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是怎么对待日本战俘的 四个办法一个比一个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日本虽然分别属于同盟国和轴心国,是敌对国家,可他们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宣战,甚至还签订了《互不侵犯友好条约》,明确规定“双方承诺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但是,当“二战”进入尾声之际,苏联人“该出手时就出手”,于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派出150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曾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在苏军的打击下,顷刻间灰飞烟灭。据统计,关东军被击毙8.3万人,被俘59.4万人。战后,余下的近60万关东军官兵并没有在中国东北地区就地接受改造,也没有被迅速被遣送返回日本,而是被苏军象战利品一样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为什么苏联要将日军俘虏送往西伯利亚?
一个很大的现实考量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几乎将所有能够搜罗的劳动力送到战线保家卫国,甚至包括妇女和青少年。这就导致在战后,苏联出现了极度匮乏劳动力的现象。于是,苏联将这些日军俘虏送到西伯利亚战俘营充当苦力,来为苏联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二战”中,战争给苏联制造了巨大的灾难,让苏联经济陷于崩溃。让日军俘虏以充当苦力的形式弥补他们制造的孽障,苏联当局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战俘被用来干重体力活,下矿井、伐木、搞建筑、铺公路,种种劳动当作是对战争期间苏联所遭受的损失的一种补偿。”“而且使用战俘只须提供最低水平的食宿生活条件,无需苏联政府太多的投入,就能迅速启动被战争摧毁的工业、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
在遥远的西伯利亚,苏联是怎么对待日本战俘的呢?有四个办法。
一是寒冷。西伯利亚地区是世界上除了南北两极之外最寒冷的地区之一。这里天寒地冻,以至于许多地方不生长任何生物。日军战俘缺乏足够的御寒物品(那时候就连苏联人都缺衣少食,更何况日本战俘)。所以,许多日军战俘死于寒冷。
二是饥饿。当时,苏联的物资极度匮乏,特别是食品。当时,苏联许多民众生活都极度困难,更别说这些日军战俘了。于是,日军战俘又饿死了一批。
三是劳累。日军战俘被送到西伯利亚地区,不是度假,而是下苦力的。日军战俘整日劳作,几乎谈不上休息,被累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四是处决。对于不听从管教,或者偷懒的日军战俘,苏联的办法简单粗暴:开枪处决。
随着经济的改善和国际政策的调整,苏联政府也会不定期遣返一部分日军俘虏。最终,苏联军队陆续遣送了30万日军战俘回到日本。这就说,近60万日军战俘中,差不多有一半30万人,长眠于那遥远而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相关文章
-
在安阳市五县四区中,林州绝对是个独特的存在
-
为何这几年日本没有影响亚洲的现象级歌手了?
-
[图文]坐拥40位娇妻美妾的民国将军:傻儿川军将领范绍增
-
中国一座破旧老庙,日军连放13发炮弹全没炸,进去后日军全跪下
-
霍元甲真实死因成谜,1989年重修其陵墓时尸骨现黑斑,专家:日本
-
《天龙》中,慕容复最后去了哪?原来他死在这,段誉来告诉你
-
离婚太贵过得太累 英国人如牲口般售卖自己老婆 政府假装不知
-
二战后的西德有多厉害?从废墟到欧洲第一仅用了十年
-
斯大林恶狠狠地说:第一元帅?撤退专家吧!
-
二战德国的五个欧洲伙伴都付出代价,哪个战胜国得利最大?
-
一捅就死的漏勺胸甲和洋葱头盔:欧洲骑士为何会有这种奇葩盔甲?
-
二战期间英美盟友为什么策划谋杀蒋介石
-
上甘岭坑道里的女兵们的战争故事
-
码头主题文化雕塑的摆放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
如果宋朝建立后先进攻北方 历史的发展会有什么不同?
-
他是毛主席唯一连敬三杯酒的上将,曾送父母回乡:先尽忠,再尽孝
-
[多图]越南挥军柬埔寨 人民夹道欢迎
-
背着国徽翻山越岭,他究竟在干什么?
-
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大功臣:零式战斗机,打破你记录的终究还是美国
-
古语:“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老祖宗的盖房讲究,有无道理
-
老照片:二战时期的芬兰军队先是暴打苏军后又驱逐德军
-
让许多人鲜少知晓,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9个奇怪的工作
-
中国摄影家眼中的越南,美不胜收的秀美风光、历史古迹和当代城市
-
五位开国将军的意外之死:是谁在大院中被刺杀
-
外刊扫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打起来的
-
百年汉阳造的“逆生长”
-
美国建国的200多年中,领土扩张13倍,为何始终没有吞并加拿大?
-
400辆坦克刚上场就开裂,12亿打水漂,60名官员被送进监狱
-
两千年前,楚国有一种神秘的鬼脸钱,这种钱自带三个难解谜团