自己的丰功伟业与国家大权的希望寄托在了朱瞻基这位“好圣孙”的身上,因此才移爱于朱高炽,朱高炽因子得福,由此幸运地成为了皇储。
四.清世宗雍正帝胤稹
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初清圣祖康熙帝存晚年废黜皇二子胤礽太子之位后,最终选择皇四子胤稹为嗣君,是因为喜爱胤稹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的缘故。虽然民间及学术界关于雍正即位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那便是康熙晚年极为宠爱皇孙弘历。
关于这一点,有两个事例可以佐证。第一,康熙晚年,胤稹曾邀请父皇到圆明同游玩。一次,康熙一行到圆明园牡丹台游赏,胤稹借机将儿子弘历介绍给了康熙,康熙见到弘历后格外高兴,立即“命宫中养育”,这使弘历享受到了其他一百多个皇子皇孙所没有的殊遇。第二,一次在避暑山庄狮子园,胤稹带着嫡福晋乌拉那喇氏和侧福晋、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一同拜见康熙,康熙当着众人的面称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为什么康熙单单称赞妾身份的儿媳钮祜禄氏呢?究其原因,当然是母以子贵,因为她生下了宝贝皇孙弘历,康熙说钮祜禄氏有福,背后隐含之语即弘历日后必大福大贵。后来弘历登基,还曾多次提及自己儿时被皇帝爷爷带在身边的故事。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纵然胤稹最后在诸多兄弟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自身的实力,但弘历的受宠,无疑大大增添了胤禛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在康熙遗嘱中被称为“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的雍正,显然是又一位王季式的因子而得福的古代帝王。
看来不仅要有个好爹,有个好儿子一样很重要。看看这些依靠儿子当上皇帝的君王,你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个道理。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养儿防老。这不仅防老,还带来了皇位,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
名家观点·葛剑雄:我们应如何对待历史
-
撩开神秘面纱的中南海邮局
-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清朝废科举之后,政府官员都是怎么来的呢?
-
为什么说陈伯达躲过“四人帮”毒害是因为被保护
-
专家在罗布泊找到惊人线索,山海经记载并非神话传说,而是真的
-
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获取的最大红利是什么?
-
他为广东省做出很大贡献,68岁时官至正部级,三个儿子无一人为官
-
四大沉船宝藏是什么 海底深处隐藏着多少未知的奥秘
-
姓名是一生的符咒,你的名字起对了吗
-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赛典赤研究综述
-
北宋活字印刷残页比韩国宣称最早印刷品早100多年
-
杨开慧书信1982年被发现,她对丈夫毛泽东这样说:我要吻他一百遍
-
俗语:穷不信四事,富不交两人,是哪四事哪两人?古人的肺腑之言
-
三国赵云有后代吗?大儿子官至虎贲中郎(小儿子不幸战死)
-
李世民穷尽一生追寻此物,为此还强迫全民喜爱,皇室必须学习
-
杂肋龙:法国大型食肉恐龙(长8米/距今1.63亿年前)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20日
-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四次出家为僧?
-
洛阳钱币史话||半两钱:秦统天下得推行货币发展里程碑
-
红楼迷云:揭开贾母为啥不为黛玉做主之谜
-
第二兵团四巨头,分别是大将,中将与少将,为何就是政委没有军衔
-
古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法令,都规定了些啥?
-
《唐山大地震》电视剧 讲述余震后的心灵治愈
-
古代俗语“一日夫妻百日恩”,下一句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
皖南龙:中国小型杂食性恐龙(长0.6米/距今7300万年前)
-
宋庆龄年长她18岁,却一直称其姐姐!之后合葬,一句评价至高无上
-
党史今日|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抽调干部派赴鄂、湘等省开展工作
-
勾践灭吴:越国的崛起与灭亡
-
深切缅怀王亚声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