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省会当时设在安庆或芜湖,如今的安徽会怎样?
省会合肥,向来是最为各市所诟病的一座城市,早前发展缓慢被指责拖安徽后腿,飞速发展被视为吸血成长。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会翻起一段安徽短短百年史出来。
雍正帝正式将安庆定为安徽省会到没落恰恰是近200年的历史,而后的孙氏民国以及五十年代的新中国安徽省政府更属意芜湖。
庐州府外的合肥小县城和这两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相比,确实是寒掺了点。
但历史是往前走的,从以前的内陆时代到江河时代再到海洋时代,不断的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决定着省会城市对整个省的带动作用。
今天我们就解开一个命题:如果省会当时设在安庆或芜湖,如今的安徽会怎样?
安庆府的没落决定了它的出局
如今的安徽,取自安庆的“安”和徽州“徽”,如今这两字对安徽人的意义十分重大,胡适当年就发起过“婺源回皖”的运动。
而安庆人自然也对这段历史引以为傲。甚至如今忿忿不平:安庆应该是省府首选!
但是这件事情一定要从历史说的话,安庆的底气就真的不足了。
安庆民国时期地位也不高的,是在一本关于陈独秀传记里提到的。
应该是安庆师范学院皖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独秀研究的专家朱洪,在一本关于陈独秀早年(民国不久)经历的书里有大致这样一段话:(船上客人)问陈独秀,你家乡在哪里。陈回答:安庆。客人呵呵一笑,说此处不敢恭维啊。
虽然是文学作品,但也实质说明和侧面反映,安庆在经过太平天国残破之后,民国期间也未见得有太高的经济水准和政治地位。
而最为安庆人自豪的当属当年安庆有着长江五虎之称的名号,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更多是地方文化上意淫出来的一种结果,以讹传讹。
但安庆在清朝的地位确实很高。
关于清初安徽省会选址于安庆府。清代安徽,省名取之于安庆、徽州等地承宣布政使司。
在这个“等地中”还包括今合肥市的庐州府,今县级宁国市的太平府、今阜阳的颍州府和凤阳府等(清代安徽八大府)。
清廷为了最终确定安徽省府还是做了不少考虑的,主要考虑对象在安庆、徽州、庐州、太平这四府中。
但是最终把天平倾向于安庆府,这其中更多归功于清代活跃在康雍乾三朝的桐城张氏家族。
出身于安庆府桐城县的张英、张廷玉父子对最终把安徽省府定于安庆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庐州、太平两府作为当时安徽的重要府县,已经在省会的考虑范围之中了。
清末,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有着比较高的首位度,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安庆就和武昌、江宁并称为“长江三巅之城”。
公元1861(清咸丰十一年),清朝依靠自己力量在安庆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一时间,容闳、徐寿、华衡芳等一流的科技专家们云集于此,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它既标志着安庆,乃至于安徽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安徽省的在全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直到抗战爆发前,安徽每年所上缴的赋税额一直可排在全国前十位。安庆府功不可没。
遭受了太平天国和日本侵略所破坏的安庆,事实上已经从省会的甄选上除名了。
于长江水利而言,芜湖有着更为有利的沿江环境。
建国初期,安徽省的省会位置是在合肥和芜湖之间竞选,首任省委书记曾希圣希望省会定于芜湖(1949安庆大水,原国立安徽大学也选择迁址芜湖,后来成了安徽师范大学主体)。
当时曾希圣也将这个情况做成报告报告给了中央,但是太祖视察安徽期间,觉得:合肥(民国后似乎取消了庐州这个称呼,更多是称作合肥的“)为皖之中,定为省会似乎更恰当(原话翻译)。
于是一锤定音,把省会定在现在得合肥。
安徽的省会,当时即使不是合肥,也肯定是芜湖,几乎不可能是安庆。
芜湖和合肥,谁才有未来的趋势
抛却历史和政治原因,单纯为了安徽经济发展,如果在建国初选择一个省会城市的话,首选应该是芜湖,其次蚌埠和合肥都可以,但不应该是安庆。
芜湖条件得天独厚,本身经济在省内就是领先,地理位置也算是靠中,不光有长江水运,优良港口,在建国时就已经有淮南铁路和宁芜铁路,省内与皖南和皖江几市可以快速连接,离南京近在咫尺,与杭州也是蛮近的,区位条件比合肥好很多。
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撤消了徽州府的建制(一同撤消的还有庐州、凤阳等府),在安徽省设安庆、芜湖和淮泗三道,但国民政府和安徽省府依然把安徽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沿长江一线和江南的徽州故地。
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国方略》和《建国纲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点建设两个地方:一是安庆,二是芜湖。要把安庆建设成为武汉和首都南京之间一座横跨长江两岸的特大型“双联市”,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
如果芜湖是省会,那么现在和南京就能连成一个超大型都市圈了,像一个小号的上海和苏锡常那样,整个皖江会过的比较滋润,皖南估计也会好点。
但是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尾大不掉,皖北怎么办,皖西怎么办?
合肥曾经不适合发展经济,没能带动省内发展,但不代表以后不能。
从未来的趋势看,蚌埠的发展来源于铁路交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安徽的重工业城市,要知道蚌埠是没有矿产的。
所以交通很重要,即便是建国后,这种交通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芜湖的水利和铁路都比合肥优越。但是在未来发展上呢?
如今的合肥,枢纽布局一成,比肩武汉还是有希望的。如今更是拼进了新二线城市的行列。
合肥的艰难是有目共睹的,做为省会,过几十的努力,合肥的经济总量到1984年才超过芜湖,而到1989年才超过安庆。
如今合肥凭借着科教优势,并借助大批国家工程迁徙到合肥,将自己真正地打造成了教育、科研的城市。
那么合肥的发展凭借的是什么?交通,铁路和高铁从省会延伸,为合肥形成安徽中心城市,是具有标志性的。
那么芜湖,本身是有这种优势的,长江水利的没落,如果芜湖是省会,那么铁路交通的优势也能获得。
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优势上,合肥并不如芜湖。
今天来看,芜湖和马鞍山所形成的的城市圈对接,并不弱于安徽其他的城市,甚至来说,在缺少省政府投资和扶助的基础上,芜湖仍然稳稳地待在安徽第二名的成绩。
如果省会当时设在安庆或芜湖,如今的安徽会怎样?
安庆属于皖西南,位于南京和武汉之间,但是即便是清末最好的时候,人口也没有武汉的十分之一,说明了南京和武汉对安庆的影响。
占据长江之利,但本身城市的扩展性不足,今天的合肥的逐步扩张,直到巢湖,没有什么山地,安庆山水之多,不利于城市的扩展,想成为安徽中心城市难度有点大。
芜湖也有这样的问题,作为沿江城市扩展性不足。
合肥在皖中,地理位置好,从合肥到周边的城市,巢湖、六安、淮南,都非常近,而且一路平坦,即便是大别山也跟合肥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合肥在地理位置的扩展性很强,不但如此,合肥作为安徽的中心,无论是链接皖南、皖北,皖西、皖东,都非常便利。
但如果安庆做为省会城市,省政府以安庆为中心城市,那么阜阳和蚌埠,一定会选择一个作为皖北的中心城市。
那时候的基本形成了,皖西南的安庆,皖南的芜湖马鞍山、皖西北的阜阳和皖东的蚌埠,是个四向发展的格局。
如果以芜湖为中心,以芜湖、马鞍山为中心的城市交通,会出现的是皖北和皖南的分割。
事实上,一穷二白的合肥,努力地打造自己的皖江经济带,以合肥为中心,向安徽辐射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就是地理位置决定城市圈的结果。
我们的老祖先曾经教导我们,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成就大事。
在以行政为划分的主导经济的形势下,人和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说的不是人民团结,而是省政府领导下的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
没有这个东西,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你们是懂我的意思的。
相关文章
-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txt、pdf、mobi、epub下载
-
捷克曾为中国东北军专门设计了一支步枪,却因被德国吞并而停产
-
慕容复文武双全,只是不懂这个道理,否则不会是疯癫的结局
-
这个国家刚复国,邻国就群殴它,它吐出大量领土,国家四分五裂了
-
他当年把孔子教训了一顿,你听了这些话,也会受益无穷
-
影视剧也能寓教于乐《戏儒人生》:只有胡编乱造的野史能解压吗?
-
狮身人面像的鼻子为何丢失,传说中原因不少,还能重新找回来吗
-
[历史]八大山人:别猜了!我画的动物就爱翻白眼
-
扬帆千里: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与迦太基海上交锋
-
怀念巴列维王朝?官逼民反从来都是铁率,当初伊朗贫富差距巨大
-
当一头狮子遭遇20只鬣狗围攻 结局令人意外
-
拿破仑是位伟大帝王,他晚年居住圣赫勒拿岛,华工送他一只指挥棒
-
访谈︱王笛:长江上游的“双城记”
-
关羽和徐晃谁比较厉害?他们二人两次交手是在何时?
-
100天屠杀100万人,人类文明最黑暗的一页
-
欧洲为何有这么多长得像星星的近代城堡?简述棱堡发展史
-
[图文]老战士口述历史:300战士暴走12里欲救刘胡兰无功而返
-
[图文]1950年金日成写信向中俄求救斯大林却拒绝
-
拉美“鲁迅”:被亲美政府通缉12年,查韦斯将其著作送给奥巴马
-
历史上以少取胜的三大战役 火攻竟起决定作用
-
世界文化遗产日本首里城突发大火,这里曾是古琉球王国的都城王宫遗址
-
德国高层为何放弃围攻英国,而是转向进攻非常强悍的苏联?
-
她是好莱坞首位华人女星,一生风华绝代却不被理解,去世后无葬礼
-
这个日本首相因为主张裁军,被数百名军官冲进家里刺杀
-
《乌龙山剿匪记》播出35年:钻山豹65岁仍单身,田秀姑成作家
-
日本人号称有10万个姓氏,您觉得哪个最好听,哪个最难听
-
为什么俄罗斯允许其他加盟共和国独立,却不允许车臣独立呢?
-
美军自信满满:核潜艇领先中国30年 2050年前无人能超越
-
无法杀死的士兵:他经历三次战争,三次飞机坠毁,只剩一眼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