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士兵的军帽上为什么有两块奇怪的布,起什么作用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二战时期的日本士兵非常容易辨认,因为他们戴的军帽两边始终有两块布,长长的把耳朵遮住,显得有些滑稽,被人们称作“屁帘”。
(日本兵剧照)
那么,这两块布条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实际上,这种布条并非是日本人发明的。最早在军帽两旁加上布条,那是法国非洲军团的专利。而法国士兵在军帽两旁加布条的理由也很简单。由于经常在炎热的沙漠中作战,所以难免会受到太阳狠毒的直射。用这两片布条,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脖颈部位不被太阳灼伤。除此之外,还能够避免沙漠的沙尘直接冲入后背和脖颈中。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派遣大量人才前往欧洲进修,就把这种更加“高级”的军帽形式给学了回来。
那么,在中国和东南亚战场上又没有风沙,日本人带这样的帽子来干啥?
有人说,战场上充满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一颗手雷碎片,一颗流弹的冲击,有可能都会要了人的命,而士兵脖子又是动脉血管聚集比较多的地方,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战场上的各种冲击弄得动脉喷血。因此,在军帽上装备“屁帘”,可以有效地保护脖子不受伤。
还有人说,这两片布块是为了抵御冬天严寒的天气,保护耳朵不生冻疮。
甚至有人说,由于日本士兵干的都是伤天害理的行为,所以这“屁帘”就是日本士兵的遮羞布,能够遮挡住人们群众的骂声和不要脸的行为。
(法国非洲军团装备)
当然了,上面三个作用显然是子虚乌有的。倘若真的是一颗流弹或者手雷的碎片弹在了脖子上,你一块如此轻薄的布片能挡得住?
至于御寒一说,日本士兵在冬天非战时会选择戴着棉帽,那是一种除了正脸,其他三面几乎全部包裹的帽子,御寒效果比这“屁帘”好太多了。
第三个说法,就更加是天方夜谭了,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做的都是灭绝人性的事情,他们怎么会感到羞愧呢?
那么,这两块“屁帘”真实的作用是什么呢?
(日军在战场上)
其一,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绿植比较多,很少有风沙存在,所以日本士兵不需要像法国人一样,用这两块布来遮挡风沙。但正是因为绿植丛林过多,人类会遭到大量的蚊虫袭击。尤其是在东南亚,那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常会因蚊虫的叮咬而滋生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因此日本士兵戴这样的帽子,能够有效保护自己不受蚊虫的袭击,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其二,中国和东南亚有很多地方特别炎热,“屁帘”能够有效地挡住阳光对皮肤的灼伤。尤其是在打仗时,当士兵趴在战壕中一动不动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这两块布就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三,战场上永远是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的,有了这两块布条,还可以有效地帮助耳朵遮挡住一些炮火声和枪声。尤其是打持久战的时候,那简直是对耳膜的考验。有了这两块布条,相当于有人帮助你半掩耳朵,打起仗来身体负荷也相对要小一些。
因此,别看这“屁帘”长相奇特,实际上在战争中对日本士兵起到的帮助还不小,也成为日本士兵在二战中的形象代言物品。
(参考资料:《大东亚战争全史》)
相关文章
-
南宫仆射的四个仇人结局:三人死于徐凤年之手,一人被邓太阿所杀
-
1979年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全过程,最亲近下属对其连开数枪爆头
-
[图文]珍宝岛之战苏方最初反应是目瞪口呆 我方掌握了主动权
-
二战德国的五个欧洲伙伴都付出代价,哪个战胜国得利最大?
-
外刊扫描|欧罗巴的异乡人:一战西线上的中国劳工
-
日本女子参战简明史:能甩男军官耳光的,只在一个地方出现
-
中国抗日密码战第一外援:雅德礼 称他为“美国密码学之父”
-
吐火罗人是什么人?他们和月氏人是一种人,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
张三丰见到张无忌的武功后,为何第一个联想到了郭靖而非杨过?
-
三大领主极度奢靡广大农奴暗无天日
-
盘点这些年特朗普带美国退出的这些“国际群”
-
[图文]研究发现墨索里尼曾是英军情五局特工
-
看看二战时英国海军在太平洋的表现,才知道英国并不是软柿子
-
荷兰王后:人高马大衣品好,珠宝不比英女王少,“洞洞裙”惹争议
-
[图文]台湾空军成功潜入大陆核基地投下监测器
-
400辆坦克刚上场就开裂,12亿打水漂,60名官员被送进监狱
-
揭秘成都掏耳朵的前世今生:从“小妾”到“二奶”
-
中越边界谈判片断回忆
-
河南老农拿出一个旧布包,政府领导一再追问,揭开老人惊人身份
-
华盛顿和乾隆竟是同一时代,为何感觉一个是远古一个是现代?
-
除了粮票和肉票,大家还知道有哪些票证?
-
前苏“卧底之王”的前传,普大帝看了依然加入KGB
-
只是为了好看?九环刀上的铁环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
大屠杀纪念馆的血腥回忆
-
民进党为何非要选前通过"反渗透法"?台学者称有3个原因
-
英法已经得到了有关德国进攻的情报,为何却没有做出像样的防范?
-
哈米洛斯之战:加泰罗尼亚人在希腊阵斩万名法兰西大兵
-
古代人使用的一两银子到底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
码头主题文化雕塑的摆放都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