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是在刘备夺取益州及汉中期间,主人公是诸葛亮。原文如下: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迎接刘备去益州,并让刘备攻打汉中的张鲁。诸葛亮和关羽等人一起镇守荆州。后来刘备从葭萌回军进攻刘璋,诸葛亮又与张飞、赵云等人率兵逆长江而上,分头攻打并平定益州各郡县,最终与刘备合兵包围了成都。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监管刘备的左将军府。刘备外出征战,诸葛亮就镇守成都,备足粮草和兵员。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足食足兵”,意为粮食充足,武备修整。这句成语同时还在《三国志•蒋琬传》中出现过,其最早出处是《论语•颜渊》中的“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自从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时间一共是二十七年,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至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第二阶段则是由章武三年(公元223年)至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人们较为熟悉的大都是第二阶段,这也是诸葛亮主政时期。而在第一个阶段诸葛亮到底做过些什么,很多人并不了解。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诸葛亮在第一阶段的事迹在史料中的记载很少。故此,有不少人也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刘备在世期间,诸葛亮到底做了些什么?他又为什么能得到丞相这样的高位?其实这个疑问在这则成语故事中可以找到答案。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根据诸葛亮本传的记载,诸葛亮出山后,除了出使东吴,就是“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的主要职责与在荆州时期并无太大的区别,这便是“足食足兵”。可千万别小瞧这个职责,这与秦汉争霸期间萧何的职责是完全一致的。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对照《三国志》的相关传记,诸葛亮在益州的工作性质与萧何几乎完全一致。

诸葛亮表现并不抢眼,为何能位居丞相,原来刘备的做法大有深意

当年刘邦夺取天下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因此将其封为酂侯,食邑也是部下当中最多的。不少人认为刘邦此举不合理,刘邦则提出了著名的“功狗论”,让群臣哑口无言。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对诸葛亮的任用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先祖刘邦的做法,对其委以重任,足见对这两个的重视程度。蜀汉帝国建立时,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这也参照了当年刘邦与萧何的故事。由此足见诸葛亮被刘备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看出尽管史料并无太多记载,但无论是工作的繁重程度及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刘备这么做,也是仿效了先辈刘邦的做法。

参考书籍:《三国志》、《史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